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降瑞,寒梅飘香。市政协三届一次全会会场激情洋溢,掌声迭起。 35个单位和个人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着眼于安康经济社会由突破发展迈向跨越式发展,致力于实现强市富民的百年梦想,争建有据之言,竞献务实之策。政协议政建言的风采,成为全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奋力实现安康工业跨越式发展。政协安康市经济科技委员会,陈陈友宽、马天丽、洪军等委员认为:“十二五”时期安康工业发展重点,一是要从打开通道、加快速度、理顺关系、为我所用着手,发展水、火、核、风能、太阳能等综合清洁能源工业。二是在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新型化工建筑材料等领域创造几个知名品牌。三是以富硒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和饮用水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中国硒谷”;以产业化药源基地建设为载体,进行生物医药研发与产品生产,建成安康“中药材之乡”;四是强化与周边装备制造业的关联与产业承接,力求打造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五是借助省委、省政府给予安康“循环式发展”的地域发展定位,争取中、省政策支持,引进、培植出一个全新的产业。
依托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培植经济增长点。马飞委员建议科学谋水,搞好水资源利用的长远综合规划。合理用水,增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严格保水,防止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产业兴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法管水,营造良好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环境。
富硒茶是安康最具深度开发潜力的生物资源,田元成委员建议要理顺茶叶管理体制,成立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安康市茶业管理协会,加强安康富硒茶品牌创建和茶叶经营管理、市场管理及对外宣传;建设茶叶科技,营销和管理三支队伍。
就绞股蓝产业发展问题, 汪显安委员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植龙头企业。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拓展销售市场。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实施规范管理,打造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黄秀玲、马玉福、查文君等委员建议:不折不扣地把放宽市场准入、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方面的政策要落到实处,严格执行“三多三少”,即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法律和制度上切实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要以全民创业为抓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有成就的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全面掀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潮。要切实解决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强政府融资平台的协调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民间投资,大力发展中小金融和新型金融机构,增加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数量,提升投融资能力,减轻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要努力培养“龙头”企业,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有新突破 政协安康市经济科技委员会以及孔祥江、田仕荷等委员建议,应尽快把月河川道建设成安康最大的设施农业示范区,相关县区以及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水利设施、沼肥输运、农机配备、供电线路、运输道路、集散场地等建设规划,逐板块、逐项目规划设计,要着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力度,做好保安全、创品牌基础工作。推行猪、沼、菜循环发展等绿色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农药、化肥零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蔬菜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加工储藏等问题。落实好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技术研发、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提供、市场营销链接等工作,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要增加政府投入,加大信贷支持,动员工商资本投入设施蔬菜建设,形成一批由企业家投资经营的绿色企业。努力把月河川道地带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
打造生猪产业强市是壮大农业产业的抓手之一,他们建议:继续坚持“千家万户普遍养,强村大户专业养”的做法,以汉滨、汉阴、石泉、旬阳4个百万头养猪基地县和镇坪生猪“一县一业”建设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大力推行猪、沼、园(菜)和自繁自育模式,积极推广智能化现代养猪技术和工艺。继续大力扶持祖代种猪场、二元母猪繁育场的发展,大力推广生猪人工受精技术和三元商品猪生产自繁自育模式。按照“强化县级、充实镇级、提高村级”的原则,完善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纵向联市场、联养殖户,横向联科研院所、联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生猪产业市场预警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积极申请国家绿色富硒猪肉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质,规范绿色富硒猪肉生产标准,打造猪肉优质品牌。
