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是凌晨,曾溪镇大沟村早已沉浸在一片鼾声中,从巍峨的老鸦山俯瞰看下去,村委会那点仍未熄灭的灯光特别显眼,就好像是天上的北极星。灯光下,一个人顾不上一身的疲惫,边翻阅厚厚地走访笔记边奋笔疾书着,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张全新的发展蓝图就这样被绘制出来。
如今走进这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村庄,家家都至少有一项长效增收产业和一项短期见效项目,早已找不出三年前那破旧贫穷的模样,遇到的村民个个都带着一种挺直腰板后发自内心的自信,我们不由得佩服起带来这些变化的蓝图设计师石泉县政协下派干部李万军同志来。
“我还年轻,精力还很旺盛,就请组织让我再到一线去发挥作用吧!”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上下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当时39岁的李万军同志第一时间找到当时的政协主席递上了要求去驻村一线的申请书。在别人看来他家里妻子正怀孕在身,他本人身体也行动不便,他是最不会去主动要求下村的人选,他却用实际行动堵住了所有猜测人的嘴。
“文件下来了,既不是要求的第一书记,也没有安排作为工作队长。没事,能当个队员也挺好,主要能让我参与干事就行。”带着行囊进驻大沟村以后,面对当时全村87户210人的贫困人口和海拔落差大、可耕地少的恶劣自然条件,怎么带领这个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的村走向富裕成了他工作的核心。早在进驻大沟村前他就做足了功课,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上整理出了一个初步的发展思路,还向朋友们征集到了不少修改意见,但他知道这些思路、点子还要结合村里群众的意愿才能最终把思路变成现实。每天他不断的入户走访,在短短一个多月积累了上万字的走访笔记,正是这些文字帮他把准了村内发展的脉搏,牵头制定出了以养殖中蜂、种植魔芋、黄花菜为长效产业,以露地蔬菜种植为短效项目,“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
“村里给你们请了一个养蜂专家,你们几个年轻要好好跟着学,要成为行家里手,以后我们工作队撤走了,你们照样可以带着其他人坚持把产业搞下去。”农业干部出生的他深知一个产业长久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做支撑,为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本土技术力量,他围绕中蜂养殖、魔芋、黄花菜这三项长效产业,通过自身的人脉关系邀请到了国内行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入村现场开展了数次专场培训,并积极协调把单位里有畜牧技术专长的干部增派到工作队,利用在村委会场地建立养蜂实训基地让增派的技术干部长期手把手传教,一批年轻的产业发展户们被培养成了村内的“土专家”。
“前几天村上集中摇蜜,我们村的刘升国现场就收到了1500元的收货款。我们这些人越来越信李队长的,他让我们搞的这些产业没有错,确实能够见到了效益。”这是群众的心声,随着产业一项项落地,他未雨绸缪早早从打破村内发展产业不能有效对接市场的瓶颈出发,充分借助县政协正在开展的委员“五个一”履职活动要求政协委员包联贫困户、贫困村,搭建起了“党支部+委员企业+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新模式,由委员企业总揽集体合作社生产产品的销售,有效避开了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不熟悉市场的短板,保障了贫困户销路的畅通无阻。在他的带领下,村集体合作社与政协委员张忠宽创办的石泉县茗泉商贸有限公司积极合作下,村内仅养蜂产业就从过去的传统养殖80箱发展到如今的活框养殖540箱,蜂蜜年产量从200斤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斤,养蜂产业收入成了二十多户贫困户的主要先进收入来源。
大沟村的这位蓝图设计师并没有把他锐利的目光只仅仅停留在产业这一个方面,他悉心帮助村内的大家族叶家和黄家整理家风家训,提倡好家风带纯新民风。面对村内邻里攀比、好吃懒做等歪风邪气,他义无反顾地搞起黑白榜。他以身先士卒的干劲将笔下的蓝图一点点变为现实,才将如今这样美丽富裕的新大沟展现给我们。
大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感慨,正是有许多这样的党员干部一直在一线奋斗,才更坚定了我们伟大中国梦一定会实现的信心,也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那股子奋发有为、不负韶华的蓬勃朝气,以才立业、笃行致远的厚重底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昂扬锐气,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沉稳静气,忠诚担当、遵规守纪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