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安康市政协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大局和基层政协特点,在继承中开拓,在创新中前进,促进了政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主体唱主角
市政协以强化委员主体作用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协优势。2011年抓住换届契机,使委员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时期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特点更为彰显,政协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更为突出;精选培训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委员的履职能力得到提升;完善了委员管理制度,落实了委员“四个一”目标责任,提出了委员“一岗双责”的具体要求,对委员的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明确委员小组的组织管理责任和活动要求,广泛组织动员委员参与调研视察、社情民意反映和提案工作,为委员搭建更为宽广的履职平台。政协的主题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促发展、构建和谐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重点出重彩
提案工作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方面,在提案征集、办理等环节,大胆尝试新方法,带来了政协整体工作的新气象。采取网上发布和征集提案线索,加大平时提案的征集力度,对委员进行提案工作量化考核等综合措施,基本实现了提案提交工作的常态化;筛选几十件重点提案,由“三办”联合发文,明确市上领导分别包抓办理落实工作。制定了政协提案工作网上公开办理办法,把提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运行。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督办力度,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提案工作的高度重视。采取带案视察,面对面协商办理等形式,使提案办理不仅仅看答复文件,而且了解办理过程和实际效果,激发了提案者、办理者的工作热情。提案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的转变,关系安康全局的提案全部得到落实,提案者满意率均在98%以上。
调研辟新路。
党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决策之后,市政协立即将其作为调研协商的重点。在课题确定上,只提出比较宏观的建议性框架,不统一预设和限定具体调研内容,把调研课题的选定权,委员个人意见建议内容的确定权,全部交给政协基层组织和委员个人;在力量组织上,确定各县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委员活动小组都自主选题,独立开展调研活动,要求每位委员至少提交一份意见建议。在调研方式上,一改过去从上到下发通知,大队伍视察,大车队跟随,逐个按材料汇报的做法,直接与身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座谈,听他们介绍实情、提出建议;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心,听他们倾诉衷肠、表达诉求。在活动开展上,市政协领导率先垂范,一竿子直插基层,与基层干部和服务对象面对面座谈交流,为完成重要课题调研任务趟开了新路。
有近200名市政协委员和30名常委参加,以党派团体、政协组织和委员个人的名义提交调研报告44份,以政协委员个人的名义提交意见建议54份,形成综合调研报告1份,向市委市政府的建议案1份。这次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参加调研的委员数量,在政协调研活动中尚无先例。是调研工作由随意性向计划性、一般性向全局性转变的良好开端,是自觉协助党委政府系统研究比较复杂的重要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阶层、民族和各界人士为安康发展和稳定献计出力的生动实践。
管理重规范
在进一步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创新制订了进一步加强常委会建设的意见,修订了专门委员会通则,发挥政协委员小组作用的实施办法,提案公开办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从机制上保证更好地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表率作用、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作用、委员小组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使政协在履行职能、委员管理服务、机关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履职,科学化管理。
服务赢赞誉
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坚持服务大局的原则,积极投身主战场,在援校支教、扶贫帮困、救灾重建、抗洪抢险、植树造林等中心工作中,都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每一项工作都获得市上考评一等奖;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中,市政协领导人人肩上有担子,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的“双创”重大决策,市政协全体领导都承担包片主抓任务,每年都紧扣双创进程,开展专项调研视察和专题协商。今年第三次常委会上,专题研究了促进双创有关问题,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全体委员围绕双创履行职能,在双创中展现风采,建功立业,选定48名委员担任双创监督员。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赞扬,评为双创先进单位,获一等奖。
宣传扩影响
把政协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机关年度目标考核,政协领导直接上手策划,亲自出面与各媒体领导协商联系。每年都与市内媒体开办《聚焦政协》、《政协风采》、《政协之声》《社情民意直通车》《委员风采》等10余个专栏(题);重大活动前后,做到了天天报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每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的政协宣传稿件都在50篇以上,市级媒体发表的稿件都在1600篇以上,市内主要媒体成为政协宣传的主阵地。同时,市政协创办了《政协网站》和机关季刊《安康政协》,使展示政协工作的窗口更为宽广,为政协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了政协的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