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路小雨

作者:陈绪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04-29 09:53

 

 

 

    五十多年的愿望,想去长沙韶山,走一趟红色之路,到儿时开口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地方去参观。今年四月,第五届海内外华语  文学创作笔会在湖南召开,作品有幸组委会提名,让我实现了这个心愿。

    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在我心里。四月十八日,乘大巴从长沙九所宾馆出发,约莫一个多小时,以毛氏命名的路边饭店不断映入眼帘,提示我韶山冲到了。下车有小雨,笔友们打着伞,我甘愿淋着雨,那感觉是清新虔诚,心情是爽快宁静,似乎原来全身存有的浮躁尘埃都随圣雨拍打而去。

    停车场泊满了车,我们在场外路边下车排队,雨虽然越下越大,可一拨又一拨的人群仍往这里潮向。近看,今天这里是一个举伞的世界超市;远看,这是一条雄壮健美而身无尽头的长龙,我们排在龙身中,瞅不见龙头也望不见龙尾,我想龙头一定是在最前面那里。这时过来了的几个游人对我们说:别排队了,离开红绳通道,从侧面可以直接到毛泽东旧居门口。可是队子里谁也没有出来,一位笔友轻声念到“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然后耳边仍是“唰唰哗哗”伞上的雨声。

    长龙在雨中缓缓的蠕动,大概一小时过去了,我们才移动到了“南岸私塾”。“这是毛泽东主席上过的学校”,我激动地大声呼出来。“哗”——大家都收起伞,“唰”——笔友们眼光瞬间朝右转向,此景恰似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动作是那样的整齐划一。谁也没有离开队伍出去观看,因为一离开就要重排队子,所以笔友与我的心情一样,专一尽早去哪日夜向往的地方。这时导游就介绍说:毛主席念完私垫后,1910年他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据说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抄写了一首《赠父诗》给他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救国之路。

    刹那间,我仿佛看到天上的雨,把塘边柳、屋旁树、韶山林好像泼了一身的绿,正滴着生机的翠,我才意识到有生命的元素注入。现在,这里胜过阿拉伯的麦加,到这里的游客无不怀着“朝圣”的心理。对我们这辈人来说,这种心理因素就更集聚,我们是唱东方红长大的一代,老辈人对毛泽东的感念更是刻骨铭心的。有一个年青的游客很郑重地说,他来韶山是奉了老父亲的再三嘱托,老人家要他向毛主席家里人(旧居)问好,代他向毛主席(铜像)三鞠躬。他说他父亲经常唱一首《红军想念毛泽东》的歌,也教他唱“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困难时想您有力量,胜利时想您心里明……”

    两个小时后,我终于看到了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门额“毛泽东同志故居”。凹形居室座落在一个由两道山梁拱卫的山岙里,青瓦土墙,一层结构,是普通的一幢江南农舍,是功能齐全的厅堂、厨房、卧室、加工房、酿酒间、粮仓、牛栏、猪圈等生产、生活设施。这是毛主席童年生活、学习过的老屋,而这简陋的老屋却孕育了一位改变历史进程的伟人。尤其哪挂着毛泽东六位为中国革命而献身的亲属遗照,在发黄的照片印迹中,向我们叙说着一段段烈士血洒中华的悲壮历史,也让我们感受到领袖的博大胸襟和无私无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亲眼让我明白而理解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伟人的理想、气度和付出。

     出了故居,雨就停了。翻滚的云海把天空拉得格外明净,金亮的太阳把大地晖得无比灿烂,翩姗的杜鹃把笑脸红得分外艳丽,山崖翕然,林鸣谷应,就连那呆板的青槐都好像要跃跃欲试而手舞足蹈。

    笔会长沙,小雨红路,虔诚圣地,感慨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