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作者:政协平利县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8-07-04 11:19


  ——政协平利县委员会关于我县一村一品工程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促进我县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根据市政协对此专题进行联动调研的要求,近期由政协财经委牵头,抽调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政协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县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城关镇龙头村、长安镇高峰村和中坝村、西河乡东坝村、兴隆镇兴隆寨村、八仙镇狮坪村和靛坪村、正阳乡泗水坪村和张家坝村等部分示范村和龙头企业实地察看,与产业大户和镇村干部座谈,听取农业、茶叶、蚕桑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全县一村一品实施现状、潜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一村一品已初显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工程规划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立县战略,依托资源,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以茶叶、绞股蓝、畜牧、蚕桑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乡镇,培育了一批专业村和示范大户及龙头企业,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一乡(镇)一业,数村一品的规模优势,为全县整体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奠定了发展基础。目前全县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122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4.2%,其中示范村13个,推进村109个。有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初步达到一村一品产业示范要求,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总农户的70%,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2600元以上,农民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3.2%。109个推进村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2.74万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从业人员13.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1%。在今年年初全省召开的农村工作会上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目标明确,规划先行。在省市关于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规划意见下发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审视县情,根据各乡镇地理条件、环境特点和现有基础资源,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的前提下,围绕“稳粮、壮茶、强牧、兴桑、扩药、优烟”的产业发展思路,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制定了《平利县实施一村一品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工程规划》,做到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五明确。目前长安、八仙、广佛、洛河、三阳、大贵、正阳、城关等乡镇茶饮产业彰显优势,绞股蓝在长安、城关、大贵、三阳初具规模,兴隆、西河、老县、三阳、女娲山、洛河等乡镇蚕桑成为支柱产业,城关、长安、八仙、正阳、广佛的畜牧产业和中药材种植正在蓬勃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一乡(镇)一业,数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示范带动、规模发展。按照特色产业一乡一业、数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要求,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培育了一批专业村和产业大户,提高了全县发展一村一品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截止200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1.3万亩(其中绞股蓝种植面积2.5万亩),产茶2200吨(其中绞股蓝650吨),茶饮综合产值达到2.4亿元。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生猪、白山羊分别达到38.4万头、22.6万只,养殖总收入突破2亿元。桑园面积9.06万亩,年养蚕6.2万张,年养蚕收入3700万元(不含加工企业收入)。加上药材、烤烟、蔬菜等全县种养业总收入突破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5%。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全县培育茶叶专业村30个,示范大户179户。绞股蓝专业村4个,示范大户30户。蚕桑专业村44个,培育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养蚕大户125户。畜牧业专业村19个,年养50头以上生猪大户110户。中药材专业村7个,年产值1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180户。由于狠抓强村大户带动,涌现了一批辐射带动功能较强的产业示范村。如八仙镇靛坪村总农户280户,总人口1016人,有270户务茶,全村茶园面积累计达到2443亩,户均达到8.5亩。2007年产茶76吨,总收入360万元,人均达到3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为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三是培育龙头,开拓市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进一步明确社会化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规模经营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一村一品市场组织体系。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部门包帮,先后培育了女娲银峰、女娲茗茶、八仙云雾、农盛绞股蓝、五和饮品、众鑫蚕丝、八仙腊肉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了120个特色产品小型加工企业,引资建成了天宝制药厂和北医大药业生产基地,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经营能力的特色产品营销大户,提高了全县发展一村一品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新特产品开发,唱响了平利绞股蓝茶、女娲品牌茶、八仙农家腊肉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较高经营效益的地方特色品牌。
    四是完善体系,协调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市抓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在一村一品产业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市场信息和新型农民组织体系建设等重点环节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一村一品规模扩张、科学化管理、培育龙头、创建品牌、开拓市场、配套服务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具体工作。全县13个示范村实现了年度目标,并辐射带动周边推进村发展主导产业,彰显了一村一品的规模优势。在培育龙头、打造品牌的同时,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城建成了特色产品批零市场,龙头企业分别在县内外设立了固定销售窗口;积极发展电子农务,组建了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建成了5个乡镇农业信息站和23个村级信息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联网。