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农家

作者:魏传利  胡才东 来源:三秦广播电视报.安康版 发布日期:2008-01-04 11:26

    寒冬时节,走进平利县城关镇冲河村,只见屋舍亮丽,道路通畅,产业园里布满了劳作的村民,涌动着欣欣向荣的春潮。村民们乐呵呵地说:“短短两年间,村庄变了新样子,村民甩掉穷帽子,全托了市政协帮扶工作组的福啊!’
     
“智力扶贫”绘制新蓝图
    提起冲河村的巨变,村支书王友清激动地说:“市政协帮扶工作组结合我村实际确定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措施,调整工作布局,使我们尝到了发展的甜头,增强了实干的劲头!”
    冲河村位于古仙湖下游,现有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46户、924人。两年前。该村被市政协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帮扶对象后,市政协主席张仁莲亲自点将,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帮扶机构。张仁莲主席带领工作组进驻冲河村,走家串户与村民谈心问计,视群众需要为第一
信号.把群众满意作第一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原则,为该村制定出科学发展蓝图。同时,市政协确定经科委办公室主任曹应政具体负责,选派汪光林、邝吉勇两名科级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全力帮助村民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转变观念。截至目前,市政协主要领导先后5次深人村组,工作组每年驻村时间达45天以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
“领头雁”,该村由此走上了一条以产业建设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治为载体的新农村建没新路子。
     
“实事工程”扮靓新农村
    冲河村过去吃水肩挑背驮,种庄稼靠天吃饭,村民苦不堪言。市政协帮扶工作组立即筹措20万元资金,带领干部和村民修筑了230米的防河堤,结束了村民吃水难、灌溉难的历史。这是市政协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个缩影。
    “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这是市政协扶贫帮困的一条准则。为让村容村貌“靓”起来,工作组积极协调项目建设资金,组织社会力量捐献资助,先后筹集资金近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两年来,全村硬化村级道路2100米,修建排水沟900米,小集镇路面硬化500米,完成连户路基础工程1000米,完成旧房改造110户,其中改造徽派民居51户,新建徽派民居6户。新建沼气池31口,新修饮水工程一处,争取台籍老板无偿投资40余万元修建小学教学楼670余平方米。该村五组山大沟深,出门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尺平。为解决村民“出行难”,今年市政协牵线搭桥,市、县财政局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村集镇至该组的公路建设,硬化路面32公里。整修路段2.2公里,被村民誉为“致富路”。此外.通过争取各方支特,全村完成电网改造1.5公里,广播电视人户率达88%,新装无绳电话60余部,电话通讯率达89%以上。改厨、改厕、改圈21户。院坝硬化35户。为了促使群众“改陋习,树新风”,彻底改变农村“五乱”现象,市政协驻村干部汪光林科长先后15次到村,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大会。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制定讨论环境卫生整治办法,设立垃圾清运点两处,建立了一套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使该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去年,该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2007年被列人全市创建省级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并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产业富民”点亮新生活
    三组村民郭兴利投资4万多元的“正大模式”养殖场干净整洁,猪肥圈满,他兴奋说:“我过去一直在外打工,既没文化,又没专长。苦吃得多。钱挣得少,家里始终摆脱不了贫穷。去年在市政协干部的帮扶下,我走了养猪致富的路子,一年收人过万元,比出门打工强多了。”
     如今。冲河村象郭兴利这样发展产业奔富路的村民层出不穷。市政协会同平利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强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重点培育绞股蓝、蚕桑、畜牧三大支柱产业,使区域特色板块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为做好“产业富民”文章,市政协制定了帮扶工作明细表,干部督促指导到地头,计划落实到地块,措施夯实到人头,全力协助村组干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使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全村连片新建绞股蓝产业园230亩,使总面积达到320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圈舍8个,生猪年饲养量达到1100头,年养蚕121张。2007年。全村实现总收人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达到2200元,与2005年相比人均净增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