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三届二次委员会大会发言之五

打造安康茶产业立体链条 推进现代茶产业跨越发展

作者:市工商联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2-02-02 23:44

      安康在国家主体功能划分中属限制性开发区,又是南水北调重要供水地,全省“十二五”规划把安康定位为循环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生态产品已成为建设美好安康的重点任务之一。茶产业作为我市最传统的生态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就已开始种植,到唐代我市被列为我国八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范围,茶叶成为第二贡品,解放后,茶产业历经三个发展阶段,步入到提高建园质量和加工水平的快速发展轨道。可以说,我市茶产业历经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几千年来,大浪淘沙,至今仍屹立于我市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行列。如何使这一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成为建设美好安康蓝图中的拳头产业,市政研室展开了大量的调查,做了深入分析研究,我们在市政研室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如下:
      一、我市茶产业基本情况
      1、茶树品种。全市目前有四大茶树品种:紫阳中小叶群体、福鼎大白、龙井43号和2010年安康汉水韵茶叶公司选育的“陕茶一号”。全市无性系茶叶良种苗圃8个,面积550亩,年提供种苗3900万株。
      2、茶园面积。止2011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43万亩,其中可采茶园26万亩。
      3、茶叶加工。已注册的茶叶加工厂221个,其中初制加工厂207个、精制加工厂6个,初精制一体化8个;年实际加工能力6500吨,名优茶加工量2500吨,年加工销售量4000吨。
      4、营销体系。已注册的茶叶经销企业185个,年销售额6.1亿元;市、县区认定的龙头企业分别为2个和24个,带动茶农1.71万户;专业合作社38个,入社茶农1400户;批发交易市场2个,年交易量1900吨,年交易额1.2亿元;注册茶品牌21个,紫阳富硒茶,平利女娲绿茶属公共品牌。
      5、经济效益。2011年,全市茶叶产量8800吨,总产值9.3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全市平均亩产茶叶20.46公斤,亩均产值2163元;全市55万茶农,人均纯收入123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茶产业综合产值14.2亿元。
      6、管理服务。市林业局设有蚕茶园艺科、茶果站,紫阳、平利设有茶叶局,岚皋设有茶叶站。全市茶技专业人员35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其余为七、八年代的中专学历。
      二、我市茶产业的优、劣形势
      1、我市茶产业的发展瓶颈。
      一是立地条件较差。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粮食生产为主,茶叶是农副产品,茶园为粮食让路,只能建在山坡,且零星分散,坡陡地薄。现今工业园区、城镇建设、移民搬迁、设施农业,都需占用全市60多万亩的好田好地,新建茶园难以形成连片规模,使机械化运用受限,影响发展速度。
      二是产品结构单一。春茶为主(占总量的69%),夏秋茶少(仅占31%),且高档礼品茶团购茶占主流,长年大众茶缺乏。同时,主要产品只有绿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医药、茶旅游等功能拓展基本空白,资源  利用低下,综合效益不高。
      三是缺乏龙头带动。现今全市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仅10家,省以上认定的龙头企业至今没有,茶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分散种植、分散加工、分散品牌、分散营销的状态。
      四是经营主体合作意识差。各经营主体各自为阵,各打小品牌、各开小经营,合作联动意识缺失,自相残杀,固步自封,难以形成群体功势。
      五是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全国19个产茶省,在茶叶总量和总产值上,陕西都远不如福建、云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我市茶叶产量和品牌在全国都不占位置,汉中茶叶总量达到15733吨,总产值18.12亿元,我市两项指标只有汉中一半。
      2、我市茶产业自身独特优势。
      一是富硒资源利于市场拓展。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全世界有42个国家缺硒,我国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安康以紫阳为中心是全国两大富硒带之一,经检测,我市茶叶平均含硒量达到富硒茶标准值范围的最佳值,明显高于汉中、商洛,更高于全国其他茶区数十倍。生态、有机、绿色品牌是大部分区域的共性,富硒品牌却是安康特色。拥有富硒特色品牌,就拥有吸引客户、推销产品、招商引资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就能抢占先机。
