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神圣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04-27 10:00

 

    没有人类辛勤的劳动,就没有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离开了社会持续不间断的劳动,我们拥有的一切立即就会黯然失色。哲学家们的认知更为深刻: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智慧行为,劳动同时又创造了人,没有劳动就没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本身。所以,在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劳动更伟大和神圣。

    劳动者用汗水和双手,凭勤劳和智慧,编织了色彩班斓的生活,创造了人类的辉煌文明。但劳动者与劳动本身比较起来,似乎就没有那么神圣和伟大了。122多年前即1886年的5月1日,经过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劳动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争取到了八小时工作制,在对抗把人当作机器的社会制度,争取劳动者应有的尊严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胜利,第二国际据此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足见当时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是何等的令人汗颜。时至今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以不同方式庆祝“五一”。依愚见:除了彰显劳动神圣,劳工伟大之外,恐怕与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问题没有解决到理想的程度,还存在漠视劳动价值的现象,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在“五一”节,思索一下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考察一下劳动者的地位和报偿,或者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掂量一下劳动者的责任和使命,都会使节日过得更有意义,也符合庆祝劳动节的初衷。

    柏拉图言道:“劳动具有意义是永恒的真理。”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对人类社会而言,是存在的基础和手段。劳动如同神奇的魔杖,经它的点化,混沌鸿蒙演进到现代文明,茅庵草舍嬗变为高楼大厦,万里之遥即刻到达,浩瀚星空如同近邻,塞外大漠绿草如茵,荒原僻壤良田万顷。对个人而言,劳动是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直接动力,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歌德说:“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鲁迅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哲人们都一齐告诫世人:灵魂要净化,智慧要升华,体魄要强健,人格要健全,人性要完美,这一切都要必须在劳动中才能顺利实现,离开了劳动,将会一无所成,甚至连自己天然拥有的身躯都会弱不禁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更是奢望,成为人群中的“残次品”。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一些发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儿童六岁以上就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是很值得我们的社会警醒和个人深思的。

    劳动对个人而言,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人生远离颓废、空虚、无聊的不二法门,也是获得人生快乐和精神愉悦的唯一途径。“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哲学家休谟在300年前就做过这样的论述。成就感,充实感,才是人生至高无上的乐趣。试想想,耕种者面对田野稻翻金浪  果压绿枝;创作者遇见作品流芳天下,洛阳纸贵;育人者得知后生金榜题名,贤达有成;设计者看到产品市场风行,交口称赞,等等,该是何等的愉悦和幸福。为何学贯中西的学者还要活到老,学到老,一息尚存仍然笔耕不辍?为何富甲天下的富人还要勤操劳,苦经营,些小商机也不轻易放过?是因为他们品尝到了劳动的真谛,需要只有劳动才能实现的那种精神愉悦和人生乐趣。总之,劳动是神圣的,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但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出自个人的认知中,还是在别人的眼光里,劳动者不总是神圣的,也未必都能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唐人有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这位养蚕人泪流满面,肯定不以为自己的劳动多么神圣,要不咋会涕泪涟涟呢;宋人亦有诗“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粼粼居大厦”,那些能工巧匠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心灵里恐怕就只剩下悲哀叹息的份儿了。当年经常忆苦思甜,讲到旧社会的雇工“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还有近几年媒体披露的“黑砖窑”、“黑煤窑”,活生生的劳动者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这类劳动者恐怕毫无快乐可言,在雇主们眼里也一点都不神圣。

    在神圣面前,劳动和劳动者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奥妙在于劳动的意义或者价值具有双重的属性,即既有劳动者作为个人创造并能够享有的价值属性,当某一劳动所得不足以满足劳动者的动机目的之时,该劳动的意义对劳动者而言就会大打折扣。100多年前,洛杉矶的工人们日工作时间平均长达10小时以上,而收入却只够维持三餐之用,他们就不再信奉“劳动是项伟大的事业”,而爆发了集体大罢工。也有他人以及社会对这种价值的认可与赋予的属性。没有公众的认可,无人对劳动者的劳动埋单或喝彩,缺乏对劳动者的权益实现的保障,对劳动者而言,不能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回报,劳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能不能实现劳动者与劳动一样的神圣,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法律环境和劳动者本身的精神境界。如果经济萎缩、政治昏聩、法制缺失,或者劳动者不求进取,则很可能导致劳动者一方面痛恨劳动,另一方面为了生存又不得不从事令自己感到痛苦的工作。相反,如果象一位作家所形象描绘的那样:“一个银行营业员、一个护士、一个清洁工的微笑背后,都含蓄着很多东西:既有不低的工资作为生活支柱;又有法律为她们护身;政府一心一意为她们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她们尊重人的行为都能得到回报。”劳动者就会真正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充分体认到劳动的神圣。

    劳动神圣,是我们的真理性认识,劳动者神圣,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实现二者事实上的同一,就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如全社会能以热爱父母般的的真情热爱劳动,以尊重劳动的诚意尊重劳动者,并自觉用正确的价值观参与分享劳动价值,则个人身心无不康健,社会关系无不和谐,建设事业无往不胜,快乐和幸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