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全县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五是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县上组建成立了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配套组建了茶饮、畜牧、蚕桑产业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推行了“一项主导产业,一名领导挂帅,组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配套一笔资金,完善一套考核办法”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了部门一对一的帮扶持责任,完善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考核考评体系,对茶叶、畜牧、蚕桑等主导产业实行专项考核,建立了以业主自投为主、政府补贴与信贷扶持相结合、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筹措3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奖扶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工作突出的部门、乡镇及其有功人员,不断完善了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了全县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二、在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县一村一品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通过调研也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宣传力度不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全县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单一,特别是工作宣传不够,示范村没有标志标牌,工作效果没有很好地推介,整体发展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干部群众对一村一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自主自立、锐意创新的理念不够强,没有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未能形成齐抓共建的共识,缺乏发展一村一品的浓厚氛围与整体合力。少数地方的干部群众怕担风险,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不够强,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束缚,特别是少数乡村干部对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经营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是农业主导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聚集度不高;示范村产业覆盖度偏低,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纯收入比重小;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粗放,产业经营效益不高。少数地方只注重产业规模扩张,忽视管理提效,产业园荒芜较多,资源浪费严重。客观上是因劳动力大量外出,但主观上存在重建轻管、弃旧建新、重标轻本的观念,导致现有产业园未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如:茶叶产业存在部分老茶园弃而不管,长期荒抚而变成自然生态林,未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全县桑园面积9万余亩,而养蚕仅有6万多张,亩养蚕还不到一张,产业比较效益不高。由于种植管理粗放,加工经营水平不高,导致产业比较效益下降,加之市场不断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发展积极性。
    三是龙头加工企业相对滞后,与农户连接不够紧密。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水平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够强;少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基地连接不够紧密,订单农业还没有形成,导致农民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发展产业就有积极性,一旦市场行情下跌,农民对发展产业就会失去信心。全县缺乏与产业相关联的大的龙头企业,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个别产业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如茶饮产业对上没有对口管理部门;蚕桑产业未形成种养、收烘、加工一体化经营,畜牧、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产业发展。在产品开发上,与一村一品相关联的附产品开发少,产业链条不长,仅限于初级产品的开发,精深加工还没有形成,产业附加值低,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低,导致比较效益不高。
    四是产业投入还显不足,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全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多元化机制不未真正形成,财政支农资金有待整合,吸引民间资本不够,信用贷款门槛高。对示范村和推进村政策扶持倾斜尚不够明确,再加上农民的原始积累不足,部分农民想发展而苦于没有资金。
    五是劳动者素质不高,技能培训尚需加大力度。主要反映在大量男劳力外出务工,从事产业的大部分是女劳力,且这部分人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全县精通茶、桑、畜、药的专业技术人材奇缺。就目前布点的122个村的一村一品工程建设技术人员明显不足。科技普及的手段落后,对农民实施综合培训尚需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
    三、对加快一村一品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一村一村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新农村产业支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我们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内在要求。就平利而言,最大的优势是自然条件优越、绿色资源丰富、土壤质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人文纯朴和谐、环境没有污染。最大的特色是绿色,绿色是平利的立足之本,也是平利突破发展的希望,更是平利的特色所在。只有发挥当地强大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充分利用地域生态的差异性和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主打绿色品牌,利用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才能实现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因此,全县上下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的高度理解一村一品,从发展一村一品对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一村一品,从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全局出发,谋划一村一品,进一步增强发展一村一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发展一村一品、建设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上来,坚持与时俱进,齐抓共管,打造一村一品,唱响一村一品。
    (二)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一要围绕示范村规划布局,加大规划实施力度,扩大一村带多村、集中连成片的示范推进范围,加快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过渡。二要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目标不动摇,切实壮大茶饮、畜牧、蚕桑、中药材、烤烟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三要坚持建管并重,强化管理,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实施园地管理提效,全面落实现有产业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技术措施,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推广节能农业机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发挥现有产业园的应有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业提效、产业致富的吸引力。四要加快实施低产农田和低效产业园综合改造,通过落实各项田园改造技术措施,配套建设田园排灌、道路和生态防护系统,增强田园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
    (三)培育龙头企业,健全一村一品市场组织体系。一是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继续支持现有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挖掘内在潜能,不断改进工艺,创新品牌,提高经营效益。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纽带作用,强化要素资源整合,采取合作、合股经营或兼并重组方式、归并整合分散经营的小作坊或个体经营户,集约形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功能、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集团。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县内外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提高一村一品综合开发能力。茶饮产业重点搞好中低档茶开发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引进开发茶食品、茶饮品、茶多酚、茶籽油、绞股蓝皂甙及药业产品;蚕桑产业要引进蚕丝深加工,搞好蚕粪、蚕蛹、桑葚、桑枝根叶的综合利用;畜牧产业要开发与之关联的饲料加工、良种繁育、肉品精制、有机肥生产等加工企业,要着重抓好定点屠宰分割、腊肉产品和乳猪食品加工等新产品开发。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追求效益最大化。三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章程制度,规范民主管理行为,使之成为外联龙头企业、内联基地农户的桥梁,发挥其市场组织、协调指导、中介服务、销售产品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注重培育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特色产品经济人队伍,使其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实行订单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