保持蚕桑产业的强势地位刻不容缓。孔祥江等委员呼吁:放开收购政策,允许跨区域从蚕农手中随行就市收购鲜茧。转变行政职能,将过去的下指标、抓生产转移到管企业、管市场这个重心上来,主要监督检查蚕茧经营企业的收购秩序和收购价格及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打击压级压价和哄抬茧价的恶性竞争行为,使蚕茧流通环节走向规范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维护蚕茧市场稳定。改变过去单纯以蚕种发放量作为考核指标和依据,以蚕茧收购量、张产水平和蚕农增收为主要考核指标。将蚕种列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进一步挖掘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板材、酿造、饲料利用等领域的用途,推动蚕桑生产向深加工型、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稳妥推进城镇化。吴咏梅、徐波等委员建议要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市农民进城定居的主客观条件,要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功能完善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人口聚集程度、产业分工等,分层次地发展各具特色、具有不同吞吐量的城镇网络。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要与农民进城定居的增长的速度相适应,科学预测和适时掌控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通过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综合措施,公平配置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资源,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城镇环境的承载力与新增35万人口规模相适应,避免因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加剧入学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的矛盾。给予工商、税务、信贷、劳动就业培训等政策支持,以增加就业为前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使进城定居农民具有稳定的谋生手段。要稳妥处理土地权益流转中的法律问题,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不能把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进城落户的先决条件。在农民进城还没有扎下根之前,决不能轻易拔掉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根。
发展教育要有新思路 民进汉滨区委员会,牛玉斌、司兴银、李刚、赵雪芹等众多委员呼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关于学前教育,建议把学前教育投入作为“十二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基础教育投入的重点,对民办幼儿园一视同仁,给予经费补贴,建立对民办幼儿园的科学考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重点在农村和乡镇加强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市、县(区)教育科研机构要尽快填补学前教育研究空白,完善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各级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关于义务教育,建议根据安康山区的实际,在撤并小学或教学点时要循序渐进,谨慎行事,不要只顾教育资源的整合,不顾教育公平。要彻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在县城和乡镇办好一大批高质量的小学和初中,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目光不能盯着几所水平较高的学校,要着眼大多数,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关于高中和职业教育,建议集中力量办好各个县城所在地和中心城市有发展潜力的高中,一般应达到八十至九十个班,要考虑二、三十年够用的问题。要充分理解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每二十万人设置一所高中学校”的科学指导意义,对没有规模、没有潜力、生源日益萎缩的乡镇高中要加大撤并力度。对必须长期保留的学校要根据人口发展趋势确定规模,对于服务区人口稳定在十至十五万的现有学校,要办精而不要办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根据安康市“三个一百万”的远景发展规划,考虑将江北高中或市二中的搬迁到开发区,并与五里高中、滨江学校合并建立一所80至100个教学班的大规模的完全中学或十二年制学校。对没有实训基地、发展空间狭小、专业师资和设施落后的职教中心要进行撤并而不是扩张,全市保留三至五所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职教中心,向规模要生命力。不要盲目追求建成八个标准化县级职教中心、三个国家级、四个省级重点职校、两所国省级示范校的目标,放弃小而全、大而全的职业中学办学思路。
着力改善民生 农工民主党汉滨区委员会、民盟汉滨区委员会建议,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科学确定发展战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合理增加资源总量,增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后劲;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效能;加快实施人才工程,夯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础。
就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问题,邱祖凤委员建议: 各级政府要善待百姓,时刻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职能部门不能有费可收争分“蛋糕”,有责无利或责大于利抢扔“山芋”,造成执法漏洞,农业的种养殖都要标准化,超市、农贸市场要设置高而严的“绿色壁垒”准入制,使一些不达标的食品、超标残留农药的农产品失去市场。加强对食品加工生产者的教育,培植职业精神,端正社会风气,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成为大家共同恪守的行业准则,使不损人利己成为从业者的道德底线。
为缓解城市卖菜难,买菜贵等民生问题,赵兴平、许新安等委员建议恢复征收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稳定消费品价格。在城区现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在高井村和江南一品、山水上城小区附近新建一个大型标准化蔬菜市场和粮油批发市场,在文昌路和静宁南路建一个农贸市场,在新科明珠花园、金城美墅之间新建一蔬菜市场,在前张岭建一个小型农贸市场建在现有西坝、文昌、南门早夜市场建设基础上,实行分片、分区域相对集中设置管理的办法建立早夜市场。
文化建设要有新起色 张治理,章涛、吴克舜等委员建议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增加投入、转化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将文化活动经费、图书购置经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文化市场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中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重点创作研究项目的配套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列入中、省的保护项目和创作研究课题得以有效实施;花大力气培养一批“能策划、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经营人才,彻底改善目前站着专业岗位没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现象。加强对汉剧、紫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要系统,继续完善“三级名录体系”,做到底子清;建立有效保护机制,放宽保护视野,拓宽保护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文化产业结合、与现代创意手段结合,在动态中开展保护盒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