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者何为?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10-19 16:45
在古今中外哲人的眼里,孝敬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源,人其为人的标志。讲究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也是文明人类普世崇尚的价值观念。
作为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调整的对象是子女与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内涵是要求子女基于回报养育之恩,而自觉地对父母作出物质、精神或行为等方面的单向付出,并以父母是否感到满意为子女行孝与否的检验标准。概括地说,行孝就是以子女付出为前提,以父母心情愉悦为依归的生活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躬行孝道决不仅仅是给钱赠物,让父母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使父母感知到真诚的敬重,感觉到热切的爱意,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因此孝敬父母贵在精神赡养。
对父母要心存敬畏。《礼记》论述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把尊重父母视为行孝的最高境界。《论语》记载孔子回答子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如果对父母只是养活而不敬重,那就与狗马之类的低等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了。在孔子看来,对父母是否敬重,是人与兽的区别。敬重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的人生经历和长者地位。一些子女忽视两代人生存条件的巨大差异和自身步入人生的起点,自视比父母金钱广,知识多,地位高,就在父母面前妄自尊大,颐指气使;或者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少,就对父母横加指责,冷眼相看,都是不道德的。敬重父母就要尊重父母对自身生活方式的选择。一些子女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父母的意愿和感受很少考虑。如担心遗产分割或赡养负担,就对父母婚姻横加干涉阻扰,致使老人独守空房,寂寞难解;如为解决小家庭家务难题,强求母亲或父亲带孙子,做家务,致使老人失去本应享有的悠闲自得的晚年生活,这都是不明智的。要对父母尽到对尊者、长者的礼仪。尊敬是一种心理状态,必须通过约定俗成的形式即“仪”表现出来。文明社会的礼仪规范尽管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是以尊重对方,体现尊严为核心的。法国大作家司汤达说“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与长辈见面时先行问安,同行时让其在前,招待时请上坐,上好茶这些仪规,以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类古训,在父母面前都不应该抛至脑后,否则,起码是一个没有文明素养的人。
对父母要体贴入微。孝敬父母需要子女做到先父母之忧而忧,后父母之乐而乐。通过子女的真情奉献,使父母充分体验到天伦之乐和人间温情。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老莱子为躲避世乱自耕蒙山,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余岁还常穿五彩花衣,手持拨浪鼓象小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戏耍,为父母解闷,一次为双亲送水,进门跌跤伤腿,怕父母而索性趟在地上学婴孩哭泣,二老大笑,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让父母精神愉悦;东汉时江夏人黄香酷暑时为父亲扇凉枕席,严寒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他关怀父亲无微不至。成为千古传诵的“戏彩愉亲”和 “扇枕温衾”的孝行佳话。记得电视上演过一个以子女在母亲灵堂吊唁时的情景为内容的小品。当大儿一家奉上大彩电视模型的祭品时,女儿哭诉道:“可怜的妈呀,你以往守着黑白电视,孙子还总是与你抢看自己喜爱的节目,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然燃的看你喜欢的节目了”。当二儿子一家奉上洗衣机模型的祭品时,女儿哭诉道:“苦命的娘啊,你生前天天都要手洗一家人的衣服,双手发肿,腰酸腿软,现在你终于有了洗衣机了,可以减轻劳累了”。作品寓庄于谐,发人深思,足以令为人子者反躬自省。无论子女们面临着多大的生存压力,都不可为寻求帮助对父母无限索取,更不可忽视父母的生活需要和精神交流。要尽量多的为父母分担家务,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要经常问寒问暖,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要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父母相伴交流。在满填世事的心田里腾出空间,装进自己的父母,为父母安享晚年营造必要的条件。
对父母要满足期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以色列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所罗门有一句名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礼记》论孝也讲道:“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都认为子女有出息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子女奋发有为,使父母放得下心,能够如愿以偿,感到荣耀和满足,是孝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孟子在论孝时列举了不尽孝道的五种行为:“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意思是子女好逸恶劳,纵情声色,贪财自私,恃力称霸,导致养亲无力,甚至牵连父母,都是不讲孝道的表现。生活中的确是如此,儿女不争气是父母最大的心病,是对父母最大的精神折磨。儿女沉沦堕落,父母会颜面无光;儿女立身不稳,父母会寝食难安;儿女违法犯罪,父母会忧心如焚;儿女不求长进,父母会痛心疾首。因此,子女讲孝道,就要自强不息,树雄心,立壮志,走正道,不让父母为自己劳神费心,使父母在自己身上看到希望,感到自豪。
一言以蔽之:父母感到精神愉悦,是儿女的天职,也是行孝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