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接触了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得知港澳是珠江口外的两处弹丸之地,明末之后先后被西方列强掠占。自此花季少年天真无邪的心田里掀起了层层波澜,哀叹封建王朝的没落,愤恨丧权辱国的行为,仇视西方对我国的凌辱,对苦苦挣扎在资本主义主义制度下的港懊同胞更是充满了同情。
改革开放以后,港澳顿时热络了起来。深圳、珠海快速崛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港澳输入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功不可没;在我们内地,港澳同胞是最受欢迎的嘉宾,他们的钱袋子成为我们引进外资的首选对象。渐渐地,对港澳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既感几分神秘和困惑,又有油然而生的称赞和向往。
上个世纪末期,港澳先后回归祖国怀抱。电视频幕显示维多利亚海湾和凼仔岛上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和葡萄牙的红绿旗黯然降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历史性画面的同时,就是举国欢腾,万民同庆的欢庆场面,那种由自豪、欢欣和激动交织而成的亢奋,难以用语言形容。何时踏上已属于自己的陌生国土,到港澳去走走看看?萌生了这样希望。港澳这两位长期流落海外的游子,现在“衣锦还乡”了,是否还染就了与祖国大家庭不同的个性?亦想探个究竟。随着岁月的流逝,希望逐渐演变成了热切的渴望。
正是杜鹃花红,江南草长的季春孟夏之季,久盼的机会终于来临,单位决定让我参加到港澳的学习考察活动。朝发安康,夕至深圳口岸。次日清晨,落马洲口岸如潮人流,络绎不绝,我们就从这里办理出关手续。上下几道电梯,经过几个检验窗口,换乘几次客车,终于踏上了香港土地。
啊,梦牵魂绕的香港,如同一位从未谋面的亲人,骤然间站到了面前,来不及问寒问暖,只能粗略的打量她的形象。这里山峦起伏,几乎看不见平川,车靠左行,公路路面不宽,但平整通畅,车流量很大,但未遇堵车;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楼台房舍绿荫掩映。大巴在林荫中急速穿行约一小时,就穿过了维多利亚湾海底隧道,来到了香港回归纪念塔下。环顾四周,维多利亚海湾波涛不惊,船艇穿梭;两岸群楼摩天,各呈秀姿;大道车流奔腾,不闻笛声;
所遇芸芸人群,行色匆匆,从容淡定;一派国际化大城市特有的风貌。晚上有幸乘游船夜游海湾,浪剪梨花,风送海味。但见两岸高楼大厦变成了晶莹剃透的耸天光柱,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座座楼影倒映海底,恍若船行楼上,让人不知今夕何夕,身处人间天上何处。宛然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光色交织的乾坤。人们称香港为祖国南疆一颗熣灿的明珠,面对此景,方知并非文人墨客的夸张。
久闻香港是购物天堂,出发前自己在谋划,朋友也相托,着实准备过一把购物瘾。一大早就赶到位于中环的几个著名商场,但见高楼入云端,楼楼有通道连接贯通,层层都是不同类别的商场。在里面,估计一整天也转悠不过来。进去后虽如同进入迷宫,但随时随地抬头都能见到去电梯出入口、洗手间的指示牌,每层楼转脚处也有确定自己所处具体位置的显示器,不用担心摸不着北;商场装饰富丽堂皇,商品多是世界名牌,布放十分考究,一般一个橱窗里只有一两件商品,通过橱窗的灯光色彩和造型装饰,能把商品的审美价值和环境形象充分烘托出来;服务人员女的楚楚动人,男的英俊潇洒,都笑容可掬,热情周到;有人说在香港商场挑选是欣赏,流览是娱乐,购物是享受,到此才见所言不虚。见到几件心仪的物品,开口问价,方知囊中羞涩。若视同参观世界名牌博览,体验高档购物环境,几小时转悠也是很有价值的。到了女人街等购物区,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吃的穿的用的各类商品或临街摆,或架上挂,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众多购物者大包小包或手中提,或肩上垮,来往穿梭。