最近我作为市政协委员参与了市政协组织的我市中药产业调研活动。调研中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问、重点调查、专家研讨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化了对安康中药产业化的认识,获得了一些新的信息、情况。也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判断。
一、中药产业化: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1、安康把“药“作为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的首选支柱产业的决策是正确的,既符合安康市情实际、凸现了特色资源比较优势,体现了经营绿色战略理念的本质要求,又顺应了现代人消费理念的变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和现代中药市场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虽然现阶段安康中药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性,但安康发展中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丰富的特色中药资源、有初具规模并开始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有一定的制药工业墓础。有五家科研院所和一定的新药研发能力,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有广大群众中草药种植的习惯和经验、有广大干部的共识和方方面面的认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尽集于“药”。而且中药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且丰富,资源开发性强,辐射性、关联性、带动性强等特点,对农民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一个基本判断:中药产业是安康正在成长着、发展着的支柱产业,中药产业化发展是安康的希望所在。
2、安康做中药,很有潜力,发展前景很广阔,但道路也很艰难。有人说安康做中药就同一个小触板行驶在太平洋上,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现代中药产业还具有高起点、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加之国内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市场准入条件很苛刻、门槛很高,竞争又十分激烈,要做大做强很不容易。对此,我们也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既不能望而却步、丧失信心,也不能盲目乐观、急于求成,需要有持久战的思想、科学求实的精神、现代的发展理念、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方式和咬定目标扎实推进的韧劲。
二、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一是我市中药产业化发展格局虽初显轮廓,雏形已具,并在政府、基地、企业、研发各个层面都蕴积着强烈的发展冲动,但总体上看尚处在奠基期。也可以说是正处在奠基期与发展期的过渡阶段。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处在何种方位”的墓本判断。且不说在国际制药领域一个“霸王龙”群统治的行业生态景观中我们究竟如何,仅就国内而言:全国现有中药企业1200个,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个;中药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现有中药材全产基地600多个;医药类上市公司以中医药生产经营为主的有14家,兼营中医药生产经营、销售的有10家(参见李春庆《建设“安康秦巴药谷”路径选择》一文,载市政协办公室编《绿色经济与安康发展论文选集》第23—42页)……在这一系列数据中,我市中药材所占的份额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很显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的中药产业总体上处劣势的竞争地位上。若长此以往,我们的“小舢板”极有可能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所吞没。
二是从产业链条上看,一方面存在着一些断链。比如我们有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并已开始步入规模化、标准化轨道,但却没有一家中药饮片厂,而且龙头企业小,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带动产业化发展十分吃力,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大量的中药材生产出来卖给谁,始终是一个令人担优的问题;再比如我们有五家药研单位,但药研人才后继乏人,又没有形成人才培养机制,而且企业家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都十分匮乏还有我们拥有很多特色中药资源,但却未形成药源控制机制,等等。另一方面,中药产业链长。包括种植、采集、加工、提取、研发、制药、营销等诸多环节,产品越接近终端消费,利润越大,这即是中药从资源到终端消费的效益递增规律。而我市的中药产业顺向开发的色彩很浓,大都集聚在前端和上游产品,越往下游,我们的存在和价值就越微乎其微。这其中的潜在危机是不容忽视的。
三是基地建设上存在着盲目种植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现象,规划、控制、秩序问题没有解决,存在着盲目做大的主导倾向和内在冲动。往往是有一定市场需求,一家做成,大家就一拥而上,硬把卖方市场做成严重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过去绞股蓝、弥猴桃出现过此类现象,现在黄姜又重蹈覆辙,葛根很危险,将来黄精会不会这样,实在令人担忧。我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考虑需求空间,动不动就想做大、做成全国第一,老是集中在少数品种上,喊这个”万岁,“那个”万岁,这是非常危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东西能“万岁”呢?没有。物以稀为贵,以供小于求为贵,这是铁的规律,违背不得。我们要考虑种什么的问题,但要命的是种多少为宜、谁来买的问题。中药产业化的基础是中药材种植,种药的是农户,农户把药材种出来卖不掉,唯一的选择就是弃种,这样产业化的基础就会因农户弃种而崩溃、坍塌。中药材种植要走规范化、标准化之路,否则就不能获得市场准入;但规范化、标准化不是一切,最终能卖掉才是硬道理。
