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汉阴县发展果品产业情况的调查
抓好一村一品工程,是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根据市政协2008年经科委主任会议精神和县政协主席办公会议安排,今年5月,汉阴县政协经科办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一村一品暨果品产业建设情况先后深入到涧池镇花果村、城关镇龙岭村和平梁镇棉丰村进行专题调查,并与县农业、林业、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重点了解与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果品产业是汉阴县继蚕桑等三大主导产业之后又一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抓手,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规化,引进优质品种,建设果品基地,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在打造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汉阴县果品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月河川道六乡镇为中心的樱桃、李、杏等杂果生产基地村8个,面积3.16万亩,年产量2.5万余吨; 以天池、民主、田堰为中心的柑橘生产基地5个,面积1.3万亩,产量1.1万吨;以棉丰、洞梁为中心的枇杷基地3个,面积3000亩, 产量0.25万吨。果品产业常年产值突破5600余万元。
(二)有重多的优良品种。自2002年以来,我县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截止2007年,全县共引进推广柑橘类新品种有:宫川、新津、日南、大浦、山下红和当地优良品种皱皮柑等;枇杷品种有:解放钟、大五星;樱桃品种有:红灯、拉宾斯、艳阳;核桃品种有:薄壳香、纸皮;还有镇安大红栗板栗和日本三水梨等,全县共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20多个,10多个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种,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55%。
(三)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在自然优势方面,本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00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1800小时,无霜期258天。我县海拨600米以下的耕地占60%,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因此,发展果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区位优势方面,汉阴果品除自销外主要面向北方市场,且距离近,交通便利。特别是南方的枇杷、柑橘等水果在我县成熟早,风味独特,质优价廉,极具市场竞争力。
(四)果品生产专业化进一步显现。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村和产业大户,努力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县涌现了一批具有辐射功能的产业示范村和产业大户。涧池镇花果村就是“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典型,有96%的村民都以种植果树为主,2007年果品总产值达到26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7元,其中果品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成为市、县有名的生态农业示范村。涌现出唐代良、张成和、兰友乐、龚信兵等果品产业大户30余户,并为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五)经营产业化进一步形成。围绕特色果品产业开发,全县组建果农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4个,培育果农经纪人120多人,带动果农近万户。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彻底改变了果农以往分散经营的现状,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最大化地保护了果农切身利益,逐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转化为专业化流通队伍,在全县形成“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军万马闯市场”的格局。
(六)领导重视,政策倾斜,是发展果品产业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重视,决心大,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哪里的产业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效就会愈加明显。汉阴县花果村数千亩果品基地建设的创办,都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服务到位所取得的成效。为把果品产业基地做大做强,2002年以来,市、县主管部门对花果村先后给予价值300余万元的果苗、肥料和农药机械等政策扶持,还加大了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长约5公里环绕通村道路。从而有力推动了果树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果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整体发展规模偏小,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全县果品产业大多还处于原材料生产阶段,加工程度不高或还未进入加工阶段,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在县境内目前尚无果品龙头企业,果品发展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总体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能力仍然较低。
2、资金短缺是制约果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果品产业,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看,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一是农民不愿过多出钱发展果品生产,全县在县外打工的农民达6万余人,每年打工收入多达2.4亿元,其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房屋建设和发展三产业上,用于发展果品生产的资金较少;二是乡镇近年财政较困难,无力投入资金发展果品产业;三是扶贫资金用于果品生产的发展非常有限,因此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果品产业建设。如花果村果园间至主干道路仍有几处不通,急需修建,只因资金短缺而无力修建,由于果农投入不足,道路不畅,也给管理、销售带来困难,从而也制约了果品产业的发展。
3、品种老化,技术落后。在品种上,虽然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但数量少、面积小,现有的桃李、柑橘树相当一部分已过盛产期,质量与产出趋于下降,果实变得小而硬,味道和色泽都较差,结实量逐渐减少,因此,进入市场的销售时价格竞争力较差。尤其是柑橘、桃李树的树龄大部分已经进入老年化状态,同时也存在品种老化情况,产量和质量均偏低。在技术上,大部份农户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对果树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过多地进行管理,只等待着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收。即使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没有把一些好的方法和高新技术融入其中。
4、销售渠道狭窄,果品收益偏低。产品的营销尚未摆脱传统集市贸易式的出售、收购,绝大部分都是在当地零星出售,整体价格水平不高。销售渠道相对狭窄,销售网络不够健全,很大程度地制约果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5、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引种、育苗、出圃、栽植、管理、采收等整个流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经验进行,没有更多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县内缺乏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绝大部分出售的都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
三、果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结合汉阴的气候环境和自然环境,规划发展特色果品产业带。在果树种植区域、范围和地块的选择与落实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以是否适宜果树生长为标准,根据各种果苗生长特性和喜好,科学规划,避免简单追求种植规模的最大化和连片化,应充分考虑果树种植后的成活率和长势,以保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科学制定出切实可行,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果品产业发展规划与规模,为全县果品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学指南,打下坚实基础。
2、理顺管理体制,争取项目支持。果业管理隶属关系应与省级以上部门相统一,相协调,有利于积极争取各类扶持项目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策在提升果品产业方面的引导、激励、推动作用。县上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果品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政策,推动规模化经营;金融部门要全力推行围绕发展果业的小额信贷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果农的贷款支持力度,县财政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也应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持果品产业的发展。
3 、努力提升产业品位,拉动果园旅游发展。特色果园生态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的一大亮点,建议县上把特色果业的发展与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建立特色果园旅游基地。应学习借鉴西乡县的“樱桃节”、汉滨区恒口镇的“桃花节”等经验模式,发展我县特色果园基地,实施特色果园旅游开发项目,开展农业观光、特色果产品品尝等旅游活动,把特色果园旅游融入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开发。
4、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建议出台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创办果品产业种植和果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到我县开发果品产业。通过政策优惠,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技术扶持、销售、科技系列化服务的作用,从而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到建立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支柱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群众。
5、建立果品产业激励机制。鼓励党政干部领办果品产业。建议县上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凡机关、事业单位承包或参与果品生产、经营的干部职工,原单位一切待遇不变,并可领取本单位的奖金,同时对承包50亩以上的干部职工,在项目资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对在抓果品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奖励。
6、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发挥专业协会作用。应逐步规范果品交易市场,把蔬菜与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紧密连接起来,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内联农户,外联龙头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在资源优化配置、组织农业生产、发展优势产业、解决农产品卖难、维护自身利益、有效增收等方面发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搞活特色果产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