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的事业燃烧激情

作者:吴咏梅  汪光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7-06-26 14:49


         -记市政协委员、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曹应政

    正派,勤奋,严谨,求实,是曹应政同志工作过的单位对他的普遍印象。
    经过了中越边境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部门领导权力的考验,经历了供销、政协等“冷板凳”的磨练,几十年信念不移,本色不变,锐气不减。
    从普通一兵到团级领导,从部队立功到地方受奖,岗位几换,荣誉连连。但总是实干在前,吃苦在先,老黄牛般的不停耕耘。
    曹应政同志现任安康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他的事迹赢得了单位同志的交口称赞,公认他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
“党的需要就是准则”
“从今天起,我把一生都交给党了,党的需要就是准则”。曹应政同志经常用入党时向党组织所做的庄严承诺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切听从党安排,以党的需要和人民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升沉得失。18岁那年,正当少年壮志不言愁的青春年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他,和众多青年一样,积极响应祖国召唤,踊跃报名参军。当他佩带大红花,含者激动的热泪告别父老乡亲跨出家门时,谁料到这一跨就是19年。等待他的不仅仅是在绿色军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还有生离死别的感情磨难和战场撕杀的生死考验。一次次双亲因久别渴望团聚的召唤,一次次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工作的机会,都因部队工作需要割舍了,放弃了。1978年,回家乡与相恋数载的姑娘完婚才7天,恰逢南国风烟骤起,他接令要求立即返回部队。新婚蜜月柔情似水,投身战场生死难料,在儿女私情和祖国需要之间,在温情慰留和党的召唤面前,他做好了以身报国的思想准备,毅然选择了后者,立即告别新婚妻子和双亲,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血与火的战场。1987年已经是团政治处主任的他,服从国家精简部队的大局,本可以转业到四川省泸州市委秘书处任副处长并主持工作,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炙手可热的好岗位。但他考虑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目前还属于贫困地区,想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就主动放弃在泸州市的发展,回到了家乡安康工作。党组织安排他到处于改革之中,准备走向市场的供销系统工作。家人及一些朋友抱怨说:“现成的铁饭碗不端,要去端泥巴碗,也太亏了”。他耐心解释到:“到困难的单位去参与领导改革工作,是党组织的信任。供销社条件再差,也比对越自卫反击前线好得多。许多战友在那里为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想到他们,我还能与党组织计较单位的好坏吗”。他二话不说,愉快地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与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和衷共济,使改革后的供销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组织决定调任他到市政协工作。政协远离火热的经济建设主战场,有职无权,没有实惠,县级领导也没有固定的工作用车,不过是一个大干事而已。朋友们说他到政协是明升暗降,劝他走一处不如守一处,不要到政协去。他十分坦然的说:“党的需要就是准则,在党面前永远没有讨价还价的理由,党叫干啥就干啥”。曾经在部队有警卫跟随,有秘书服务,有专车使用,在供销社上班离家近、人员环境熟、有工作用车的他,又高高兴兴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政协工作。几年来,他步行或骑摩托车上下班,冬天冻得手指麻,夏日晒得满身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有几次骑摩托车不慎摔倒,但他强忍着疼痛,坚持爬起来又到单位上班。在如此的“反差”面前,他革命意志不衰,工作热情不减,无怨无悔。有人问他为何能有这样高的精神境界,他还是笑呵呵的说出了那句话:“把一生都交给党了,党的需要就是准则”。
    “不能辜负党的期望”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身为党员,不能辜负党的期望”。采访曹应政同志模范事迹时,他总是作这样的解释,不肯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事必躬亲,心无旁鹜;专挑重担,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执着、认真和求实精神有口皆碑。是一颗用金子打造的螺丝钉,党把他拧在那里,就在那里闪闪发光。做到了走一处爱一处,建设一处,干一行务一行,干成一行。几十年的人生旅程,留下的是一串铿锵的脚步声,没有辜负党的期望。
    在弹雨横飞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场上,他的职责就是要从前线把伤亡的指战员运送回来,把全团每一人的战场表现记载清楚。为完成好任务,他与战友们一道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硝烟弥漫的最前线,历时17天没换洗衣服,没睡一个囫囵觉,了解战地情况,记载官兵事迹,亲手搬运遗体,抬送伤员。先后对33个单位和95名个人向上级请了功,对179个单位和 1041名个人评了功。中越自卫还击战中的全国战斗英雄山达,阿日子日、朱山荣等英雄树立,都是曹应政同志亲自撰写和上报的材料。作到了运送伤亡官兵一个不漏,记载官兵事迹一件不差。同时,还亲笔撰写《转变机关作风,适应打仗需要》和《我们是如何开展火线立功运动的》两篇经验材料,在全师推广后,有力的推动了杀敌立功运动的开展。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团党委的充分肯定,记三等功一次。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首先担任原安康地区供销干校校长、书记。当时的干校处于困难时期,学生很少,经费紧缺,管理也不适应。他一手抓办学规模扩大,一手抓学校管理,以校为家,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学生大多是待业青年,管理难度较大,他成天与学员们泡在一起,天天早晨六点提前起床到校督促检查,晚上待学生都入睡后才离开学校。工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年多时间,干校开设班级由2个发展到7个,学员由40余人扩大到380余人,累计为供销系统和社会其他行业培养人才2000多人,不仅大大缓解了供销系统子女就业的压力,而且大幅度改善了职工年龄结构,提高了供销队伍素质。由于学校办得好,当时社会上把供销干校誉为“供销黄埔”。