四是中间体药源料生产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产品趋同,盲目竞争现象严重。我市30多家中问体生产企业,95%以上都是以黄姜为原料的水解物、皂素,这本身就形成了生产能力过剩,使卖方市场成了买方市场,然后就是企业各显神通,压价无序竞争,最终导致价格猛跌,企业亏损,产业萎缩。葛根素本来是我市具有一定垄断性的中问体药源料,但一家得手,四家紧跟而上,不足5吨的需求,一下子形成了15吨的生产能力,结果还是价格猛跌,由高峰时每公斤3.3万元、1万多元跌到现在3000-4000元。同时,中间体生产企业还存在着被清理出局的潜在危机。目前中间体生产企业市场门槛相对较低,易于进入,所以大家都上中间体。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最终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天津天士力集团已首倡并建立GEP—现代中药提取工艺流程规范,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好准备,将来势必会象整顿小煤窑一样被清理出局。
五是“精锐部队”少、而且小,龙头带动力不强。药品生产企业是中药产业化大军中的“精锐部队”,我市仅有4家,虽已全部通过GMP认证,均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但规模太小,市场占有率不高。四家药品生产企业拥有112个药品批号,但常规生产的仅十几个品种;2003年工业产值不足2个亿,仅占全省93个亿的2.15%。陕南三个市,商洛有3家药品生产企业,产值3个亿;汉中有8家企业,产值近10个亿。安康药品生产企业简直就是汪洋大海中的小木排,急需做精、做大、做强。此外,这些企业还存在资产负债率高(如正大64%、镇坪药厂47%、平利药厂56%),后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GMP认证只是获得了市场准入,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促使其做精、做强,获得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否则.即使获得GMP认证.也有可能因缺乏竞争力而被淘汰出局.
三、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正确处理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笔者认为在发展理念上不能把产业化与现代化创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所谓中药产业化,就是立足我市中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导向,使中药的种植、采集、加工、提取、研发、制药、流通销售等诸环节逐步融为相互紧密联系、利益链接自然的统一体,形成支柱产业的过程;而中药现代化,是说把中药产业做成一个支柱产业的理念、方式、方法及其运作,是现代化的、先进的,而不是传统的、落后的,包括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集团化、高科技化、高效益化等基本内涵。因此,两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产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载体,现代化是产业化的方向和核心内涵。如果中药产业化的建设中忽视了现代化的内涵,就很难形成拥有市场竟争力的中药产业,更难以真正成为我市的支性产业。
2、建立产业基础的基本理念
实现我市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或基本支撑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要全力构筑五大产业基。应该说,我市中药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构筑和发展五大产业基并逐步形成良性互动最终成为内部统一协调、对外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集团的过程。构筑和发展五大产业基,就是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着力点。这五大产业基包括:
(1)以种植基地为主要载体的,“中药村产业基”。这是中药产业化的基础,其功能在于:①为农民增收提供生产经营平台,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②与现代大农业相街接,为中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批量的、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村资源,解决中药材资源的自然点窝分布、非批量化、非标准化与工业生产需求的批量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之间的矛盾。
这一产业基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来自市场的多元拉动,包括:中介组织的市场营销;个体药商的收购营销;中间体企业的药材需求;药品生产企业包括本地药材饮片生产企业的直接和间接需求;药材、药品流通企业的拉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药材生产基”的市场拉动应该而且也只能是多元的,那种过于理想化的基地——中介组织——中间体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市场的单线单一链接拉动的方式是不现实的。药材产业基只有在市场多元拉动的基础上才能求得生存和持续地发展。
而“药村生产基”本身的规模化组织形式应是“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户”。其生产管理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通过GAP认证,走标准化之路。
