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情民意反映第四十一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12-15 01:50

马晓旬副主席批示:呈送市政府领导参阅。

 

推进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平利县政协、旬阳县政协

 

据平利、旬阳两县政协反映: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特别是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贫困面大、程度深,仍然是制约贫困县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难题。

据调查,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帮扶工作仍停留在报送信息和一般的“送温暖”上,忽视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部分贫困群众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愿望不强烈,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二是协调不够进展缓慢部分村的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与区域发展、城镇化发展、产业发展等规划衔接不紧密,与职能部门的项目对接不够;一些到户规划没有体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扶措施比较笼统;干部帮扶“拉郎配”,部门和镇村工作成两张皮,上报的帮扶对象、规划、措施不实不准,且大多停留在规划中,没有实质性进展。三是扶贫投入不足。精准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资金,县级自身财力有限。据测算,平均一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约需500万元以上。如平利县,中省市今年切块下达的专项扶贫资金约1600万元,按首轮帮扶54个贫困村计算,平均每个村不足30万元,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四是产业发展粗放。贫困村发展主要依赖传统种养业,目前贫困村普遍存在产业分散、规模偏小、进入市场能力弱,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组织化程度高的专业合作组织,缺少项目支持,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多数贫困户因无抵押、无担保,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五是搬迁瓶颈制约。移民搬迁的一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前期投入不足,建设任务繁重;部分搬迁户收入来源没着落,生产生活等诸多后续矛盾显现,影响今后搬迁进展。

精准扶贫是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途径。建议:

1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牢固树立扶贫开发是政治任务的思路,倾注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联镇领导、联村部门和镇村加强协调,对识别的贫困户按照县、镇、村干部全覆盖进行帮扶,在帮扶对象的安排上按照联系户相对集中、单位相对集中、贫困户类别合理搭配的原则,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确保干部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帮扶部门要协助镇村干部深入研究,搞好规划,对制约村级发展产业项目、水电路、通讯、公厕改造、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项目,及时向相关部门衔接汇报,力争纳入县域“十三五”总盘子。

3多方聚力整合资源。整合涉农项目,集中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资金投入精准度和使用效益。完善激励措施,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撬动金融资金支持扶贫。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扶贫,落实企业、大户与贫困户帮带责任,打牢利益联结链条,引导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分红等形式获得收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4、加大力度帮扶产业。坚持走“一村一品”路子,在配设施、扩基地、提效益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通过大户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提高产业效益。对于中高山村组,动员已搬迁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有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和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促使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拓宽收入来源。

5、重在治本教育扶贫。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对贫困学生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坚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脱贫致富本领。

6、健全机制推进落实。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统筹,完善政策扶持、工作运行和社会帮扶机制。落实各级领导包抓、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精准考核内容,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和结果运用,不脱贫不脱钩,不作为要问责。加强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扶贫,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