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市政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组织体育界市政协委员,分成两个组,深入到汉阴、石泉、平利、岚皋、汉滨和中心城区,对市县城区、居民社区、农村集镇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视察。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尤成平参加了视察活动。
市政协视察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座谈会
副市长杜寿平讲话
市政协副主席尤成平讲话
市政协副主席黄秀玲讲话
在视察中委员们了解到,截止“十一五”末,全市体育系统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0万平方米,达到人均0.69平方米,比“十五末”净增0.23平方米,新增体育场地951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62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25个、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60个、全民健身示范长廊两处、室内篮球馆一个,拥有综合性体育场馆一处、雪炭工程三个,县级体育场8个,市体校综合训练楼一栋,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所,市级青少年俱乐部5所。滨江大道亲水公园、石泉滨江体育公园、旬阳祝尔慷大道、宁陕登山步道、汉阴凤凰广场、平利中心广场均已成为当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阵地。城乡体育场地建设的统筹推进,特别是农村体育场地的大规模建设,弥补了我市体育场地的匮乏,一定程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通过视察,委员们亲身感到,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紧跟全省建设西部体育强省步伐,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体育设施普及迅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社会热爱体育、关注健康、参与健身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
视察中委员也感到,我市体育公共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安康城区体育场地面临流失的现象,体育场馆对民众开放利用不够,公共体育场地量少,不能满足安康城区群众的健身需求;二是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维护和安全责任防御体系有待加强;三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够、模式单一,公共财政投入量少,亟待创新多元投资机制;四是农村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农村体育服务网络有待加强;五是在集镇建设、小区开发中包括体育健身在内的公共设施规划不够完备。
市体育局局长陈元安通报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市政协委员就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委员们认为,一要准确把握体育事业发展机遇,增强责任感。我市进入了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的时期,目前正在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民生事业的一部分已经形成共识,体育与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的结合愈加紧密,其综合价值和社会功能日益彰显,体育已从点缀型转化为全民型和大众化,从观赏休闲转化为体验休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要打造安康中心城市体育场馆群,形成公共体育设施的龙头带动。江北依托安康学院新校区体育场馆,实行市院共建,打造江北片区体育场馆群,服务江北片区民众。江南片区以建设安康体育中心为核心,组建安康市体育中心,本着大众化、开放式、公益性的原则,规划建设以安康中心城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竞技人才培训基地,承担市级综合和省级单项赛事及重大集会活动承载地,体育产品流通、体育产业服务、体育健身休闲会所的聚集中心及体育产业带动区为职能定位的安康体育中心场馆群。通过打造体育场馆群有效解决安康城区体育场馆缺乏的问题,为广大的健身爱好者创造宽松的健身环境。
三要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的力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应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已建成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督促设施管理单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四要完善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服务全民健身。健全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抓好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市县整合资源建好体育中心,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体育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协会组织建设,加大村镇社区健身指导站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完善全民健身的服务机制,提高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委员们建议,一是做到“四个纳入”。即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纳入对基础目标考核。二是强化规划。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三是加大投入,创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元投资机制。体育事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益事业,但随着群众的健身需求越来越高涨,光靠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入将“独木难支”。体育场地建设应该采取“国省扶持、市级配套、镇村出地、村民出工、社会赞助”的多元投资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全民健身事业,有效地化解资金困难。政府应该将体育场地建设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加大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真正承担起建设主体的责任。逐渐形成政府、社会、个人齐抓共管,体育场地建设多元投资机制。
市政府杜寿平副市长、市政协黄秀玲副主席参加了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座谈会,听取委员的发言并发表了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