      二是气候特征适宜茶树生长。安康北有秦岭,减弱了西北寒流入侵,南有大巴山,阻挡了辐射热量散失,东有汉江缺口,可充分接纳南方暧湿气流。这种独特地貌,形成了光、热、水匹配且水热同季的鲜明特征。全市土壤PH值在6.0-7.6之间,年平均气温12.1-15.7℃,年降雨量777.1-1117.4毫米,无霜期217-271天,平均日照1714.8小时,这种先天自然因素利于茶树越冬,完全满足茶叶生长的要求。
      三是生态环境奠定优良品质。全市森林覆盖率59.9%,Ⅱ级以上天气363天,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总体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区域,且无重金属、远离工业污染,茶树病害少,农业化学品投入小,基本无农药残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产高品质有机名茶奠定了先天基础,其“香高味浓、耐泡嫩绿”的特点,与南方茶形成鲜明对比。
      三、对我市现代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1、总体思路和目标。
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各方条件,我市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困难同行,但优势大于劣势。抢抓绿色循环经济政策,打造安康茶产业立体链条,推进现代茶产业跨越发展,是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集约经营和技术革新为支撑,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园区化布局、园艺化建设、机械化生产”为模式,构建产业示范体系,拓展茶叶复合功能,提升综合效益,把现代茶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绿色循环经济中的拳头产业。总体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有效利用丰产密植茶园达到50万亩;绿茶产量2.5万吨、产值50亿元;开发富硒茶饮料10亿瓶,产值15亿元;发展茶旅游、茶食品、茶医药及相关产品,产值15亿元。整个产业实现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努力把安康建成全国富硒绿茶之都。
      2、战略措施。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信心,必举全市之力,必推战略举措,建议实施以下措施。
      第一, 夯实基础,优化产业布局。面对我市特点和实际现状,必须先从优化布局抓起,在优势区域中率先推进。一是建立示范体系。坚持统一规划、连片布局,新建与改造并举,构建“551”示范体系,即:重点县区5个(紫阳、平利、汉滨、汉阴、岚皋),万亩基地镇50个,千亩以上产业园100个,全市有效利用丰产茶园50万亩。改造现有43万亩茶园,其中改造成丰产园30万亩,其余13万亩为生态园、观光园,新建20万亩标准园(汉滨8万亩、汉阴4万亩、紫阳和平利各3万亩、岚皋2万亩)。二是严把建园标准。新建茶园按照“好田好地、适度集中”原则优选地块,彻底扭转过去不择立地条件、分散零星的现象。新建和改造茶园按照设施化、园艺化、机械化标准进行。设施化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进茶园;园艺化即茶园设计间套花木,由园变景,提升品位,休闲观光;机械化即追肥、除草、修剪、采摘等能用机械操作。三是提升茶叶品质。根据多年实践,可从提纯品种、推广园艺化和“猪沼茶”三方面入手来提升茶叶内在品质。要组织技术专家对全市茶叶优良品种进行鉴定确认,优选提纯当地品种(如:紫阳大叶袍、陕茶一号),引进驯化外地品种(如龙井43号);要严格按园艺化标准,在茶园中间套桂花、金银茶、兰草等花木,改善茶园通风、日照等小环境,提升茶叶内在品质;要大力推广“猪、沼、茶”循环发展模式,沼液杀虫、沼渣作肥,坚决杜绝使用化肥,确保茶叶内在质量。
      第二,培育龙头,优化发展模式。现代茶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形态,更是以市场为主导和引领的经营形态,茶农和大户无力担挡,只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才可能承载。要集中持续培育连结茶叶基地万亩以上,带动茶农万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10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务工能人返乡创办茶叶企业,形成布局合理、专业分工明确的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两种为优:一是一体化经营模式,即茶园基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产业化各环节,全由龙头企业直接经营;二是“龙头企业+大户”模式,龙头企业抓种苗基地、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大户按企业规定的技术标准从事茶园生产管理。
