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莲主席提出: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沉下去,倾听农民诉求,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为把三中全会精神变成安康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农业步入现代化之路的蓝图出谋划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市政协即召开主席会议、机关全体干部会议,深入学习《决定》,深刻领会《决定》精神;在抽调七名干部参加全市万名干部下农村宣讲《决定》之后,又组织党员前往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挨家挨户向农民宣讲《决定》。与此同时,各专委会也召集政协委员学习《决定》,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讨论。
在主席学习会和机关干部学习会上,张仁莲主席向政协全体干部宣讲、辅导学习《决定》的感想。她说,中国改革是30年前从农村开始的,3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改革向着更新更高更深层次推进时,党中央再次把推动这次改革的发力点放在农村。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观旗帜下的历史必然。中国本来就是个由农业立国的国家,建国以来,既就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迅猛发展之后,“三农”问题依然未很好解决,时至今日,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已成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摆在执政党的面前。党比任何时候都深切体会到“无农不稳”、“农不富国不安”这个永恒命题。党和政府心中啥最重?是“三农”,是九亿农民致富奔小康。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即立国靠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的财富积累靠农民,打破坚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即改革靠农民,近20年的中国城市化和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也是靠农民,进入21世纪再次启动并深化改革还是靠农民。张仁莲主席说,这恐怕就是《决定》呼出欲出的历史必然与背景。
在宣讲了《决定》中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四大问题、2020年前改革发展的三大目标、实现目标任务的五项原则、保证改革发展成功推进的六项制度以及发展的七大任务、八大公益事业和五项保障措施后,张仁莲主席告诫政协机关干部: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务必抓住其本质,深刻领会农村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影响,切实把握住实现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新举措及当前党和国家已经和将要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具体到人民政协,张仁莲说,政协的任务是深入调研,调研重点是“三农”,为此,调研力量要向“三农”倾斜;调研目的之一是为年终政协例会准备提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智。会上,张仁莲就如何做好调研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调研。
张仁莲说:如果说我们的国情是“三农”问题大如天,那么,在安康,就更是如此了。农民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及执政的最可靠的、基础和力量。“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民安邦固”,这是全人类的真理。发达的西方市场主义国家也不敢在“农”的问题上掉以轻心,它们的高补贴政策和对农业的若干减免税政策就是例子。世贸组织里农产品贸易谈判几次破裂也是因为农民。欧盟国家农民赶羊进城游行、将西红柿倒在大街上绝不是为了搞笑,而是旨在告诉世界农民问题不可轻视张仁莲说,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解决执政党的执政之基问题,就是证明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奋斗者。“三农”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目的的考验与检验。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取消农业税,在农村实现各种惠民政策,广电、通讯村村通,通村路建设,合作医疗、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增加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等,已经使当代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坚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划的改革发展任务的全面实现,中国农村农业将完全迈进现代化的门槛,中国“三农”问题就不会再让中国共产党人“揪心”而是欢心、放心。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切实拿出解决安康“三农”问题的真智灼识。
张仁莲主席说:所谓“眼睛向下”,就是要沉下去,沉到底,沉到千家万户,沉到田间地头,沉头企业、作坊、场店、工地,零距离地看、听、问、交谈,从而获得没有水分、没有夸张、没有被修饰词加工过的“实情”;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一个是几十年来农村农业大发展大变化和农民已经实现温饱的“客观”;一个是虽然大发展大变化但因历史、自然条件和投入不足等原因出现的在发展和变化上与外面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客观”。在两个“客观”中,我们要用冷静的目光观察安康农村的基础,看到包括自然条件、包括历史积淀、包括社会发育包括人文素质、包括劳动力体质与技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在发展上的缺陷不足、滞后和欠帐,由这些“客观”构成的“现实”是:在改革发展上我们要比别人出更多的力,使更大的劲,想更多的办法,碰到更多的问题,取得同样的成绩我们的付出可能是自然和社会条件较好地区的几倍,而且,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我们不少地方的一个乡镇一个自然对一个小流域(上游与下游)在发展上都存在很大差别,如高山与浅丘,浅丘与川道,川道与集镇,因土地条件、村落条件、教育质量、人口素质、社会化服务、交通通讯等方面存在差距而出现巨大的发展悬殊。这就是安康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所在,也是工作的难度所在。我们的调研及思考、研究问题的视角一定要从“这个”现实出发,设身处地地,实事求是地,客观科学地,替政府,替农民,替各行各业,想一想产业怎样发展、农民收入怎样提高,通村路该怎样修、新型集镇怎样建、生态怎样保护、基本农田怎样才不会减少、高山农户怎样搬迁、土地怎样流转怎样实现收益、剩余劳动力怎样转移、农民权益怎样保障、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怎样发展,等等,万不可照搬外边的模式套安康。再往深一步,就是要为政府制定全面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及2020年前安康“三农”发展规划出谋献智,要回答城乡经济怎样一体化、生产力要素如何自由流动(也就是人要出来,钱要进去)、怎样加大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以及怎样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紧迫课题;进行上述改革、发展、建设,川道地区怎么做,集镇怎么做,高中山怎么做,生态条件好的地方怎么做,生态条件差的地方怎么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怎么做,乡镇企业少非公经济薄弱的地方怎么做,包括劳务输出,包括返乡农民创业,包括以城带乡、以工助农、以商活农和科教兴农的问题,都在调研、思考的视野之内。
——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做。
三中全会《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中国亿万农民谋福祉的结晶,是对中国亿万农民为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做巨大奉献的回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标志是什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全体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宪法保护下各种权益的主张与实现。要做到这些,最需关注的是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六七十的农民。没有九亿农民的富强,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富强,没有全国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安康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高于全省全国,也就是说安康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更大更艰巨。应该看到,在一些边远高海拔农村,路不通,水不洁,卫生条件极 差,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农民收入上不去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这些地方几乎没有可赚钱的产业,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及流转的基础很差,改变这些地方的交通、通讯、通电和社会化服务设施的投入要比川道浅山地区多的多难的多。这就是我们的“市情”。我们不必要回避落后。它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如果说这些地方是“三农”问题的“硬骨头”,那么,啃掉这块“硬骨头”的任务就是我们“当仁不让”的使命了。面对困难和光荣使命,我们的同志一定会动情的。既要动感情,更要动心,用真情真心去倾听广大农民的倾诉,去感悟广大农民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去记录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将其汇总、提炼,便是党委政府所需的“信息”了。要把“我心中,你(农民)最重”这句话变成支农、扶农、壮农、强农的行动。
张仁莲主席最后说,用情用心做事,应该是政协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的“专长”,切望大家做好,做出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