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扶贫路涓涓一片情
---市政协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作者:市政协办公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1-12-22 08:39
安康是典型地山区农业市,也是国家24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0个县区都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区。全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全市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各级政协领导和组织关注、关心的焦点。十多年来,市政协通过联县包村,帮扶特困村、帮建新农村示范村、党建联系村、灾后重建、援校支教等有形途径,坚持扶贫与开发相结合、扶贫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扶贫与援校支教相结合,扶贫与救灾救济相结合,倾力抓好贫困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显著成绩。
一,高度重视民生,持续狠抓扶贫。市政协领导和机关先后转战汉滨、平利、旬阳、宁陕、岚皋、白河等县区,帮抓三条岭村、叶金沟、麻庄、龙凤、夏家院等村特困村建设;包抓冲河、龙头、许家城、贾营新村建设等村第一、二、三轮新村示范村建设;联系老县村、施家坡村、蒿沟村、仓上村党建村;帮助凤桥小学、许家城小学援校支教和岚皋、汉滨区“7.18”灾后再重建以及在平利、宁陕县第一、二、三轮新村示范村建设市直部门的牵头组织工作。十多年来,市政协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倾注三农,持续分别在6个县区、10多个乡镇、近20多个村,坚持不懈地开展扶贫工作。
二、突出扶贫重点,力促扶贫见实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扶助群众脱贫致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把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基层班子能力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内容,真扶贫、扶真贫、见实效。
一是抓产业促扶贫。主导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根据各村实际,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和劳务输出,龙头村示范农业、,贾营村香菇代料栽培、施家坡村烟草生产、蒿沟村观光旅游成为当地村民增收主导产业。
二是抓文化智力扶贫。利用会议、专题辅导、现场培训、参观学习、发放资料等方法,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每户掌握1—2门致富技术,多年来组织各类培训180多场次,参训农民3000多人次,选送8名贫困家庭农民子弟到渭南等地免费长期学习。
三是抓项目建设促扶贫。市政协加强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注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多年以来,共争取项目150多个、协调政策和项目资金4800多万元,帮助镇村集镇建设4个、修建公路97公里、硬化连户道路69千米,新建便民桥6座,防洪河堤6处,人畜饮水15处,修复水渠23处56千米,农电改造97杆公里,修水窖691口,沼气526口,标准化蔬菜大棚238平米,正大圈舍682平米,修建村级党员活动室8个,新建通讯基站2个。这些基础设施的推进,大大改观的包联镇村的基础条件,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抓帮弱促扶贫。对农村因病因灾因智力底下致贫的农户,坚持慰问扶贫,政协领导每年都要到联系的县走访看望慰问贫困户;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指导产业发展,帮助生活困难,捐款捐物4万多元,慰问贫困户和困难下岗职工,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7.18”特大灾害后,政协组织委员、各界人士为受灾群众捐款282万元,帮助他们灾后重建,恢复生产。
五是抓班子促扶贫。村级班子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一个过硬的村级班子,可以有效地组织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用好用活用足,让群众得到实惠。市政协抓扶贫,十分注意抓班子带队伍,注重对村级班子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共选送15名村干部参加市县培训学习,组织村组干部和产业大户出外参观学习,评比表彰优秀党员和好干部,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组。
三、发挥政协职能,促进扶贫开发。市政协组织动员各专委会和广大委员,围绕民生,关注三农,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就《灾后重建》、《扶贫开发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公路建设》等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充分利用委员提案、社情民意反映等形式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市政协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朴实真诚的感情积极支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成为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