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点,再具体点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10-19 16:38
    近来涉猎了一些传统典籍,其中《弟子规》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是一个庞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包含了孝悌、谨信 、泛爱众等内容,如何让刚刚接受启蒙教育的学童们既懂得这些大道理,又能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本书堪称典范。全书都是体现儒家思想的日常行为要求,如讲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如讲谨原文: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具体到了只要照此办理就言行合规的地步。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但这部经世致用的经典,其内容非常具体,如启发人们虚心好学的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等,都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主流价值观,与其从经典著作到普及读物的内容都非常具体,便于男女老幼理解和践行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都迈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拼搏。需要探索思考的课题很多,教育引导民众的任务很重。但必须明白: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而言,当务之急是要他们明白自己该怎么办,该如何干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思想引导、或是工作部署,都要尽量少讲抽象的原则和虚空的大道理,多提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具体办法。我们有时抱怨会议过频过长,文件过多过滥,究其原因在于那里面所讲所写,真正管用的解决实际问题过少,操作性很差。一些永远都不会出错的原则话,走到哪里都能讲的套话,让普通劳动者听起来会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操作起来会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这类东西占据了有限的空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人们感到厌倦,甚至发出抱怨是必然的。
    用抽象的原则性的大道理去应对,还是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去指导,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事关事业的兴衰成败。管用的东西只能从实践中得来,但社会实践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可操作的东西只有认真向群众学习才能掌握,但学习群众需要低下身段。也就是说作到具体管用不是说功,而是做功。毛主席曾一针见血指出教条主义最“省事”,就是严厉批评出口必言马列主义,其实对中国革命一窍不通的那些人,他们上奉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示,熟读几本马列著作,就以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不下工夫深入民众研究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问题,结果使土地革命遭受严重挫折,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把善于“省事”的那类人比喻为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热讽他们 “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各类“省事”的行为予以怒斥,痛骂为“拿去喂狗,狗都不吃”。
   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活动,在具体化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翻开毛主席著作,就如同晴朗的夜空,漫天都是明亮闪烁的星斗。如论述战略战术要机动灵活,就有“敌进我退,敌退我攻,敌疲我打,敌住我扰”十六字诀加以具体化,好读好记,人人能用;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把要反对的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祥加列举,一目了然,过目难忘。毛主席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使工农大众知道为何要干,而且明了咋样去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警句;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这是号召。但我要说的是:离开具体化,就谈不上“实”,不能具体化,就挣不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