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助力迎来蜀道申遗盛会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2-10-23 15:14

    2012年10月21日,是安康文化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全国政协“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调研座谈会”在安康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及其所率领的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参会。会议规格之高,在安康是首次,汇聚人文之盛,在安康无前例。  
    从此,安康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了高层视野,蜀道考研和保护也不再地方各自为战,而纳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和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道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能量,将助推安康步入创造当代文化繁荣的快车道。
    常言道:机会总是临幸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此高规格的会议放在蜀道最东线的子午道所在地安康召开,绝非偶然,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全市政协组织长期坚持对子午道保护与利用建言献策,许多政协委员在子午道考证研究中呕心沥血,发现和认定了丰富的古线路遗存,形成了党政重视,政协给力,委员倾情,成果丰硕的良好局面。
    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实现安康文化发展繁荣的战略决策,对包括蜀道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具体部署。历年来,市县区政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推动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工作,提出了许多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子午道沿线栈道遗存以及宁陕古城墙、城隍庙、太山牌坊和戏楼,石泉旧城,汉滨恒河流域的汉王坪遗址等保护工作,历来是委员关注的重点,年年都有这方面的委员提案。今年,市政协主席邹明亲自定题,吴大康副主席直接动手,带领文史学习委员会,民盟汉滨区委以及文化界部分知名人士,市县区联动,围绕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开展了为时三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在市政协三届九次常委会上进行了专题协商。市政协促进包括子午道保护在内的文化发展繁荣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真采纳。
    千年蜀道是我国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蜀道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著名的“子午道”在我市境内两次改道,总长200多公里,作为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道见证了我国古代交通道路形态演变的进程,惜三千多年的风雨侵蚀,遗存仅星星点点,直接通往安康的道路历史文献缺载。保护与申遗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有经得注中外学术拷问的研究成果,有充足的经严谨考证而认证的遗存遗迹等实物证据。政协以及委员在这方面发现了主力军作用。2011年9月全国政协在四川广元召开蜀道保护与申遗会议,市政协副主席李启良和市政协文史委参会,并分别提交了两篇子午道研究文章,刊载于大会论文集中,子午道引起了蜀道研究专家们的重视。政协委员王晓群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脚步几乎踏遍了子午道主线支线的所有山粱沟壑,搜寻子午踪迹,发现和掌握了大量实体遗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子午道走向见解,大大丰富了子午遗踪研究资料。
    李启良长期专注子午道研究,积累了子午道研究的丰富资料。全国政协召开广元会议之后,又组织带领专门队伍,开展蜀道专项资源调查,再次对子午道进行了系统考察和研究。他不顾年过六旬,翻越崇山峻岭,涉足急流险滩,在人迹罕至的森林之中,在难以攀爬的河岸崖壁之旁,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青灯黄卷孜孜不倦,古籍搜证乐此不疲,以大量的实物证据和文献记载,对子午道的修建年代和秦岭南坡走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子午道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一文,对蜀道在安康的成建年代,改道时间及其具体走向,他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子午道兴建于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年代,子午道到达秦岭南坡以后,改了新道旧道依然沿用,出现了几条分支道路。其中东线线路到达安康最为便捷,应是修建最早的子午道,具体线路是由江口古磉礅经宁陕县胭脂坝、太山镇、向南入火镰沟,过核桃坪,翻小梁到汉滨区叶坪镇的中沟,到达桥亭,然后沿恒河经过紫荆镇、大河镇到达恒口,沿平坦的月河川道达到汉中郡治(今安康城);东汉汉中郡迁至南郑,从太山直接沿池河南下到马池,西折石泉,经饶风、两河、南子午镇到达汉中;南朝萧粱时期王神念把子午道南端再次西移,改由江口附近翻山向南再向西折,经旬阳坝,关口,在两河镇交汇旧道,直达汉中。清晰的勾画了子午道在安康境内的线路走向。《子午道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一文在这次大会上做了书面交流,得到了与会文物保护部门和蜀道研究专家的首肯。为国家蜀道保护与申遗工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遗存遗迹实体支撑。
    市委书记在座谈会上要求,我市要乘本次座谈会的东风,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正确处理保护与申遗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关系,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蜀道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努力把安康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是对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要求,也为政协发挥优势、服务大局指明了方向。政协在子午道保护与研究工作中,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