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康市政协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3月中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开展“我为抗疫建诤言”活动,号召市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围绕“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卫生疾病(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建言献策。
活动倡议发出后,周玲、茹甫毅、李海林、王齐康、杨关山、何颖、吴双有、赵明莉、张昕等多名委员、专家学者以及农工、民进、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纷纷响应,结合此次疫情提出针对性建议。截止目前,共收集调研文章20余篇,意见建议80余条,将做为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和后期专题调研基础性资料认真整理吸纳,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补齐短板 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
“2003年非典暴发以后,传染病预防与救治的短板已然暴露,此后在传染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配备上等方面整体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经新冠肺炎一战,新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安康市传染病医院院长江自成坦言,许多县级传染科的规范程度远远不够,尤其是西部地区,或是设置在在老卫校无人问津,或是老房子改造功能不全,在大灾大疫面前便显得弱不禁风。
“在全民抗疫的努力下,安康疫情发展势头得到控制,全市累计确诊26例现已治愈出院。如若感染人数增多到50或100例时,就当前传染病的承接能力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江自成建议,搞好基层阵地建设,做好防控的同时减轻市级防控压力;县级有正规的传染病科,编制床位数与门诊量比例要符合标准,承接能力要达标;要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做好基层分诊的前哨。
对此,旬阳县政协常委、县中医院副院长陈先琴亦有同感。“全县无一间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无负压救护车,县内所有医疗机构均无规范建设的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她表示,传染病院(区)的建设须流程布局合理,满足传染病收治要求及医废无害化处理等要求,所有新建卫生机构(包括卫生院)均应建立规范的发热门诊,让所有硬件不再“形同虚设”,增强传染病的防控与救治能力。
市政协委员、市中心医院院长茹甫毅认为,疾病预防与救治能力建设归根结底是人、财、物的投入,人才的重要性此次疫情面前尤为凸显。他建议,充分利用好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国家级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对市、县(区)、镇、村的卫技人员做好技术能力培训提升工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疾控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疫情终将过去,但由此次疫情带来的思考却将是深刻的,如钟南山院士所言“CDC(中国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没有得到重视。”除了机构职能没被重视之外,在社会大众的心中相当于“钟无艳”的存在,只有在大灾大疫面前人们才会察觉它的重要性。
据数据显示,全省市级疾控机构平均103人,安康为87人;县区平均为43人,安康为35人;全市疾控机构人员45岁以上占45.6%;市县区级以大专、中专为主,超过50%.....这些数据暴露人员配备不足且趋于老龄化、专业人员业务技能普遍低下等不足。
对于上述情况,市政协委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玲也很是苦恼。她说:“人员编制多年不变甚至减编,创收和收费项目全部变为无偿服务,而业务工作职能不断增加,缺乏必要的薪酬外激励机制等多种因素造成公共卫生人员在社会中相对经济地位低,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人才常常是招不来、留不住。”
因此,她提议,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疾病控制及公共卫生人员薪酬待遇,使广大公共卫生工作者能享受医改红利,抓住政策机遇,与医疗行业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充分调动广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生命无价,对“传染病”一词人们常常感到恐惧,对传染病认识不到位的人便会对公共卫生工作者萌生一种职业偏见,不愿“入行”。周玲认为,除了保证公共卫生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之外,更要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工作性质的认识,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的住。她建议,在不违反国家人员招聘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各疾控机构的实际,扩大疾控机构招录紧缺人才的自主权,同时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为逐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创造便利条件。
在全球化大流通时代,时刻面临着已知传染病和不明原因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挑战,唯有立足长远,未雨绸缪,方能处变不惊、科学应对,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