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中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调研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6-10-09 16:00

 

  安康中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既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困扰政府及管理者的难点问题,随着撤区设市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建设和管理作为区域经济的战略重点,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使安康中心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体制、投入、日常管理等具体问题解决不到位,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市容环境脏、乱、差现象仍很突出。对此,社会反映很强烈。为了寻求解决办法,拓展工作思路,促进市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市政协列为今年专题协商的重要议题,由陈安生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成立调研组,对我市中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在城区主要街道和背街小巷明察暗访,与市、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领导座谈讨论,在市民中走访调查,征求意见,赴国家级卫生城市宝鸡、广元、广安等地学习考察。经过调查分析,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五”期间,是安康中心城市发展较快,市容面貌变化较大的时期。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撤区设市的良好机遇、经营城市的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十五”期间,政府稳步推行经营城市战略,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14.3亿元,先后新建了滨江大道、黄沟路、金州广场,桥西护岸、安澜楼公园、中心广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对大桥路、金州路、瀛湖路、香溪路、巴山西路、江北大道、张岭路、江南城堤公园等进行了综合改造。对城区51条背街小巷路、灯、水、厕等进行了配套改造,通过对城市给排水管网的改造,扩大了供水能力,新建改造26 座公厕,32座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启动建设。城区入厕难、倾倒垃圾难的问题有所缓解。江北开发稳步推进,拉大了城市骨架,完善了城市功能,城市面貌明显变化。二是完善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在修编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审批的同时,制定了城市道路、绿地等12个专项规划,同时,以规划为龙头,加强规划控制,依法治城,照章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三是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围绕贯彻《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先后制定了市容、环卫、广告、“四包责任书”等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四是按照“四化”要求,加强综合整治。把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具体化、指标化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坚持不懈实施综合整治。在主要街道实施建绿、增绿工程,灯光亮化工程和集中开展治理脏、乱、差活动。坚持不懈,标本兼治,使中心城市的绿化水平有所提高,夜景灯光大为改观,脏、乱、差的状况有一定改善,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广大市民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
  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们在中心城市建设上有了较大发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有了新的进步,但是,与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调查中,干部和市民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
  城市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次,包括市、区两级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这些部门和层级,在城市管理上存在着职能交叉,职责模糊,相互之间协同性不够的问题。调查中,干部群众集中反映: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城市管理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合力,管理效能不高。有的部门因利益驱动,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去做,对自身无利的事则相互推诿扯皮。譬如:管理“经营许可”的部门只负责颁发营业执照,而很少考虑经营者有无经营场地,是否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问题;户外广告许可部门审批广告,而不管广告如何悬挂,是否影响市容观瞻;管市场的只管把每个摊位、每个商贩每天的管理费收走,对其他则不闻不问,门前“四包”流于形式,责任没有落实到位。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实质,重收费、轻服务,管钱管事相脱节,管事管人不统一。市上没有城市综合管理机构,区城管大队和中队关系不协调,区上管大队,办事处管中队,运转经费主要靠罚没收入维持,这样,大队不仅管不了中队,有时还为各家的利益发生争执;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基础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凡此种种,导致工作责任落不实,有效管理难到位。
  长效管理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执法保障机制、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城管执法缺乏法律和组织保障,监督、考核缺乏严格的奖惩措施,是当前城市管理的难点。近年来,我们在城市管理中已经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不系统,不完善,落实不力,执行不严仍是突出矛盾。在管理活动中,一般都采取成立规格较高的指挥部或领导小组,行使统一组织指挥、督查指导城管工作的方式,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这往往能解决一些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临时改变一下市容市貌。但是,对于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仅仅采取一些临时性、突击性、行政命令式的办法,没有长效措施,缺乏保障机制,难以有效解决脏、乱、差的“顽疾”,难以从根本上加强市容市貌的日常管理。由于机制不健全,对城市管理的考核监督就更难以到位。宽严无度,管理无序,致使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倒垃圾,乱搭乱建屡禁不止,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成了死角,南山排洪渠成了垃圾渠,东西南北出入口垃圾成山,香溪洞景区乱占乱建,建筑工地管理不严,二次污染严重,灰尘漫天,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就得不到有效整治,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关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一是城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压缩站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不配套。街道上垃圾容器实用性差,数量偏少,满足不了市民和游客丢弃垃圾的需要。城内的垃圾箱不仅简陋,且大多数直接裸露在人行道上,蚊蝇乱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造成集中污染,市民意见很大。二是可供市民和游人方便的公共厕所有限,而且布局不合理,条件简陋,管理不统一。全城有公共厕所57座(按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标准计算,安康中心城市公厕应为150座),分为多个单位管理,其中区环卫局管理24座,市房产局管理10座,其余分散为多个产权单位所有并对其管理。三是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目前城区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7处,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致使形成文昌路、静宁路、育才路、大桥南路、香溪路口等地的“游击”性马路市场难以取缔,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行人安全。四是现有停车场无法满足停车需要,尽管交通管理部门在部分街道划定了一些临时停靠点,仍无法解决停车问题。城内还有很多地段,如香溪路、育才路、巴山路、大桥路、兴安路等主要街道,既没有停车场,也没有临时停靠点,停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关于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市民素质问题
  加强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是根本。调查中了解到,我市城管宣传教育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宣传还不够经常,形式不够多样,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大。有些市民反映:宣传就是发传单,只管把宣传资料发出去,很少有人组织学习,宣传车流动宣传,听了上句,听不到下句,实际效果不好。调查显示,市民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城市意识亟待增强。只有树立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思想,养成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文明习惯,城市管理就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走上正轨。

