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牵动着市政协委员的心。在全国各地涌向四川灾区的救援队伍里,就有我们安康市政协委员、旬阳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刘启祥,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展示了安康市政协委员的风采。
分分秒秒都很宝贵。灾后第五天下午两点,刘启祥接到紧急通知,参加陕西省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赴四川灾区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长期工作在疾病防控第一线,他深知汶川地震后生存环境恶劣,污染源增多,人群体力透支,心理压力巨大,加之季节炎热多雨,疾病防控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随时都有大疫爆发的可能,救大灾必防大疫,消毒防疫刻不容缓。通知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顾不上多想,立即收拾简单行装出发,4点到达市疾控中心报到,6时就随队出发。快点,在快点,这是他们一行的紧迫心情。为赶时间车队决定抄便道从佛坪大河上高速,晚12点到达宁强,当时各餐馆已无食可供,要了些开水泡面,20分钟后继续赶路。宁强至广元段是老路,湾多坡陡,路损随时可见,几十公里的路程走了两个多小时, 次日上午8点到达四川省卫生厅医疗抗震救灾指挥部。不顾连续行车14个小时,行程700余公里的疲劳,立即前往指挥部卫生防疫组领取任务。从此,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开展救灾工作,直到完成任务胜利返回。
困难再大自己克服。接到赴川参加抗震救灾通知时,刘启祥委员正在组织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消毒物资的购置分发等工作,加之身患糖尿病多年,体能较差,家中还有70高龄的老母。单位有重任,家中牵挂,自身体质差,困难一大堆。但考虑到经历过“非典”的防控消毒,2005年10月洪水灾害的灾后处理,消杀方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业务专长,又是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党组织培养多年的非党领导干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再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不能有任何犹豫。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去灾区风险很大,害怕老母担忧,临走时忍泪瞒着母亲,悄悄出发了。过了几日她还是打电话嘘寒问暖,刘启祥无言以对,只好挂断电话,继续努力工作。
患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的症候,影响行程,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刘启祥就尽量少吃少喝,忍饥挨饿坚持工作。24号前往新津县拉注射器,为了多装几件救灾物品,想尽办法,尽量利用车内有限的空间,最后将自己的座位腾出,与药品箱挤在一起,驱车几百公里按时完成任务。把困难留给自己解决,把精力奉献给灾区人民,刘启祥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救灾要有拼命精神。在四川救灾的十多天时间里,经历有感余震百余次,其中5级以上余震30余次,时刻面临余震威胁,随处都有落石、塌方、堰塞湖等险情。生活上更是地铺当软床,盐水煮面家常饭。在这种条件下,刘启祥与战友们一道不分白天和黑夜装车、出车,保证救灾物资和行车安全。21号上午外出送药,返回驻地已是凌晨二点了,天亮又出发装卸物资,从成都到绵阳往返两个来回,行程近600公里,还要装卸消毒药品,40斤一袋的漂白粉连续和同志们一道下了4车近10吨,常人也会感到很吃力,到最后刘启祥汗水浸透了全身,几乎无举手之力,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26号凌晨30分接紧急命令,要求送药品前往青川,刘启祥他们二话没说起床就走,完成任务返回驻地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从21号到27号,刘启祥与战友们穿梭在成都、德阳、广元、青川、新津、雅安等地之间,共行程4000余公里,搬运输送紧急救灾物资数十吨,价值数百万元,全部安全交付,为前方提供了有力保障。“连续10余天的拼命工作,虽然脸更黑了,人更瘦了,但灾区人民的顽强精神和巨灾凝聚起来的巨大力量,使我的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救灾经历永世难忘”。这是刘启祥委员对笔者采访的结语。
刘启祥委员在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