要不是耳边粤语声声,榴莲、菠萝蜜等水果气味扑鼻而来,还以为是在武汉的汉正街。很多内地游客和当地普通居民大多在这类商铺满足购物欲,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都说港澳是高消费城市,也不尽然。街面有各种10元一大杯现榨的果汁,既解渴又饱口福, 20元一份的各类快餐即便当又实惠。一次,我走进一家餐厅,环境清雅,桌桌满座,老板娘笑容可掬,自我介绍来自湖南邵阳。15元一大碗扯面,拌和的猪头肉片足有三四两,还有不少青菜。知我们是陕西客人,喜食酸辣口味,特意加了油泼辣椒,另摆放辣味酱,让我们有滋有味的享用了一餐家乡风味。其实,不用担心吃不惯,所见餐厅的菜谱上都有各式川味供顾客选择。傍晚之后,各类酒巴顿时热闹起来。我们随意走进一家,烛火摇红,人影晃动,英语,日语,汉语粤语方言不绝于耳,普通话也可与老板和服务生顺畅交流。顾客或相视而坐,低声细语交谈,或高坐巴台,漫不经心品酒,或手持酒杯,游来走去。人多不感觉拥挤,语杂不闻见喧哗,气氛朦胧中带着温馨,场景热闹中体现安静,的确是放松心境,交朋会友,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我们花费不到百元,点了酒水和小吃,占据一席,足足呆了三个多小时,充分感受了港澳普通人群的夜生活风情。
港澳街道较窄较短,转弯多,坡度变化大,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很少见到交通警察现场指挥疏导,车辆行人自觉视红绿灯通行。晚上见一群少年候立街面,尽管当时车行道上无车辆通行,直到行人通行指示灯绿光闪烁,他们才快步过街。交通十分便捷顺畅,花两元钱乘有轨电车,可以从起点坐到终点,饱览市容;地铁四通八达,乘坐时车厢信号灯会动态显示整条线路的情况,当前所处的具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站时,或到某大厦,某街道,或转乘某路车,标示得一目了然,既就是初来乍到,也有熟门熟路之感。街道及公共场所很少见环卫人员打扫,但十分整洁。一整天下来,未见有果皮、纸屑、烟头等杂物。据说乱扔杂物或随地吐唾,罚款动輒以千计。是在严管重罚下应验了“黄荆条下出好人”的古训,或是现代文明对人具有“江南为橘,江北为枳”的强大造化之力?实在是耐人寻味。
港澳地域狭小,人口密度极高,寸土寸金,地价昂贵。香港许多街区都是填海造就而成。但大片大片的山地都保留了原始植被生态,未见裸露闲置的土地。澳门仅有区区一个半岛和两个小离岛,加上不间断填海造陆,也只有26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承载了40万余居民,但路环岛却基本没有开发,仍然满目青翠,植被丰貌,保留着自然生态。我向一位当地的导游小姐打听这是为何,她向我侃侃而谈起来,说地可以在海上造出来,但自然生态毁掉了就难以恢复;我们需要高楼大厦,但也离不开鸟语花香。我们人类要生存,也要给野生动物留下生存空间,澳门如没有路环岛的自然生态,就很不完整。导游小姐的一席话,使我对港澳人的生存理念有了新的认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说话间,不觉就到了位于路环岛南端的著名旅游胜地黑沙滩。这里柔浪抚岸,游人如织。不禁跳下大巴,踏进海滩,直奔久违的大海。噫,脚下的沙滩怎么是黄褐色的,不是称之为黑沙滩么,导游小姐告诉我,这是流经这里的内陆河水所致,这里的沙滩原本就是黑的。放眼望去,近岸的海水远没有我在三亚见到的那样碧蓝。
几天转瞬间即逝。一个细雨纷纷的日子,我迈进了珠海,回到了内陆,椰风扑面,木棉花红,入耳语音,目扫服饰,感悟文化氛围,并无离境出境的差别之感。
港澳之行由向往变成了现实,所见所闻,仅是浮光掠影。思虑所及,有两点无法忘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无外力所能征服和改变;港澳弹丸之地,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颇具活力的独立经济体,肯定有值得我们内陆认真探究并加以借鉴的东西。短短数日,对香港澳门的繁荣和发展起实质性作用的内容,还观察得很肤浅,思考得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