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农民冷暖心系山村发展

——“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报告

作者:市政协“三问三解”赴旬阳县神河镇夏家院村调研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2-03-29 09:40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活动安排,结合市政协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结合贫困村帮扶工作,2012年3月13日,市政协副主席龚光喜带队入驻联系点旬阳县神河镇夏家院村,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形式,广泛调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生产生活状况及其他涉及民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两天时间,步行近20公里,入户达30多户,座谈群众约200余人,以新一轮扶贫开发、2012年农民增收、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为重点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夏家院村村情
       夏家院村地处旬阳县南部,属高山丘陵地带。现有3个村民小组,在籍314户,共1020人。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3亩,林地面积520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6230元,经济收入主要靠烟草、畜牧和劳务输出。村两委换届以来,班子团结,知识构成较高,战斗力强。
       二、经济发展之特色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狠抓烤烟主导产业,扶持养殖大户,推行林下养鸡,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总体看来,夏家院村经济发展呈现四个特色。
       一是主导产业烤烟种植已具规模。旬阳是西北烤烟种植第一县,神河镇也是旬阳烤烟主产区之一,夏家院村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烤烟。该村发展烤烟十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早被群众认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1年,发展烤烟700亩,修建中型烤炉30座,经济收入达210万元。2012年计划再增加100亩。镇村两级重点抓好了烤烟项目争取、种植补助、烘烤技术辅导培训、销售分级协调等工作,整个产业发展健康有序。
       二是自主创业型劳务输出初步形成。随着群众思想的解放,劳务输出成为近年来该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村劳务输出300多人,经济收入达300多万。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劳务输出没有走传统给别人务工的模式,而是坚持以自主创业为主,这部分务工者采取办餐馆、摆早点摊、摆夜市摊的形式,自己当起了老板,有的人还雇佣了服务员,务工收入明显增长。此外,大多数人把务工地点选择在西安或者县城,以图方便照顾家庭,节省费用开支。到外省务工的群众,也比较团结,大多是以亲朋团、镇村团为主,大家一起可以互帮互助。
       三是畜牧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新亮点。以前群众搞畜牧养殖,大多是自我消费以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畜牧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新亮点。2011年,该村发展养殖大户5户,中小户309户,养猪2000多头,羊800只,牛1000头,鸡3000多只,年毛收入300多万。与畜牧业发展伴随还出现了8个小加工作坊,进行米面、榨油加工,方面了群众生产生活,业主也增加了收入。
       四是政策补偿性转移收入落实到位。在座谈走访中,重点了解了国家各类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群众对国家惠民政策非常拥护,很感谢国家对农民的关照。该村粮食直补、民政、扶贫、养老保险等政策都落实到位,群众能按期拿到自己应有的补偿,有的一年能拿上万元。在好几户群众家中,群众拿着好几个红本本、绿本本,满脸笑容的给我们介绍情况。
       三、群众反映的问题
       1、通村道路建设仍是制约群众发展的瓶颈。撤区并乡时,夏家院村由原夏家院村、老安山村、槐树村合并,共有三条沟,分别是原三村的辖区。在全市搞通村公路建设时,该村因群众经济条件差,思想观念落后,没有修建通村水泥路,直到目前,该村三条沟没有一点通村水泥路。现有通村泥路,很陡很窄,车辆一般无法通行,典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劳动力逐步老化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很多群众反映,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农村青年要么考上大学后留在城市或外地,要么就选择外出务工,从事农村劳动的人较少,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现在50岁至60岁的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甚至还有70多岁的老人还在从事体力劳动。很多户都还想再扩大烤烟种植,因劳动力的原因只好放弃。在农村,请一个劳力一天管吃管喝还需100元工价,成本太高,这些都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空缺,空巢问题、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
       3、九年义务教育因条件所限导致成本过高。因村级学校的撤并,子女上学均要到集镇和其他人口密集地,很多家庭离中小学校超过5公里,为了子女的未来和发展,几乎每个家庭都采取到集镇租房陪读,各类消费很高,增加了群众的负担。
       四、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在座谈走访中,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群众也反映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群众最想的就是通村水泥路建设。特别是在我们进入村口时,碰到一位叫刘金明的老人,他背着100斤包谷到集镇去卖,据他反映,大部分农户要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很多时候就靠自己肩挑背扛,一般需要一天时间,自己卖100年包谷,0.95元一斤才95元,还不如打一天工赚100来的实在。修通村水泥路成为每家每民的愿望。在产业建设方面,群众对烤烟种植前景看好,但还需要技术支持,对畜牧养殖需要政府协调信贷,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信息,对林果、草药种植,需要农业部分引进新型农资、农药,抗御新出的病虫害。在劳务输出方面,很多人都想在本地务工,在家附近务工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也方面照顾家庭,节省开支,但没有合适的务工选择。
       五、今后工作重点
       一是基础设施要跨大步。重点抓村级道路的硬化建设,在向上争取项目的基础上,村两委要做好群众的发动和解释工作,村民要解放思想,按照政府铺面子,群众打底子的要求,做好出资、出劳等工作,今年要完成二组的通村水泥路建设。此外,要积极同相关部门做好衔接沟通,做好农村电网改造,确保烤烟烘烤期间电压稳定;修建丁家沟口至烂竹口防洪河堤,复垦100耕地;搞好村级活动室健身场所建设,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
       二是特色产业要上水平。要结合各自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在突出特色、特色增效上下功夫。要把近年来已形成规模、发展得较好、有较高效益的烤烟作为重点,继续做大做强,今年更要扩大烤烟种植面积,提高烤烟档次。对畜牧养殖要加大技术培训,有条件了要上标准化养殖。要再发展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政府服务要见成效。要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已有的惠民政策要落到实处。要及时给农民技术指导,帮助发展产业。要协调信贷部门,帮助群众解决资金短缺、小额贷款等问题。
       四是农民素质要大提升。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逐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在本地发展产业,照顾家庭,享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