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乡村振兴基础支撑的建议
白河县政协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步步深入,全市乡村的各类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观,“三保障”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群众的需求,路水电通讯等设施实现了有效覆盖,为全市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稳步迈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规划,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以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建议尽早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相关工作: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建议决策层,在着力完成好脱贫摘帽任务的同时,还要安排一定精力,组织一定力量,对中省各级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安排部署和政策动向搞好学习和研究,并生成包装项目,做到准备充分,忙而不乱。对当前及脱贫摘帽后全市的整体态势和各项工作摸清底子,形成一个基本准确的评估,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脉定位。同时,组织专门班子,抽调精兵强将,在吃透上情,把准市情的基础上,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搞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分项实施规划。做到目标明、路线准,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重点,试点示范。在制定建设规划的同时,建议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或村为单位分类开展试点工作。如,前期建设的各级农业园区有近千个,能够达产达效的并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设施方面有欠账。可每县(区)确定5到10个示范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电路通讯加工等基础设施,培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提升园区经济效益,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为有效改变全市产业发展弱、小、散的现状,对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村镇,可通过试点的办法,加大投入,强化基础支撑,壮大一村(乡县)一品产业规模,培育特色优质品牌产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积累可复制的经验。再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把学习先进经验与本市实际结合起来,开展镇、村试点,把最有成效的经验在全市推广。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统筹搞好教育、卫健、文化、体育、养老、救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于要率先建设的重点领域,也要及时开展试点工作,取得示范经验再全面推广,以少走弯路,提高综合效益。
3、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市情实际决定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找钱搞建设。一是随着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的出台,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渠道必将有所调整,要研究动向,主动对接,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二是以提升政务服务为重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归雁经济等方式,引导工商资本回流乡村。三是以农商银行为主渠道,推出集体土地使用权融资等产品,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四是通过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创业就业,促进人才回归,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4、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涵盖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行覆盖全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要把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政府将规划设计、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职能落实到位,同时引导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充分激发群众内在动力。三要在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同时,对实施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对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整合调配,如实行区域综合配套建设,在一定时间内重点完成一类或几类建设,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项目冲突,以确保综合效益的发挥。四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专项考核力度,并结合“三项机制”的实施,从制度的层面上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