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政协:发挥政协优势以主人翁精神参与脱贫攻坚

作者:田丽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7-06-08 11:58

旬阳县政协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建言献策、引导动员、抓点示范,以主人翁精神参与脱贫攻坚,凝聚智慧共识,形成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建言献策,破解政策难题。充分运用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反映等方式,积极反映基层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破解政策难题。一是调研献策。围绕脱贫攻坚首战,组成三个专题调研组,分别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因病致贫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脱贫攻坚几个问题的建议》报送县委、县政府,得到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批转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借鉴。特别是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问题,报告中提出的降低住院起付费、提高大病住院报销比例,实行低保、新农合“一厅式”结算等建议,相关部门迅速落实,经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健康扶贫的“旬阳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赞誉。二是反映民意。针对脱贫攻坚中的道路建设、危房改造、产业扶贫、文化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撰写的关于单列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解决好贫困户住房安全、贫困村道路建设、注重文化引领、增加分散移民安置指标有关问题的建议,上报省市政协后引起高度重视,被省政府有关部门列为专题进行调研。三是凝聚共识。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引导政协委员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号召委员围绕脱贫攻坚开展调研视察、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积极反映基层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引导动员,形成强大合力。一是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活动。教育和引导政协委员树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号召政协委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回馈家乡。据统计,从2016年以来,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00多人,结对帮扶贫困家庭800多户,累计捐款捐物5000多万元,激发了委员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引导委员参与“脱贫攻坚统战成员在行动”。发动全县企业界委员、非公经济人士、基层商会组织、新社会阶层和新媒体组织,通过“助改一处危房、帮建一个园区、帮促一个产业、帮销一种产品、帮建一个项目、解决一批就业、传授一项技术、资助一名学生、帮助一名患者”等途径参与脱贫攻坚。先后有153家非公企业、2个基层商会、1个新媒体组织、3个专业合作社、2个律师事务所,参与包帮78个村(社区),探索出了社会扶贫的新路径。三是带头移风易俗,助推新民风建设。针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委员们通过提案进行监督,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县委高度重视,出台了以“说论亮”为重点的道德评议意见,将“农村送礼攀比、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列为评议重点,表扬好人好事,倡导移风易俗,有效遏制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风气,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

抓点示范,破解产业脱贫。按照县级领导班子分工,县政协领导分别承担了农业产业突破发展、脱贫攻坚、拐枣产业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与政协履职有机结合,把握角度,把好尺度,抓调研、保重点、求突破。一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分析论证,形成了《关于我县农业产业突破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关于加大支持拐枣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旬阳烤烟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提出的整合“祝尔慷”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旬阳县祝尔慷富硒农产品产业园等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推动了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产业扶贫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抓点示范。积极与省青联对接,促成省内多个知名企业与联系村赵湾镇华山村结对帮扶,在产业发展、道路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争取帮扶资金270万元。三是打造样板。在包抓的华山村积极探索“四个四”工作法和扶信心、扶技术、扶产业、扶项目、扶文化、扶队伍的“六扶”工作机制,实行定期会商、小组联帮等务实举措,下好“绣花工”。建立推广“互联网+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订单式收购,引导贫困户种植黑南瓜、土豆、红薯、冬瓜等季节性蔬菜,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注册成立了华山村绿色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对贫困户技术指导、销售和省青联的对接,让华山村绿色无公害蔬菜走进西安市场,激发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为全县脱贫攻坚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