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协委员,尤其是党员委员,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如何在尽责履职中为人民服务,我认为,要做 “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懂家子”,才能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干出新样子,才能脚踏实地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政协委员要懂政协。懂是干的前提。懂政协,就要了解政协组织的性质定位、职能作用、工作特点、发展历程。这些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体现在《政协章程》中。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一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样,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我们讲要坚定“四个自信”,其中制度自信就包含着人民政协这个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二要从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高度来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从中国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施政的有效性,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政协参政不执政、议政不决策、监督不强制的性质特点,也有助于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三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既要坚持法治,还要依靠民主。人民政协通过搭建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健全在协商民主中凝聚共识的机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政协委员要会协商。汪洋主席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遇事多商量、早商量、会商量、好商量,善于组织协商、服务协商,把协商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全过程。一要有民主的作风。团结和民主是政协的两大主题。具备民主作风是会协商的重要前提。作为政协党员干部,一定要善于促进团结、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善于倾听各种意见,这样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二要搭建协商的平台。政协组织是协商载体,而不是协商主体。通俗地讲,政协是个舞台,我们把舞台搭好、管好、用好,把声光电、演出需要的各种道具准备好,当好“导演”。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各界人士都可以有序地到这个平台上协商议政、资政建言。政协的职责是考虑谁来、议什么、协商什么,政协一定要把协商平台搭好,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三要增强协商的本领。协商是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组织者智慧的体现。政协协商民主必须大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遵法依规、理性有度的良好协商氛围,让大家敢说愿说,不强加于人,不敷衍了事,不做表面文章,坦诚务实建言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本领,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搭建协商平台的能力、营造协商氛围的能力、宣传和运用协商成果的能力。
政协委员要善议政。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与决策、立法、行政机构相比较,其工作性质、方式、特点都不相同,政协最大的权力是话语权,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说得准发挥作用。善议政,讲的是方法。一要善于选题。无论是调研、视察,还是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建言,都要围绕大局选好题。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选题。题目太大了,往往议不深、说不透,最后泛泛而论,起不了多少作用。要善于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题,不能老虎吃天、不切实际。二要把握好议政的方式方法。要说实情、说实话,坚持实事求是,通过深入调研把真实情况搞清楚,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政协开展协商议政,说错了可以包容谅解,但不能说假话。还要说得准、说得对,提出的对策建议对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要有帮助,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这样别人就愿意听、愿意接受,就能达到资政建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