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商精神凝聚合力创造活力形成动力

——安康市政协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工作综述

作者:米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4-09-24 11:32

提案办理协商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为做好政协提案这项具有全局性和独特优势的工作,安康市政协把协商精神融入到提案工作的全过程,在协商程序、协商形式和协商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提案者、办理单位和督办机构搭建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平台。

重视办前协商,夯实办理协商工作基础

“办什么”和“谁来办”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办理协商工作才“有的放矢”。一方面不断提高提案自身质量。及时传达政策市情,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加强委员培训,指导委员选题,鼓励委员围绕建言方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界别和政协专门委员会沟通联系,推动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提案;充分利用政协网站、刊物向委员传递信息,通过专委会、界别对口协商及委员小组活动加强委员与部门的沟通,增强提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广采民情民智,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的相互转化,开展提案线索征集活动,拓宽协商参与主体。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提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把提案办理协商纳入制度化建设轨道。建立办前协商机制,让提、办双方更加了解审查交办原则和流程,在归口办理的总前提下, 尊重提、办双方的意见建议;在遴选重点提案、“带案”调研、视察活动中,注意听取相关单位的工作建议;加强与办理“大户”协商,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分析提案办理形势,重点围绕加强与委员沟通、规范协商程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经验交流,为下一步推进办理协商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办中协商,增强办理协商实际效果

丰富协商形式是推动提案办理落实的有力抓手,在坚持和完善分层运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模式中,把协商过程体现到提案办理的各种类型,形成组织严密、多层面、全方位的办理协商格局。一是建立了市级领导领衔包抓重点提案责任制,采取领导阅批、专题调研、协商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及时协调解决办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政协主席包联办理“大户”,对提案任务承办量大单位,采取“两轮协商办理”,由主席、副主席“一对一”的包联督办,这些提案占到了提案总数的一半。三是对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以及多位委员关注同一议题的提案,开展“打捆”协商办理热点议题,有步骤地集中组织开展办理协商活动。四是加强市县(区)政协联动,合力推动一批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落实。“面对面”办理协商由政协领导主持、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参与、政协专委会督办,提、办、督三方对话交流,形成良性互动。五是开展提案“回头望”办理协商活动,对一些委员年年提、部门有承诺但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促进年度“B”、“C”类提案向“A”类提案转化,使得有关问题尽快落地解决。六是在全市建立提案办理信息员群,加强平时业务指导和联系,引导办理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面商座谈、情况通报及邀请提案者参与办理工作等多种形式,增进与提案者的感情,形成先协商后办理规范的工作程序,保证每件提案都有人办、一抓到底。

加强办后协商,提升办理协商整体水平

加强办后协商是协商成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提案办复后,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协商评议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反馈信息,推动提案整体工作水平提升。一方面营造公开办理氛围,逐步完善网站建设,实行“网上晒案”;借用“社情民意直通车”栏目,邀请提案者和办理单位负责人走进直播间。通过公开提案内容和办理情况,扩大委员和群众对提案办理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把提案提得好不好、办得怎么样交给社会来评判,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提案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搭建双向评议平台,组织开展提、办双方双向推荐评议活动,既是监督,也是协商,通过互动,提案者和办理单位间更加理解、信任和支持。当年提案办理工作基本结束后,在广泛征询委员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办理态度、业务能力、沟通的主动性、交流的充分性、办理的数量和时限等指标,认真衡量办理单位办理协商的质量,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向考核部门提出考核评价建议。同时,在政协全委会上公开表彰一批优秀提案、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激发了提案者和办理单位提好案、办好案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