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旬利,男,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平利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正科级纪检员,平利县三届、七届、八届政协委员。
1 9 9 9年,陈旬利同志从城关镇纪委书记岗位被组织安排到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一干就是十五年,先后担任纠风室主任、县政府纠风办副主任、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把维护党政纪律作为自己的职责,把促进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作为主要任务,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他坚守“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的人生信条,爱岗敬业,讲奉献,讲公正,努力把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作为自己的岗位目标,曾经两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在纪检监察机关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一名普通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让自己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勤于学习,打铁先须自身硬
“要干好一项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这是陈旬利对自己一贯的要求,到县纪委监察局后,他更是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为使自己迅速适应岗位角色的需要,他特别注意注意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学了纪检监察的一系列业务教材,尤其是加强对《党章》、《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随着岗位和分管工作调整,他又对相关业务进一步强化学习,这种习惯一直坚持下来,工作再忙,他都制定学习计划,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反腐倡廉工作理论。每年他都注意消化当年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政府系统年度廉政暨纠风会议精神和新的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平时工作中还注意多方面,多层次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和时事动态,并注意把学习和全县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和本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履职责
在县纪委十五年间,陈旬利工作岗位有一个特点——始终和政风行风建设联系在一起,或者主抓,或者分管,他都是尽心尽力,注重调研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因为长期从事纠风工作,使得他对这项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热爱,对工作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对纠风工作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他注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他多次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想法,经纪委常委会讨论同意决定并得到推行,形成了政风行风建设的一套办法和机制,平利县坚持连年在政府廉政会上与各级、各部门签订纠风工作责任书,形成了把纠风工作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的责任落实体系;建立了重点行业集中评议、政府各部门政风行风ICD语言外呼测评、基层站所行业三级评议制度,坚持注重行风测评结果的运用,每年在政府廉政会进行通报,有力的促进了各个行业和部门和乡镇对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视和抓好工作的自觉性;开展了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建立 37个部门服务大厅,十一个镇便民服务中心,158个村便民服务室;在基层开展满意站所创建活动,共创建省级标兵7个,市级满意单位37个、县级满意单位85个。坚持每年对一些群众反映的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教育乱收费,医疗购销和服务的不正之风,公路“三乱”,农民负担等问题得到基本根治,通过系列措施和坚持不懈努力,平利县政风行风建设持续好转,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纠风工作也得到省市纠风办的表彰肯定。
面对工作内容和内涵外延的变化,陈旬利注重对工作的思考和调研,和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在推行警示训诫防线过程时,他撰写了《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在纠风工作的实践和应用》被中纪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与探索》文集收录,《打造基层便民服务链,建立干群关系连心桥》在省、市党风廉政网登载。
甘于奉献,不畏艰难恪职守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很多时候处在风口浪尖上,干得都是维护党纪政规的事,监督的领域和范围量大面广,有时必须在亲情,人情等问题上作出选择,必然得罪人,曾经有一位熟悉的人对他说:“你要想办法调出来,干这个工作连朋友都很难交得到,别的更不用说了”。陈旬利笑着回答:“组织上把我放到这个岗位上,我就不能为个人得失着想”。对组织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他都是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多年来,陈旬利同志在搞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按照岗位职务的职能和要求,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主导作用,按照组织和领导安排亲自牵头和参与查办了广佛镇松河村退耕还林案、女娲山雷达站和公安纠纷案、长安中学教育乱收费案,洛河镇六一村退耕还林案、原女娲山王恭惠信访缠案等一批重要和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在办案中,他严格按照办案的要求,注重程序,注重事实和证据,扎实认真办好每一次信访案件,2001年,他在办理一起原秋河乡计划生育信访案件时,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条件下,走村到户,步行走完了全乡12村中的11个,收集了大量的证据,给予违纪者应有的纪律追究。15年来,他参与和牵头办结的案件六十多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对一些违法党纪政规的党员、领导和干部进行了处理,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在长期的纪检监察工作中,根据岗位和职位职责需要,他还每年都参加大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他都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2009年春节前夕,为使一个信访人春节期前得到满意答复,他带着一名干部冒着大雪去女娲山乡,归途中车轮打滑,险些跌入万丈深涧。
2010年夏天,他在参与一起教师招考和选调中监督工作中从商洛柞水县归来,在西康高速上和同车的另17位教师和干部发生车辆侧翻,幸运的没有大碍,和死神擦肩而过。
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他也数次收到威胁和恐吓,但他始终没有退缩,面对工作的艰难和危险,恪尽职守,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党的忠诚卫士,且无怨无悔。
严以律己,奉公执纪守清贫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自身时刻面临着考验。陈旬利同志能够牢记肩负的责任,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廉洁从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党纪条规,要求别人做到的,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首先不去做。认认真真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在平时工作中,他能够主动履行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做到公道正派的办事,廉洁自律的做人,不徇私情的处理问题。在纪检监察这个清苦而又神圣的岗位上,淡泊名利,洁身自爱,耐住了清苦,经过了考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起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参政议政,尽心尽力建真言
陈旬利是三届、七届、八届平利县政协委员,作为几届的老政协委员,陈旬利同志深知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种职责,是一个地域、一个工作领域、一个社会群体的参政议政的代表,因此他把政协委员看作是自己工作的延伸,并作为建设家乡,为家乡发展建言建策的平台,因此,他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全部参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提出相关建议;注重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撰写有价值的提案,他提交的《关于在城区建设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议》,《关于在城区开设公交车的建议》等提案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并得到实施。在政协履职工作中,他敏锐发现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纠风工作和政协履职有密切联系,于是他和政协相关专委会合作,积极推动政协委员参与政风行风评议和测评工作,聘请政协委员担任部门和单位的政风行风监督员和投资环境监督员等等。他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撰写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建言并在七届政协三次会议上发言,对我县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整合并发挥效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又掌握了大量的社情民意并通过有关渠道反馈 ,并切实加强问题和意见建议的落实整改,效果积极明显。
勤奋笔耕,饱含深情写平利
陈旬利同志喜爱文学创作,先后加入了平利县作家协会、安康市作家协会、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他热爱家乡,尤其是挚爱平利的山水、人文文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没有把有限的业余时间用于打牌等娱乐等活动上,写了不少反映平利人文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学作品,创作了《回放女娲》、《八仙境界》、《药妇古道》、《武皇之上》、《吉河》(系列)、《女娲乡村》(系列)等数十篇散文作品,在中、省、市、县文学刊物上发表,为宣传女娲故里、美丽乡村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旬利同志,靠着一种坚守、一种忠诚、一种挚爱、一种追求,一个恪尽职守的“卫士 ”爱岗敬业的模范,一个把一切机会平台甚至是把业余爱好都用于工作和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的人,他用自己一言一行告诉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不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