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组织开展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活动
作者:王晓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8-06-30 09:05
6月12日到18日,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先后深入到宁陕、汉阴县和汉滨区10个乡镇,20个村卫生室,就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听取各县区情况汇报的同时,召开座谈会12次, 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市、县区有关政协委员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通过走访座谈,认真倾听了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呼声,广泛了解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征求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 199所,村卫生室2275个。有卫生技术人员 6602人,病床5702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分别是2.2人和1.9张。本次调研的两县一区,共有乡镇78个,行政村1153个,人口131.45万人。有医疗卫生机构1205个,有卫生技术人员3493人,其中乡镇卫生院78所,村卫生室895个。
多年来,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在调研的10个乡镇的358名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51名,仅占14.2%,助理执业医师61名,占17%, 68.8%无执业资格;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146人,无职称或取的乡村医生资格证的198人。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不足,而且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普遍存在人员不合理流动现象。如汉阴县乡镇卫生院编制226人,而在岗职工只有143人,缺编37%。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有时乡镇卫生院为了业务需要,尽力培养一个专业人才,但无法留住,工作不长时间就调到了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好的医院工作。
(三)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后,病人住院人数大幅增加,有的超过原业务量的1—2倍,业务用房紧张,而且有部分卫生院欠账很大。村级卫生室业务用房标准化程度更低,而且全属私房。按照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达标的村卫生室只占30%,二是卫生经济政策未全面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生活补贴和工作津贴财政未纳入预算,所调查的10个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只能拿到财政拨付的基本工资,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一律无法兑现。以上问题不光影响到队伍的稳定,也使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的“网底”功能更显得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