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与美酒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04-27 09:55

 

 

    人世间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人生中也会遭遇难解难分的情节,美酒与忧愁的关系就是如此。时代不分古今,地域不别欧亚,都有借酒浇愁的行为偏好,地位不分贵贱,财富不管多寡,都有喝酒解忧的意向选择。试用杯酒解千愁,不惜千金买一醉,竟然成了人类社会的一道异样的风景线。

    忧愁是什么模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况中有不同的观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的身体颀长;“无边丝雨细如愁”,愁的身段柔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具有很重的分量;“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愁有很快的速度;“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有很顽强的个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奔腾的气势。总之,忧愁对人而言,是真真切切存在,难以回避而又十分沉重的,也是可以不择时择地而产生的。作为内心的一种负面情绪,一种寂寞孤独时的心境,虽不是一种人生常态,但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故忧愁常存。聚散离合个个必逢,进退得失人人难免,因而忧思愁情如影随形,始终在人生苦旅和社会氛围中飘荡。在善于表情达意的文人笔下,产生忧愁的情境也可谓洋洋大观:冷月悬空,残灯如豆,秋雨淅沥,梦碎衾单,因孤寂凄清而生愁;啼鸟悲秋,落花飘红,残月霜风,叶黄草枯,因伤时感物而生愁;残阳如血,乡关万里,烟波浩淼,孤舟漂泊,因离乡背井而生愁;山河易主,回天乏术,世乱时艰,生民罹难,因忧国忧民而生愁;白发早生,壮志未酬,碌碌无为,韶华虚度,因枉费青春而生愁。等等,小女子的儿女情长,伤时感怀,大丈夫的悲天闵世,忧国忧民,都足以催生浓浓的愁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是忧愁产生的根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沉甸甸的万千愁绪,总是要排解的。除了长吁短叹,捶胸顿足,疼哭流涕等本能反应外,最常见的就是伴之以借酒浇愁了,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叹息,就是这个意思。但问题在于:酒是水与乙醇的混合物,人是躯体与灵魂的结合体。喝酒,只是一种物质的享受,这和吃饭、喝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满足人的口舌之欲,为何从古到今都赋予了排忧解愁的重任呢?这似乎与酒的作用有关,适量则兴奋,甚而手舞足蹈,过量则麻醉,甚而烂醉如泥。兴奋能使人忘忧,麻醉能使人失忆,忧愁在酒精的刺激下暂时隐退了。哪怕是一晌贪欢,毕竟拥有过一晌欢乐。哪怕是暂时的,虚幻的,酒毕竟有解愁销忧的作用。

    但问题还在于:酒醒了,不仅忧愁仍在,或许平添一份失望或绝望,正如南唐后主所叹:“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们早已知晓酒于愁不解反增,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是寄希望于随着血液中的酒精一点一点浓起来,满腹的忧愁能够一点一点淡下去呢?其实,借酒浇愁之所以古今延绵不绝,并没有寻求精神暂时解脱那么简单。要看到,这种对精神和肉体自虐的行为,或者个性上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偏执,或者主观上有逃避醉乡解脱现实的故意,更多的则是以自残身心的方式释放胸中郁结的无奈。但更要看到,酒那呛鼻辣口烧胃的刺激,能使你意识到几近麻木的心灵之外还有鲜活的肉体;酒把亢奋冲动快意唤起,使你醒悟到消沉冷寂郁闷的心境里尚存触火既燃的引信;酒致迷蒙恍惚飘然的情态,使你真切感受到摆脱了愁链忧锁禁锢的快意。因此,借酒解愁的行为,不妨理解为进取中的暂时沉沦,积极中的片刻颓废,清醒中的一时糊涂,希望中的偶尔惆怅。人生漫无目标、生活不思进取之人,没有多少忧愁,就谈不上借酒浇愁了。

   借酒浇愁不是人人能为的,天真稚童,或者涉世未深,尚未独立处世的人,他们都“不识愁滋味”,无愁可浇;从不饮酒之人,忧愁不用酒来消,而采取其他发泄途径,可以说是有志的成年饮酒之人的专利。浇愁饮酒的形态和方式也很不一般,大多不呼朋唤友,而自饮独酌;不猜拳行令,而喝闷酒;无需下酒肴馔,而喝干酒;不讲究情调和环境,取酒即喝;有的一声叹息酒一杯,有的一把眼泪喝一口,也有的咕咚咚一瓶或一碗,或伴之以砸酒瓶,甩酒杯,捶酒桌,全没了礼仪,只剩下放纵,全不顾健康,一味的自虐。要么失态损德,要么乱性伤身。有人说借酒浇愁得行为是智者的蠢行,浇愁借酒的人士是一时愚蠢的智者,一点都不为过。

    人生无法摆脱忧愁,生活也不能远离美酒。愁和酒,永远也不会分开,借酒消愁,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我们必须明白:借酒精的麻痹摆脱忧愁,无异于掩耳盗铃;用灌酒的自虐发泄忧愁,等同于饮鸩止渴;生活中如不得不为,要尽力做到少为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