      第三、 拓展链条,提升整体效益。充分利用茶叶资源,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主攻重点产品开发,拓展产业链条,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我市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优化绿茶结构。绿茶是我市茶产业根基,问题是单纯追求高档茶,产品结构单一。因此,要按照巩固名优茶、提高大众茶、适当生产低档茶的三个层级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分别占年产总量的30%、60%、20%,以有效对接不同消费人群需求,同时要春、夏、秋三季连采生产,确保长年有产品。二是主攻茶饮料。资料显示,茶饮料所用的原料只占茶叶总产量的4%,而其产值是茶叶总产值的45%。用安康富硒茶和富硒水为原料,开发新型富硒茶饮料,市场前景广阔。如能引进一、二家强有力的企业介入,年生产10亿瓶茶饮料,每瓶按1.5元概算,实现年产值15亿元的目标是完全可能实现。三是开发其它茶产品。充分利用茶叶功能的多样性,开发不同产品,进军不同行业。提取茶叶功能性成份,可将其应用食品、医药、化工、保健等领域。四是推进茶游融合。把茶元素融入到旅游的各环节,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开辟4条茶旅游线路:女娲故里茶园游、紫阳风情茶山游、巴山环绕茶韵游、汉水风情赏茶游;打造8个茶园景点:按园艺化要求,将平利长安茶园和翠茗园茶山、紫阳瓦房店和焕古茶园、岚皋龙安茶园、汉滨双龙茶园、石泉慰斗茶园、汉阴堰坪茶园等进行改造提升,由园变景;开发9项茶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游茶园、采新茶、听茶歌、赏茶艺、购茶叶、品茶宴、悟茶道、茶养生、茶节庆等活动,使其成为旅客的必选动作和吸引所在。
      第四、 整合品牌,撬开市场大门。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没有大品牌就没有话语权。安康茶品牌杂乱小气,既不为省内外消费者熟悉,更不被国内外市场认可。要进行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双管齐下打造统一的“安康富硒茶”这一个大品牌,在此旗帜下,一县一小品牌,条件成熟后精炼成2-3个小商品品牌。要依托主管部门成立茶叶协会,依靠政府先期投入,开展安康旗帜品牌注册、标准制定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基础工作,按照“企业申请、协会审查、授权使用、动态管理”的模式,实施品牌管理。通过建立“安康富硒茶网站”、利用各种媒体、参与各种节庆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加快建立安康富硒茶产品营销中心及电子商务平台,开办专卖连锁直销店,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抢占市场份额。
      3、保障措施。
实施以上战略举措,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建议政府搭台,抓好四项工作:
      第一,全力招商引资。要按照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现实基础,着重在园区建设、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等方面,策划包装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并编制成册;要大力招商、吸引外地名优企业投资我市现代茶业产业;要运用市场法则,对现有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要改善内部环境,定期对茶业企业发展环境进行评估,建立督办、问责、追究、赔偿机制,提前做好土地流转,企业落地一切手续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理”,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在生产用地、税费收缴等方面能免则免,确不能免的按下限收取。
      第二,捆绑项目资金。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将农、林、水等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扶持业主示范茶园中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市政府每年筹集500万元,重点县区每年各筹300万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以奖代补形式,用于种苗繁育、基地认证、品牌创建、茶园低改等方面。
      第三,重视人才培育。要周密制定企业家培训计划,每年精心组织一、二次现场观摩、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比学赶帮,提升能力。要积极促成安康学院恢复茶叶专业,编写符合安康实际的茶叶技术简明读本,着力培养一批茶农,推动传统茶农向茶叶工人转变。
      强化组织领导。发展现代茶产业,涉及重多行业,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要成立全市统一的茶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由一名市长全盘负责,农、工、商一管到底,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协作配合。要把茶产业发展列入重点县区和市相关部门单项考核,每年组织检查评比,严格奖惩兑现,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现代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研究解决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