(2)以中间体加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药源产业基”。这是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药源材料的,其市场拉动是药品生产企业或中间体深度加工企业。要按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来构建,比如天津天士力集团已首倡并建立GEP现代中药提取工艺流程,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
(3)以药品生产企业为主要载体的“药品产业基”。如前所述,这是中药产业大军的“精锐部队”,是龙头中的龙头,是最珍贵的企业资源,其市场准入条件是通过GMP认证,直接受消费需求拉动。以做精、做强、做大,获得高市场占有率为方向。
(4)以药品流通企业为主要载体的“流通产业基”。以通过GSP认证为市场准入条件,以获得市场占有率并尽可能大量营销地产药材药品为方向。
(5)以药研单位为主要载体的“药研产业基”。药品研发也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如GCP(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等管理操作规范)等。做大“药研产业基”,一要靠与企业的联合与合作,二要靠与权威药研机构的联合与合作。
构建产业基的核心理念。不是盲目上项目、铺摊子,而是高起点、规范化、标准化。否则难逃热闹一时,而最终被淘汰出局的厄运。同时,还要注意各产业基的纵横链接,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不断优化整合,形成整体合力。
3、切实转变政府推进方式
推进中药产业化事关安康区域经济发展全局,政府当然义不容辞。但政府毕竟不是市场的主体,真正的市场主体是企业。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管理者,当然要强力推进,但着力点和方式一定要正确。推进中药产业化,政府究竟应该做什么,这实在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十六大报告讲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市场主体服务”,怎么服务,比如基地建设上出现了盲目种植、盲目做大、一拥而上的问题,制药企业发生了无序竞争的问题,使企业和中药产业都受损失,单个企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市场本身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政府的着力点。政府运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市场秩序建立起来了,这就是服务。再比如向企业、基地、农户提供相对完全的政策、市场信息,也是服务。还有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产业政策,创造好的环境,争取中药各种扶持项目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不同类型中介组织等等,这都是服务。
调研中,一些企业提出政府抓经济应该无为而治,政府的着力点是企业需要解决、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客观、是秩序、是政策,政府不能指派谁种啥谁不种啥,中药种植一定要让企业进入主战场,政府应创建好环境让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带动产业等等,这些意见实际上是提出了政府推进方式的转变问题。
4、几点具体建议
(1)加强科研。中药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是引擎,是第一推动力。建议整合我市科研力量,走开放联合攻关之路,创新机制,围绕中药产业化发展,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基础研究,比如究竟哪些药材品种好,好在哪里,在什么地方种最好,市场需求有多大,多大规模为适宜,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论证,得出可靠的结论;二是中间体生产的污染治理研究;三是下游的产品的开发研究。
(2)指导、扶持建立本地药材饮片厂。汉中、商洛已启动,安康有的企业有这方面的冲动,但没有真正启动。建立一个或几个相当规模的中药饮片厂,对稳定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作用很大。建立中药饮片厂,有一个情况应引起注意,就是湖南已完成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研制与开发,湖南公司以4250万元的高价已取得项目转让权。这必然带来中药饮片市场的重新洗牌。
(3)有药无“市”,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药村市场已
不能做,但可以建立网上平台,做网上交易,发挥“市”的拉动作用。
(4)应花大力气解决内部无序竞争问题。有三个可取途径:一是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联合和自律;二是制定一套行业准入政策和规范,引导部分中间体企业特产,遏制盲目上企业、盲目做大的势头;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保护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发挥好这些企业的龙头作用。
(5)要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手段,全力支持、扶持四家通过GMP认证企业做精、做强、做大。
(6)各县区发展中药产业要因地制宜,不能都集中在黄姜、葛根、纹股蓝、杜仲等少量品种上一涌而上。对基地建设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最佳原则,制定发展规划,控制基地生产,切实解决一涌而上的问题。
(7)应从政策和机制上专门研究一下药材、药品流动企业如何参与我市中药产业化问题.发挥好流通企业的产业拉动作用。
(8)重视中药人才培养,解决中药科技人才后继乏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