    在供销社党委工作期间,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要为供销事业的发展搞好组织保证,奠定思想基础。他重点抓了市供销社党委中心学习组,企业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学习,使单位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和良好的改革氛围。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和艰苦的努力,对改革创新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思考,共完成各类党建、纪检调研课题20余篇,经济、科技类调研课题13篇。主持撰写的《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在哪里—平利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坚持从农民直接受益的事情做起》等理论调研文章,分别被省、市媒体刊发。亲笔撰写的《加强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势在必行》,被评为“安康市纪念党建80周年理论研究征文活动”三等奖,荣获“第9届全国城市经济期刊优秀文章”三等奖。
    到市政协工作时已年过半百,他还是那样兢兢业业,履行委员职责,毫不含糊;建言献策,不乏真知灼见。先后被政协机关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不满三年的时间里,围绕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科技自主创新、投资环境、退耕还林、蚕桑产业化经营、畜牧业突破发展等关系民生的10余个重大课题,带领经济科技委员会一班人,冒严寒,顶烈日,踏泥泞,翻山涉水,走村入户,进行调研视察。他对工作有极端负责任的精神,为弄清某组农户种植情况,他用了一整天时间,冒雨挨家挨户到地头查看,回到住宿地时,已是满身泥水夹汗水;为弄准确畜牧产业的一个数据,他往返数次到相关单位查找核实。象这样的例子在他的工作中,简直是枚不胜举。他所撰写的材料事实清楚准确,所提建议非常中肯实用。《民营经济是推动安康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关于进一步加大安康城区农贸市场整治力度》、《对猪肉要严格检疫,让市民吃上放心肉》等20多份提案和社情民意,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他反映的《关于请求国家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的情况反映》的社情民意报到了全国政协。
    在市政协二届二次全委会期间,他担任安全保卫组长,途中不慎将左胳膊摔成骨裂,疼得大汗淋漓,单位领导劝他回家休息。考虑到全会是重大的履职活动,自己做安保工作又很有经验,他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关心,强忍剧痛,硬是用绷带挂着胳膊,坚持到会议结束,确保了会议顺利召开。
“为党的形象增辉”
    曹应政同志在入党支部大会上向党组织表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党的形象,我要时时以此自警,让自己处处为党的形象增辉”,他几十年来一直对自己要求很严,在行行色色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从不以权谋私,从不搞吹吹拍拍,拉拉扯扯那一套,从不参与不健康的业余娱乐活动,作到了为人公道正派,处事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保持了一个公产党人的操守。凡是上级有明文规定不准做的,他坚决不做,凡是要求手下做到的,他自己都能首先做到。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在战场上主要负责全团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干部调整配备、立功受奖评定等工作。一些人采取认老乡,找上级打招呼,请烟送酒等各种形式,试图把功的等级报高一点,入党提干快一点。他总是耐心说复教育,宁可得罪上级和亲友,断然拒收不义之财,拒绝不正当要求,坚持按原则办事。他总结推荐的数十名立功受奖人员,都作到了客观公正;他在供销干校主管招生、教学经费等,严格按原则办事,按制度办事,做到了一尘不染。自己的报销,坚持先由会计审核,再由其他领导签字后才能报销;凡是重大开支,一律经过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帐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在招生和学生违纪处理上,有不少同志说情,甚至送礼,他都挡住了这些糖衣炮弹,坚持按原则办事。一次,他发现家中的沙发上有300元钱,询问不属于家庭成员所放后,很快核实将钱退给了一名学生家长。2000年他在负责安康城区巴山农贸市场基建中,一位老板借春节之机,到办公室给他送红包,他坚决拒收。在市场大棚建设中需购2000多张玻璃钢瓦,他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发现安康城区一个体户经营的钢瓦价格低,质量好,他就安排市场办购置了一部分,事后这一个体户老板送来一踏现金,他当场拒绝,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多次收到一些人托亲友送来的现金或有价证券,都巧妙的退还了本人。他还经常教育手下工作人员,要淡薄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市供销社期间,先后给14名干部进行了诫免谈话,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0余件,涉案处理违法、违纪人员180余人,直接或间接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
    他对自己要求近乎冷酷,但对群众总是充满关爱。热情帮助他们进步提高,主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带给人民群众。他成天泡在群众中间,作了大量的思想动员、说服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2003年12月初,市供销社农资总公司21名职工,因家属院停电问题到政府上访。当时主要领导出差在外,他知道后立即主动前去,主持召开公司家属院户主座谈会,查明停电原因,商定了解决办法,收缴了部分户所欠的6000余元电费,并与当地供电局联系,当天就恢复了供电,维护了单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到市政协工作后,虽然没有多少权钱交易的客观条件,工作岗位也相对超脱,但他始终没有放松自律、自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服务群众的热情不减,为党增辉的激情不退,冲锋在前的豪情不衰,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本色。参加工作38年来,曾受到各级表彰奖励30余次,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公务员考核被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