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凝聚共识的政治责任

作者:安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周建功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日期:2024-06-26 10: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各方面人士要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新的历史使命。在团结奋进新征程的履职实践中,市县政协要更加自觉扛牢政治责任,更加有效地做好凝聚共识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之力。

  立足市县特点,增强凝聚共识工作的主动性

        市县政协处于社会治理的基层前沿,是凝聚共识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团结奋进新征程中,市县政协要增强历史主动,立足自身特点,发挥独特优势,扛牢凝聚共识的政治责任。

        为厚植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心聚魂。凝聚共识的本质是做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新时代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信息化迅猛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统一战线的结构复杂性前所未有。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引导界别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增进“四个认同”。

        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凝心聚识。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推动各项政策落地中,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在协商中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化解工作阻力,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市县政协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开门是群众、出门是基层,具有独特的工作优势,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助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地方篇”凝心聚力。以陕西安康为例,安康作为欠发达地区,全市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现实问题尤为关切期待。针对这些重大现实问题,安康市政协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助力形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绳、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勇于突破难点,探索凝聚共识工作的规律性

        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不断强化实践、深化认识,把握规律、突破难点。比如:部分基层政协的聚识平台载体不够丰富,委员和界别群众参与度不够,方式方法单一,不善于运用“地方话”讲活“大道理”,等等。

        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凝聚共识工作,要切实强化党的领导,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凝聚共识始终成为有方向的引领。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结合基层实际,探索完善凝聚共识的对象、内容、形式、评价体系,对凝聚共识工作进行细化实化量化。要着力补齐基础工作薄弱短板,把凝聚共识深度融入政协经常性工作,使凝聚共识工作载体更加丰富、路径更加宽阔、成效更加鲜活,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待。

  强化履职实践,提升凝聚共识工作的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市县政协做好凝聚共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康市政协结合履职实践,坚持“党建引领、学习牵引、协商互动、平台推动、机制赋能”协同发力,把凝聚共识有效融入政协履职工作。

        突出党建引领。以“同心、同向、同行”为内涵,聚力打造“同心向党·协力安康”党建品牌,落细“党建+履职”,放大“一面旗”引领“一盘棋”的效应;党员委员实行组织关系单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实行重大履职活动成立临时党组织、委员工作室党建指导员制度等,发挥中共党员委员对党外委员的影响力。

        构建学习矩阵。坚持以“第一议题”制度为牵引,把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到重要大会、融入日常小会、渗透进履职活动;持续开展“委员邀您共读书”“共读共品”行动、读书活动“五进”等,扩大委员读书活动辐射面和外溢效应,形成凝聚共识的“强磁场”。

        优化协商互动。坚持对重点协商议题选择、前期调研、会议协商、成果转化一体设计,在调研前组织集中学习,调研中吸收部门人员参加,协商时邀请界别群众代表列席并设置互动环节。近年来,安康市政协开展的富硒产业链建设、乡村振兴、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等专题议政性协商,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回应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在双向互动、双向发力中达到思想共鸣。

        广搭聚识平台。全市立足区域全覆盖、界别全辐射,统筹建立委员工作室187个,委员就近就便驻室,贴近群众开展微调研、微协商等活动;组建市政协智库、各界书画院、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和县区政协工作站等,不断丰富联系各界、广泛聚识的平台。

        完善制度机制。建立落实主席会议成员约见委员、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常委会成员联系界别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通过走访界别代表人士、开展专题宣讲、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等,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沟通;实行重点课题调研聚力协同机制,实行专委会齐参与、民主党派参加、县区政协联动“同题共答”;建立主席会议与民营企业恳谈会制度,协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引导社会各界与党政同频共振,发挥了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