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情民意反映第八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03-30 00:27

马晓旬副主席批示:送市政府领导参阅,并报省政协参阅。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

政协汉滨区委员会

 

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必然增加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渴望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并没有与文化需求的增长相匹配。

一、存在问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载体不足。虽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在中央和各地财政的支持下有较快发展,但是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环境较差、难以支撑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汉滨区为例,截至2015年,我区29个镇中有22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都是两个以上单位合并办公。

(二)农村公共文化业务经费不足。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由于投入少,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

(三)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电视本是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广大农民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却寥寥无几,针对农村的节目更少。电影也是如此。

(四)农村文化服务人才匮乏。当前文化馆、图书馆和镇办文化站的专业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对镇办文化站和农村骨干的培训需要。这些情况表明,设施、经费、人才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缩小,结果是农民感叹:“吃不愁,穿不愁,一到天黑就发愁。”

二、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投入,重视载体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农村公共文化主要是公益性文化,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因此,要及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等载体的建设,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支出预算、扶贫攻坚计划,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倾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办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设县、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服务网络,做到镇办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二)创新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困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二是把文化建设与服务农村经济相结合。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播放专题片,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三是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扶持一批文艺人才,创作贴近生产生活的节目,如小品、快板、山歌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步形成“乡村文明”的新风貌。

(三)健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可持续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必须建立一种由国家、集体、个人及社会实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的积极性;尤其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城乡各界投资农村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的文化企业,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四)充实人员,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服务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保证

一要限定职数。对于镇、村、社区文化站室所配备文化专干的职数,要根据居民人口多少,工作难易程度及地方财力状况严格限定。二要实行准入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三要提高素质。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四要明确待遇。形成关心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