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水产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快水产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宁陕特色效益渔业的发展,12月10日至11日,省水产总站站长张树明一行来宁陕召开大鲵创新项目技术培训会和研讨会。县政协主席齐致祥,县政府副县长蔺晓东等领导参会。
此次培训,邀请了省渔业局总工、研究员孙长铭、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梁刚和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红星为学员授课。三位专家分别教授了《大鲵经营管理技术及前景分析》、《大鲵仿生态繁育技术》和《大鲵综合养殖技术》等知识。培训会上,学员们认真听课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对如何提高水产养殖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会内容丰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相互交流机会。
培训会上政协主席齐致祥指出,大鲵营养、药用、人文价值高,适生区域少,养殖总量小,市场空间大;宁陕养殖户建厂要走仿生态模式,经营要以出售种苗为主;养殖户之间要加强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做大产业;南方大鲵养殖基地饲养繁殖成本巨大,宁陕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饲养繁殖成本小,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他建议,各级要从大鲵营养、科研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认知大鲵;对养殖户要从饲养技术、疾病防治、使用药品等方面进行指导;大鲵协会要多开展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在国家层面多提意见,加大大鲵产业政策突破。
我省大鲵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在渔业渔政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是一个亮点,起步早,发展快,有特色,被农业部命为“中国大鲵之乡”。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繁育大鲵幼苗400万尾,存量达一千尾以上,且繁育量年增随度达50%以上。目前大鲵产业已成为我省对外的一张名片,这是我省渔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豪和骄傲。
宁陕县坚持把特色水产养殖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2014年建成仿生态大鲵繁育场达86家,具有繁育能力的规模化大鲵养殖场达到68家,繁育大鲵种苗25.4万尾;商品大鲵养殖户达1500余户,养殖规模15.6万尾,全县大鲵养殖存量达到41万尾,当年实现大鲵产量560吨,实现渔业产值1.6亿元,大鲵养殖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