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早,大地复苏。
市委书记郭青、市长徐启方以及市委市政府所有在家领导,兴致勃勃来到会场,与出席三届四次全会的委员济济一堂,认真听取委员大会发言。
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绕不过的历程。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认为,无论国家在国土开发空间布局上怎么调整,安康在发展工业上,工作力度不能减,招商引资不能弱,项目推进不能软,发展目标不能变。建议立足国家功能区划、丹江上游规划和秦巴贫困片区规划,结合我省陕南循环发展要求,制定安康工业资源开发利用全域规划;依据资源边际供需和可利用总量,制定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围绕规划实施,制定产业开发及项目建设分期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以钛铁系列合金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型材料工业,以富硒食品和富硒医药为主导的特色资源加工业;组建国有控股的工业资本性运营公司,为全市工业经济正常运行的发展提供融资担保方面的资本支撑。
我市工业集中区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发育不完善,企业植根性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园区招商引资进来的很多企业进入园区的主要目的在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圈占土地、矿产资源待价而沽,只注重利用园区的静态优势,不热衷于培育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建议从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对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和以辐射、聚集效应为特点的梯次结构体系。第一梯次像安康高新区,要代表国际化标准的投资软硬件环境,主要吸引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为代表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第二梯次以月河川道的恒五工业园、汉阴工业园以及旬阳工业园为主,主要依托于第一梯次开发区的产业链,吸引中等规模的国际、国内企业;第三梯次为其余各县区工业园,主要是与第一、二梯次进行产业配套,面向本地和海内外中小投资者。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要搭建统一的招商与宣传平台,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杜绝圈占资源不开发的现象。
“企业虽小,成本不少。负重难行,苦熬天明。”冯 静、张海波、查文君等委员道出了非公、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肚子苦水”。譬如动资金贷款期限为1年,从审批到钱到手需要2个月时间,到后4个月又得筹钱准备还帐,资金有效利用时间只有半年。企业所在地村、组干部强揽工程,租地合同执行困难等。他们建议要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全民创业的社会环境。
特色资源开发——富民强市的依托和抓手。
农工党汉滨区委员会认为,富硒是安康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建议借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把“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理念根植于社会,培植广阔的富硒产品需求市场,以打造“中国硒谷”为目标,聚合特色产业发展要素,促使安康特色资源变成优势产业。
陈晓虎、田元成等委员认为,蚕桑和茶叶是集农工贸于一体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市场如何周期性波动,从业者比较利益如何临时性变化,各级政府都必须从长计议,保持发展蚕桑和茶叶产业的定力。建议进一步整合商务、供销、农业等部门相关蚕桑职能,使蚕桑中心全面承担全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协调、管理、规划、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等工作,推广“企业+行业协会+农户”或者“公司+专业大户”模式,让蚕农分享流通加工环节的利润。打破现行鲜茧划区收购限制,允许有蚕茧经营资质的经营者跨区域自由收购蚕茧,让植桑养蚕者真正享受到市场好转所带来的实惠。逐步建立以工带农、以农促工的发展机制。建议举全市之力坚持实施茶业产业率先突破。做到产业规划,夯实工作责任。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70万亩;用3到5年时间建成培育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30家,把安康绿茶定位于“富硒”品牌,实行品牌、质量、标准、包装、宣传“五统一”,做大茶市场。
李焕龙等委员认为:安康“美”在自然资源,“富”在资源经济。建议走“营销特色资源,整合特产品牌”之路。
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政协汉阴县委员会,郭达彦等委员认为,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应努力使农村和农民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建议加快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居住点层次分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步伐,促进新的产业业态生长和农村原有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农村人口就业岗位;推行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保证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以培养拥有从事现代农业和新型服务业的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政协平利县委员会、九三学社安康市支社建议:在加快推进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开展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允许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向集体之外转让、抵押,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价值,为农民进城提供基本保障和原始积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使统筹土地所得的级差地租大部分返还“三农”。推进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就业制度等配套改革,实现县域范围内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施农村好农村清洁工程,自上而下成立农村清洁工程指挥协调机构,把目标责任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重点解决好农村环卫保洁,生活、养殖污水及粪便直排污染环境问题。
移民搬迁是城镇化的重要步骤,目前部分搬迁群众存在入市、安居、乐业“三难”,马飞等委员建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从实确定搬迁对象,不能简单定任务、下指标。首要的应是发展产业,保障搬迁有收入来源,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落实好移民搬迁户进城入镇后的子女上学、就医、社保、创业支持等相关配套政策。
建立长效机制——“双创”工作的呼唤
民进汉滨区委员会对六年来的“双创”工作深入研究后,认为必须有壮士折腕的勇气,逐步解决好双创存在和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建议统筹考虑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公共产品布局,以及城市承载能力的匹配等基础性问题,搞好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并严格按规划执行;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区域房产开发,严禁插建高楼大厦,促使人口北迁,坚决疏散本已拥挤不堪的人口密度,为根治“城市病”创造客观条件;在管理上要由阶段性的全社会参与的大轰大嗡,过渡到各级政府持久自觉的管理行为,形成政府一条线层层负责到底、各部门主动积极履行好法定职责,纪检监察强力督查,政府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约束,使全体居民真正成为双创的主体力量。要把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责任考核、宣传教育、制度约束、垃圾利用等综合措施,解决好垃圾围城的“顽疾”。
优先发展教育—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
针对我市教育事业存在的思想理念与教育改革创新不协调,资金投入与教育发展不对等,教育资源布局与城镇化进程不同步,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现状不适应等问题,市政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民盟汉滨区委员会建议:对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查夯实党委政府教育领导责任;在安康中心城区城东、城西再新建一两所中小学,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班大人多上学难问题;对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切实解决教师占编不上班、吃空饷问题;加强师资管理培训,探索实践教育改革创新,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复合型人才。
祁贵玲等委员建议,撤并学校要充分征求尊重属地群众意见,不能简单的随行政区域撤并而归大堆,三年级以下低龄学生要就近方便入学,减轻学校、学生和家庭负担。形成常规性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保障农村孩子公平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事业——群众生命之舟。
政协汉滨区委员会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作用能否完全发挥出来,关系到医改的成败和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解决,必须解决好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稳不住、装备靠不住、病人留不住”的问题。建议建立“大卫生”观念,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公共卫生、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建立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核定编制、科学设岗、竞聘上岗、打破身份界限、绩效考核、按绩取酬”。
新农合基金是参合群众的“救命钱”,加强运行监管,是保障新农合制度健康运行的关键。李珺等委员建议,继续扩大和提高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治疗重特大疾病的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合理调整二级以上医院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补偿比例,并严格督促落实分级诊疗、逐级转诊制度,努力实现“让90%的患者在县内就诊”的目标。在市级医疗机构探索推进新农合单病种限价治疗的管理模式。对发现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小病大治的行为,取缔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要坚决取缔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文化旅游和生态养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捷径
安康市工商联和伍玉兰等委员建议,依托汉水人文、巴山休闲、秦岭生态度假三大片区,重点打造安康中心城区至瀛湖,千里汉江山水画廊、旅游公路黄金环线,打好休闲文化、富硒茶文化、民俗演艺文化、宗教文化、民间工艺品牌等“几张牌”;鼓励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相融合,精心打造富有民俗特色的旅游项目。
我市具有发展生态养老的优越条件,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建议,在川道地带一次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示范区分医疗保健中心,康复运动中心、休闲生活中心、观光农业中心、养老人才培训中心、养老养生产品生产交易中心六大功能区,把我市建成西部地区乃至全中国一流的养生养老中心和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