  三、加强市容卫生环境管理的几点建议
  借鉴国家级卫生城市宝鸡市、广元市、广安市管理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议:
  (一)统一认识,订立目标  
  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发展城市经济的必要条件。城市管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方法。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干净卫生的市政设施和市容环境,既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又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建议:把我市中心城市的管理目标锁定在创建卫生城市上,通过各种形式把城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抓创建卫生城市就是抓改善投资环境,就是抓经济 发展上来。在方法和步骤上,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法,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继而向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奋斗。以此为抓手,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对外开放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居条件。
  (二)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1、制定创建方案,夯实具体责任。为确保创卫工作顺利实施,一要结合安康实际,按照卫生城市标准,制定我市创建卫生城市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将落实工作贯穿于创建卫生城市的全过程。二要成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在这个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市、区、办事处,各机关、各产权单位和办事处以及居民委员会的一把手为创建省卫生城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区内的创建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向社会公布创建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全面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责权利统一,人、财、物配套。核发经营许可严把场地审查关,核发卫生许可严把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场所卫生关,广告许可,应把规范制作、规范悬挂纳入审核内容。只有管住源头,分兵把守,城区的脏、乱、差问题就能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实行市区领导分街道、分片区、分路段包抓创建责任制,以便指导、督促、带动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理顺根本体制,健全工作机制。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城市管理的重点问题。合理的体制,良好的机制,是城市管理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对此,我们建议:建立统一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统一对城市实行有效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三支队伍”即:行政管理队伍、清扫保洁队伍、执法监督队伍。明确各自职责,严格奖惩兑现。第二是理顺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划清市、区、各职能部门、各产权单位、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个层级的管理责任。第三是强化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明确办事处城市职能,实行城管绩效考核,促进办事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上来。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健全社区城市管理协管员网络,完善市民公约,建立市民环境卫生文明行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第四是建立考核、检查制度,通过过硬的检查和科学的评估,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功过分明,奖罚到位。充分运用各级组织上门检查、整改报告单、现场办公等手段,加强对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的督查。通过机制的有效运行,推动创建卫生城市健康有序开展。
  3、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创卫氛围。创建卫生城市,要教育为先,大造声势。一是以人为本,强化宣传教育。“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城市管理旨在满足居民的精神、物质需求,使居民对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感到满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居民进行持续性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为契机,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创建卫生城市的规划实施方案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市民明白城市管理和创建卫生城市是怎么一回事,明白那些是提倡的应该做的,那些是禁止的不应该做的。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宣传教育中,必须坚持堵疏结合,注重人情化关怀、人性化操作,努力改变部分干部、市民对城市管理的不配合、不支持、不热心、不参与的态度和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二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卫生城市专栏、专题、热线等,广泛宣传创建卫生城市的重要意义,反映创建卫生城市的有益成果,加强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与互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市民支持、参与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通过开展争创卫生模范社区,示范小区、文明街道、卫生模范户等活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组织市民参加城市绿化、垃圾收集、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志愿活动,引导居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敢于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风尚。四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要通过市民投诉、舆论曝光等方式,对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实施监督。形成一种人人斥责不文明行为的氛围。
  4、完善保障机制,发挥基础作用。城市管理要做到长治久安,关键是事先预防和日常控制。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文明执法教育和执法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执法者的责任心、公正性。(2)合理配置城管人力资源,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经费包干等管理制度。  (3)完善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使城市管理经费能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管理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改革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对街道、社区城管经费的投入,在城市管理责任下移的同时,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也随之健全。
  (三)抓好规划,完善设施。
城市建设和管理,规划是龙头、设施是基础。一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严把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执行监督这道重要关口。严格执行规划的红线、绿线的“四线”管理制度,做到城市建设与管理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确保城市基础及配套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二是加大市容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垃圾中转站、公厕、街道垃圾容器和强、弱电人地等市容环卫设施的规划布点和配套建设。逐步提高环卫装备水平,以适应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三是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扶持“大公交”发展,适度限制其他车辆,以缓解市区交通管理与行车、停车压力。四是合理规划布点农贸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洗车场等场(点),做到“堵”“疏”结合。将各类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本着“管理优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期分批实施。对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的经营场所,如畜禽屠杀场,实行划行归市和集中封闭式经营。五是加强绿地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绿化率。在城市各项建设项目中,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指标留足绿化用地,不得以易地绿化费代替绿地建设,凡是改变了绿化用地用途的,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恢复。鼓励城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开展立体绿化活动,努力实现“家家增绿量,户户映绿景”的生动局面。加快城市进出口道路两侧绿色长廊建设步伐,使我市尽早呈现“青山绿水映城,绿色通道穿城,绿色屏障围城”的城市绿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