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手工会与红军东征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11 09:55
□ 赵西安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我们铁的红军……”
  这首《红军东征歌》是陆定一1936年创作的,曾广为传唱,今天听起来仍令人振奋昂扬。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与阻拦红军东出抗日的军阀阎锡山部激战70多天,重创了反动派军队,扩大了红军主张抗日的影响,筹集了粮款资财,逼退了围攻西北根据地的敌人。为避免大规模内战,以利于全国抗日,及时作出回师陕北的决策,并于1936年5月从陕西延川清水关至延长河背天渡口胜利返回陕北根据地,结束东征。
  红军东征往返,必须横渡黄河天险。晋陕峡谷之间的黄河,风高浪急,处处激流险滩,千百年来,两岸交往只有少量的小木船和羊皮筏子,运力十分有限。红军东征要将数万人的部队和大量粮草弹药运送过河,实属空前壮举,船只、水手、渡口、水情等,无一不关系到东征的成败,这一艰巨任务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黄河水手工会主要完成的。
    黄河水手工会
  1935年3月,中共陕北特委筹备成立陕北省工会筹委会,到1935年10月,发展会员1万余人。同年11月,中共中央到达瓦窑堡,刘少奇召集陕北省工会筹委会同志开会,进一步研究工会工作,正式成立“陕北省总工会委员会”,组织会员积极生产,支援红军。
  1935年11月初,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陕北省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议上作报告,其中提出在边区成立黄河水手工会,指出了成立水手工会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会后,沿黄河各县(从绥德县到宜川县)工会迅速查清了黄河水手和组织状况。不久,便在瓦窑堡召开黄河水手工人代表大会,成立黄河水手工会委员会,下设若干分会。据资料记载,当时共有水手会员500—600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9—14人,摆渡一条大木船。此外,还组织了水手游击队,配合红军河防部队巡逻沿河岸线,并深入河东(山西)境内开展秘密工作。
  造船训练备东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作出东征抗日决定。1936年1月,党中央把东征造船和船工征调任务交给了黄河水手工会,由周恩来负责东征后勤保障,作出计划安排,红军黄河游击师师长闫红彦协助周恩来为红军东征准备船只,中央委员张浩亲临黄河沿线检查造船情况。绥德县沟口村为红一军团东征渡口,由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局局长李应起担任黄河水手工会会长,具体负责造船、培训水手和摆渡工作。李应起是沟口村人,自小在黄河边长大,水性好,会扳船。他从几个村抽调了一批手艺好的木匠和铁匠,就地砍树取材,在一条拐沟里秘密造船,按期完成了8条大船的造船任务,并组织几十名水手夜间训练,以保渡河需要。
  1935年,延水县红色政权(今延川县东部)就曾成立造船厂。1936年2月,随即成立延水县水手工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杨正齐兼任水手工会会长,组织水手修造船只,支援东征。
  1935年10月,延长县成立黄河水手工会,100多名水手参加,又调本县马头关渡口刘登科、孔万义前去延川县冯家坪制作羊皮筏子,增强渡河能力。1936年1月,在滴水崖村集中水手,由李国器、刘好信带队运送红军渡河。
  据史料记载,红军东征前,各县共修造渡船60多只及许多羊皮筏子,组织水手700余人、担架1000余副和大量粮草物资。同时,还配合红军侦察、选择渡口,掌握黄河水情,保证了红军东征所需。
  舍生忘死搏激流
  1936年2月20日晚8时,红军在北起绥德县沟口村、南至清涧县河口村的百里黄河上发起东征战役。水手们趁着夜色驾船运送红军,偷渡被对岸敌军发现后,立即变为强渡。水手们不顾枪林弹雨,沉着操作,避开恶浪流凌,把一船船红军陆续运送上黄河东岸。在红军奋勇激战下,迅速突破了阎锡山的黄河防线。时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的周士第将军回忆,在清涧县河口村的红军先头营偷渡成功后,立即向敌人展开进攻,连续攻破敌人碉堡,向纵深推进,从2月20日晚至21日下午,红七十五师、军团直属队、红七十八师均顺利渡河。为什么能这样迅速渡过黄河天险?主要是水手们的勇敢精神和革命热情,他们一天一夜不睡觉、不休息,没工夫吃饭。为表扬水手,他写了一首《水手》诗:
  东征热情高,不怕敌枪炮;
  摇撑如比武,拉船似赛跑。
  全身流大汗,双手起小泡;
  人不愿休息,船不把锚抛。
  在红一军团渡河的绥德县沟口村渡口,由黄河水手工会会长李应起掌舵的24名勇士组成先遣队,在船快靠岸时被敌人发现,水手们冒着枪弹奋力划船,把红军战士送到对岸,消灭了守敌,占领了渡口,到第三天黄昏,整个渡河部队全部渡过黄河。
  东征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迅速扩大战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在此期间,黄河水手工会组织船只来回运送物资、战利品和伤病员,保证了前方红军和根据地的联系畅通。4月下旬,蒋介石应阎锡山求援,派中央军10个师进入山西,蒋阎联手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河东地区。中共中央及时调整部署,决定回师陕北。20多万敌军三面夹击,并派飞机封锁渡口。为了保证红军顺利回师,周恩来对渡口、渡船、水手等作了周密安排,并于4月15日、16日连续电告兵站部部长杨立三,要求集结船只、控制渡口,及时接应归来红军。清涧、延川、延长三县水手工会组织400多名水手,在清水关、铁罗关、延水关、马头关、凉水岸等渡口摆渡红军安全返回。
  据当年老船工程德功回忆,红军回师河西前,清水关已设立医院和兵站,组织20多条船横渡黄河7天7夜。5月2日,毛泽东、彭德怀等从延川县清水关渡口西渡回陕,当晚住在延川县刘家山村刘登山家中。毛泽东所在船只刚一靠岸,敌人的炮火就压了过来,红军在刘家山一带猛烈还击,掩护后卫部队强渡过河。5月18日,毛泽东在延川县太相寺村召开红军东征总结会议,表扬了渡船准备、水手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
  红军东征后,黄河水手和渡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陕北黄河水手再次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加强渡口建设和管理,渡口木船也逐步替换为机船,增强了运载能力。随着各县黄河大桥的建成,两岸运输更加便利,部分渡口逐渐停止使用。近年来,两岸沿黄公路建成通车,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红军东征回师的延川县黄河渡口,已开发成著名的乾坤湾旅游景区,昔日偏远荒凉之地,如今游人络绎不绝、百姓安居乐业,红军战士和黄河船工们当年浴血奋战的伟大理想,都已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延安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