    (四)加大创新力度,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坚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结合、巩固与开发同步、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强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首先,实施科技创“品”,打造产品品牌。要抓好平利特色品牌定位。要突出特色,着眼绿色,主打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品牌,建立和完善品牌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追踪体系,全程实施标准化生产。要巩固提升现有特色品牌生产水平,采取得力措施,扩大平利绞股蓝、女娲绿茶、绿色养殖、八仙腊肉、众鑫丝绸的生产规模,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批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商品。要以市场为先导,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围绕系列产品开发、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体系综合配套,开展科研创新与技术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其次,实施文化创“品”,弘扬品牌文化。要利用地方人文优势,挖潜“女娲文化”、“八仙文化”及地方民歌、文艺、茶艺等地方文化历史情结,梳理地方名人、名山、名寺、名景的文化底蕴,在继承和尊重历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创新发展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特色产品相融的品牌文化和旅游文化,扬品牌之“名”,造品牌之势。第三,宣染品牌文化,强化品牌推介。要在强化国民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品牌文化教育。把具有平利特色的女娲文化、品牌文化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计划,使青少年自小形成特色文化意识。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定向培养品牌文化宣传人才,强化全县公民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职工和各类服务行业服务人员的特色文化培训,把地方特色文化普及到广大公民,树立全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的社会氛围。要在办好本县重大节庆活动的同时,组织各类市场经营业主举办的各类特色产品推介活动,支持业主在县内外设立产品营销窗口,开辟营销渠道,提高平利特色产品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五)加强配套服务,强化发展一村一品的体系支撑。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和特色产品开发,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抓好科技支撑、信息网络、营销市场、农民组织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到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要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加大重点、难点技术科研与攻关,鼓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参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推广,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点面结合,引导示范村和推进村发展以种、养、沼配套为主的循环农业,发展以农家乐、休闲旅为主的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要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建立科技入户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三要依托国家“金农工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村信息网络体系,为一村一品提供便捷、实用、高效的信息服务;四要强化引导,加大扶持,规范建立城镇特色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市场综合功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五要落实新型农民培训政策,加大实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能人、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同时,加强县乡两级农业科技干部培训和素质提升,组织开展一村一品工作指导员、驻村工作队员、农民技术骨干素质培训,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六)实行项目带动,完善发展一村一品配套扶持政策。
    坚持和完善以业主自投为主、政府扶持与信贷扶持相结合、社会各方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农业项目整合力度,设立“一村一品”专项基金,集中捆绑使用支农资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切实做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论证、包装、储备,积极争取省市对一村一品的扶持。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开发。逐步完善金融担保机制,落实一村一品信贷扶持政策,降低信贷门槛,延长贷款周期。制定支持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产业大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发特色品牌;鼓励农业科技干部带薪开展有偿科技承包,扶持科技干部创办、领办产业化经营实体。依法完善土地及产业园有偿流转机制,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流转农村土地、经济林特园和畜禽良种场、农场的土地、机械及其它生产资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支持以股份合作形式组建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实行农业资源和财产保险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产业大户、龙头企业财产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发展一村一品的社会保障,引导龙头企业落实固定用工保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要加大民政救助力度,切实把示范村困难农户纳入农村低保;
    (七)强化行政推动,完善发展一村一品组织保障。一要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发展各级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一村一品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二要适时调整充实县、乡(镇)两级发展一村一品领导机构,并按照省、市要求,在农业部门设立一村一品指导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发展一村一品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配套服务、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三要完善一村一品考核评价机制,把发展一村一品列入部门和乡镇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专项考核。三要在坚持“五个一”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全面落实部门与示范村一对一帮扶责任,坚持每个示范村都有一名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抓,每个村都有一名部门、乡镇包建干部,并将包建结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骋用提拔、职称晋升、评优树模的主要依据,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组织保障。
    (八)扩大舆论宣传、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良好氛围。新闻宣传部门要把一村一品工程列入年度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及时报道一村一品先进事迹、致富典型,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舆论氛围。各产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现身说法谈致富活动,适时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拓展视野,增强发展信心,推广和交流工作经验。县、乡(镇)两级一村一品工作机构要组织示范村、推进村设计制作一村一品发展标志及宣传标牌,同时,要灵通信息,及时报送传递工作信息,为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