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乘船过渡,这在现今三十来岁的晚辈们来说,都未曾新眼见过呢。
提起汉江车渡,这要从修建汉白公路说起。有了公路,那时无桥,要过汉江,只得过渡。可是古代安(康)汉(中)交通,是沿江北岸而行避免了渡江。故南北朝时,梁将军王神念在修新子石泉境内,必需过饶峰关,下牛羊河,经西乡县的子午镇,沿黄金峡汉江北岸,经金水、铁城、龙亭、洋县、城固至汉中。这从南宋时宋、金两年在饶峰关大战六昼夜,金兵攻饶峰关不下。证明这是金将撒喝统十万人马西进必经之路。其后,蒙古王子拖雷,经汉中而东,也过饶峰关至石泉,史书说:“浮汉而东,金因以亡”。
至于何时安汉交通不走饶峰关,而走茶镇、西乡(沿今汉白公路)去汉中呢?这谁也说不上,成为千古之谜。八十年代,在我编石泉交通志时,心中老刻着这个问题。
1987年秋,省交通厅组织了子午道考察队,有省交通史志古代史主编王开及西北大学历史教授李之勤,安康交通局等同志参加。我亲眼看到在饶峰关东坡之下,有一条深沟,名桥儿沟。沟上有桥名桥儿沟桥。过了桥,坡度很陡。因此饶峰关易守难攻。以后,我又朝石泉道光《县志》在“饶峰岭”这个词条内载有“……宋金争战,此为雄关。道光十二年(1832),为水所冲,路遂废,改从西乡之茶溪镇……”。使我突然想起桥儿沟桥被水毁,则子午道不能通行。这真个是“实践出真知”。这也证明交通史料的宝贵。这不走饶峰关改走茶镇、西乡至汉中,是公元1832年之事。民国时修建汉(中)白(河)公路,交通部派张佐周工程师勘察,就基本上是沿这条安汉人行大道划线的。1934年11月29日,正式开工。陕西省建设厅派过锡彤为主任工程师。他也很是赞成为此选线。中途因故曾两度停工,至1937年3月9日举行通车典礼。当时汉白公路全长533公里。有永久性桥梁76座,半永久性桥梁143座;临时性桥梁13座,共长3674延米。在城固、石泉、安康、白河4个汉江渡口,每渡备有公船2只,供筑路大年使用。
通车典礼前,各渡口均无汽车趸船,只得临时将原有的人渡公路,并接改装成载车渡船。每次只能载渡汽车1辆,由10余名渡工在上游沙滩接线拽船。船在码头空位后,搭上跳板,汽车徐徐上船,前后轮下支以三角木,用以防滑。然后由船上渡工用竹篙将船撑至对岸。这样既费力,又很慢,而且只能在常水或低水位时进行。稍一涨水即不能渡运。那时车辆极少,还免强可以对付。以后汽车渐次增多,即清船木匠制造了四艘趸船,每渡各有1艘,专门渡车。其余渡船专门渡人。
城固车渡口,水浅江宽,船易搁浅。虽经淘洪,但随淘随 ,渡运不便。后来于1940年修筑了一座128孔,全长780米的木桥。只用了5年,于1945年被水毁,只得仍以渡船免强维持。
白河车渡,最先在县城攻13公里处渡汉江,与湖北省的老(河口)白(河)公路相接。后因板(桥铺)白段公路通车,汉白公路与老白公路在汉江以南接通,不用渡江,此渡遂废。
安康车渡,位于老城与新城之间的西部。渡口西岸为岩岸,建有三级石台码头,能适应高、中、低各种水位。其东岸为河滩,低水位时有200米沙洲,设有活动木架码头,日夜可渡车200余辆。七十年代在其北老城西门外修建了汉江大桥,此渡遂废。
石泉车渡:设在县城西关屋子(今汉江大桥处)。此处江面手水时宽约500米左右。常水时主航道靠近县城一侧。水面仅宽117米左右,深约4—5米,渡口运距较短。北岸系天然岩岸。南为礁石及沙洲。渡口南北两岸建有浆砌块石高低码头两座。南码头的西南辟有500米的河滩引道。1938年汉白公路通车前夕,临时将原有的人渡木船并接在一起,上钉木板停载汽车。用人拉、篙撑的办法渡运,很费周折。每渡运一次约需1小时左右。当时渡口归石泉汽车站管理。1941年2月,此渡划归石泉养路段所辖。由于最初是改装的渡船,很不安稳,曾有两次汽船,汽车落入江中。解放前夕,国民党溃年将船只炸毁,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年的西进。石泉山城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经年民共同努力,同汽油桶载浮,搭了临时性的浮桥,解放大年才顺利渡江。在国民党年还未到达石泉之前,此渡造有一艘新趸船。渡工们为保存船只,不让国民党年破坏,预先将此船深入青龙岩江底。解放后才打捞起来,修复后使用。
石泉车渡历次在船只改进及渡运技术上,进行过多次改革。最先用趸船取代了并接船。由于初期趸船小,汽车顺着船头上下,习称长船直渡。此法的缺点是:船只在码头不易固定,且车辆上下时,头重尾轻,晃劲大,很不安全。以后建造大趸船,改为大船横渡,即从船身横向上下。趸船在码头停靠稳当,且车辆上下时,船头船尾压力均匀,比较安全。
关于操作方式的改进,最初以10人在岸上接纤,使船只在码头空位汽车上船后,渡工用竹篙撑船,纤夫将纤绳放松,缓缓下行,使纤绳渐次能随船伸至对岸。这样共需20人左右,既吃力又缓慢。
此渡上游50米处,是珍珠河及饶峰河汇入汉江之口,有一巨石,名日“白虎石”,常水时伸出水面,渡工们即用缆绳拴于石上以拽趸船,代替了10名纤夫。而且船上不用人力行篙撑船,只要一名舵工掌舵,就能使趸船来回摆至对岸。船工们称此法为“钟摆式渡运法”。原用纤夫在上游沙滩拽船使能停靠此岸。当渡船开动时,为使船不致下行,而能直达对岸,则纤夫必需缓缓下行,才能使船离岸。自拴缆于白虎上后,船上立有桅杆,上安滑轮,下有霸王车(绞车),以二人推磨式的方法,就可调整缆绳的长短,取代了人力拉纤。起先缆绳有很长一段深入水中,负荷很重,渡运阻力大。初期以彬木杆载浮,效果甚微。改用汽油桶承载,亦不理想。后改用小舢板数只载浮,缆绳不沾水面,负荷减轻,航速较快。每用四五人,10分钟就可渡运一次。原汽车上下船以人力搭跳板,以后没有吊杆架,用杠杆悬吊法搭跳板,则方便省力得多了。原用小趸船,只能载车一辆。以后逐步改建大趸船,一次可载2—3辆,效率大大提高。
三线建设时期,阳安铁路动工修建。石泉水电站也在加紧修建。汉白公路、西万公路汽车云集。陕大队、汉 运司、安运司、石运司、辽宁车队解放年5752部队汽车营等,汽车日夜不停,车渡不能适应。1970年6月20日,汉江大桥建成,此渡遂废,前后共历4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