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光阴荏苒见证了一个家庭养殖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集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饲料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的历程;20年的企业裂变、发展,圆了一名民营企业家的科技兴企之梦。他,就是市政协委员、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运早。20年来,杨运早带领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在科学养殖、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求索前行。公司目前已建成大型种猪场两家,年产5万吨饲料厂一家,在建年产20万吨饲料厂一家,年出栏量达到50000头,种猪出栏达到27440头。2007年被陕西省科技厅评定为“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经项目实施单位”,2010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授予“国家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被西北养猪协会评定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养殖中心,被中国养猪协会评定为全国畜牧行业百强企业。
阳晨牧业董事长杨运早召开管理人员会议(中间为杨运早)
执著追求 坚实向前
年近花甲的杨运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厚道,但在朴实厚道的背后更多的是他蓬勃的创业热情、创新求变的发展意识。早在1988年,杨运早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那年冬,他在信用社贷了5000元加上自己的一点老本,购买了一头母猪开始喂养,夫妻俩起早贪黑,经心地“伺候”着这个宝贝疙瘩。精力没有白费,当年出售仔猪16头,收入了1千多元。初尝甜头的杨运早,第二年饲养了4头母猪,就在他抡起胳膊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1990年,生猪市场价格暴跌,近百头育成的架子猪无法销售,他只好将90余头架子猪亏本处理。杨运早不甘心,第二年他又筹集5万元,增建了圈舍,扩大了养殖规模,并办起了小型酿酒和粮油加工厂,一年下来,获利过万元,这次让他看到了希望。然而上天似乎总在和他作对。1996年,由于没有实行科学防疫,突然暴发的猪瘟又使他买来的100多头猪几天里死的只剩下10多头。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然而杨运早并没有被击倒,他痛定思痛,决定要再搏一回,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学习,走科学养殖的路子。
阳晨物业公司大门
明确思路后,1997年,杨运早贷款25万元建起了面积达3100平方米的养猪楼舍,又投资3万元,从汉中引进10头长白母猪和1头约克种猪,进行科学饲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事业也渐渐有了起色。2001年,杨运早又从西北农学院调回40头“长白”母猪,1头洛克种公猪开展杂交改良,他再次扩张规模,当年养猪纯收入达到10多万元,到了2004年,养猪和酿酒及其他农产品加工等纯收入达到60万元。杨运早凭借心中的那份执着、那份毅力,成为他漫漫创业路上披荆斩棘的斧头,让他决心扎在养猪这个行业里,把这条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
200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不甘于此、胸怀大志的杨运早突然意识到:这不正是他等待的机会吗?一番深思熟虑后,杨运早决定建设一个新的养殖场。他又忙碌开了,选址、建设,2005年5月,陈家山养殖场破土动工,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挂牌成立。目前陈家山养殖场已建成基础母猪4000头的原种猪场一个,年产50000吨饲料加工厂一个,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肥育猪场两个,圈舍50栋。
2008年,杨运早更是大手笔的在安康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投资9800万元,规划建设一个占地60亩,年产20万吨的饲料公司。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饲料加工企业,公司饲料年产值可达8个亿,辐射带动安康周边500个乡镇。
阳晨牧业现代化猪舍
同年8月,杨运早又在汉滨区李家嘴村投资8000多万元,开工建设PIC祖代猪养殖场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存栏PIC祖代基础母猪2000头,年生产父母代种猪21000头,将在陕南三市形成PIC基础母猪存栏8万头,年出栏18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截止2009年年底,阳晨公司商品猪销量达21840头,产值1700万元 ;饲料销售11800吨,产值4225万元。
创新发展 科技兴企
公司成立之初,杨运早就确立了“科技兴企,以人为本”的战略,他积极寻求科企联姻之路,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合作,创立了安康市现代养猪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学生实训基地”或“见习基地”、“畜牧业专家大院”等机构。聘请甘农大刘孟洲教授为企业技术总顾问,定期请专家教授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研发新产品。为规范企业管理,杨运早高薪从山东、西安等地聘请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着力强化员工岗位职责,使公司运行更加有序、高效,企业也焕发了活力,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公司具有中高级职称22人,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公司搞科技创新,杨运早向来是“不惜血本”,先后投资盖起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公司综合大楼;建起了病疫、饲料检测、实验分析室;兴建了沼气环保工程,对这些近千万元的建设项目,杨运早觉的花得值。
现在,在杨运早的养猪场里,猪吃的是高科技配方饲料,住的是整齐干净的楼房,还享受着大型中央空调,圈舍顶部和墙壁都装着换气扇,四周装着摄像头,猪的废弃物一律从舍下管道排除,流进设计好的沼气池,既环保卫生又杜绝了疫病的发生。
2010年阳晨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猪优良品种(配套系),将阳晨公司建设成为国家核心育种场、养猪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试验示范中心。
目前,阳晨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生猪绿色专用饲料达11个品种,其中生产的颗粒料、浓缩料、预混料,因混合均匀度高、变异系数低、营养丰富适口、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实现了提高养猪效益的革命性改变,赢得广大养殖户和经销商的肯定和信赖。
杨运早用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挑战地勇气,带领他的团队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企业在一次次科技创新中发展壮大。2008年7月,市委书记刘建明号召全市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阳晨精神;副省长姚引良也高度赞扬阳晨是三秦乃至西部强省建设的楷模,阳晨的拼搏进取精神必将谱写突破发展的新篇章。
致富思源 奉献社会
企业发展了,事业也取得了成功,但杨运早仍然保持着那份纯朴和真诚。生活中他很节俭,但总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心于慈善活动,近年来,他先后捐助40余万元支持家乡修路、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今年7月18日、24日两次特大洪水灾害,阳晨公司也未能幸免,多间猪舍进水、围墙倒塌、配种猪中毒淘汰等,直接经济损失达158万元。在严重的灾情和巨大的困难面前,杨运早临危不惧,冷静应对,他迅速安排部署,亲自指挥抗洪抢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洪灾过后,他又带领员工积极恢复重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正常生产,以生产促救灾。
忙着公司生产自救的杨运早,心里还牵挂着灾区群众,他积极履行着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先后向汉滨区牛蹄乡小学和医院捐款1万元用于学校和医院的排危工程,通过市扶贫办向灾区捐款5千元,又通过汉滨区江北办向灾区捐款3千元。市政协在组织策划“政协委员爱心捐助”活动时,考虑到阳晨公司也受灾的实际情况,本没有将杨运早列入参加范围,但他通过其他委员得知这一消息后,活动当天竟然亲自到场,坚持要再捐1万元。“我的企业虽然受灾了,但我们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我捐的钱不多,但希望能给灾区人民带来力量。”杨运早坚定地说道。
在爱心捐助地同时,杨运早还亲自安排公司技术人员到汉滨区重灾乡镇慰问养猪专业户,给他们进行灾后养猪防疫技术指导,并向受灾严重的困难养殖户捐赠了价值6千多元美国原种猪。据了解,这次洪灾杨运早捐款捐物价值达12余万元。
杨运早在他执著追求的创业历程中,积淀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阳晨精神;又在乐于奉献、致富思源的善举中让这种精神得到了彰显和升华,诠释出一位政协委员的人生价值;我们祝愿,杨运早和他的“阳晨”,如喷薄向上的旭日一样,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