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烈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11-01 15:32

    高中阶段教育是通向高等学府和步入社会的桥梁,寄托着家长、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统揽,以着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目标,修订规划,调整思路,解决问题,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第一,突破发展要解放思想,树立大局观念。整合高中教育资源,上规模、上档次,“有学上”和“上好学”同步走,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和农村生源减少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做好全市高中布局调整工作。经过五年左右的调整,全市普通高中保持在25所左右,即30万人口以下的县保留县城高中,逐步撤并农村高中,31万至45万人口的县各办两所(1县城1农村),中心城市所在地举办12所左右(汉滨区保留5所,市直2所,民办5所),按“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聚集项目、集中资金、集合力量,切实加快拟保留学校建设步伐,达到规模和效益的统一。
    第二,均衡发展要抢抓机遇,树立标准意识。按省市标准化学校创建标准和陕西省普高、职高发展水平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均衡学校建设,均衡资源配置,均衡师资配备,努力办好每所学校。
    第三,内涵发展要建好队伍,强化管理,创建特色。首先重点建好三支队伍,即校长、教师、教研队伍,要通过公开招聘,打造一支“敢负责任、认真执着、注重细节、激情永驻、以身作则、善管善教”的校长队伍;通过创新补充机制、交流机制、激励机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师进步平台,优化教师结构,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落实教师待遇,鼓励年轻教师脱颖而出;通过健全机构、创设条件、加强交流,抓好教研员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区域内骨干教师的交流。其次,要加强管理,在规范、民主、科学上做文章,既讲精细化,又讲人性化,积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六个转变:①实现由行政管理向思想管理转变;②实现由人为管理向民主管理转变;③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④实现由关注重点班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⑤实现由关注升学率向全面科学追求升学率转变;⑥实现由优化资源配置向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转变。其三,要打造特色。各校要以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优势和办学传统,去发现、培育、发展、巩固自己的特色,如管理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等,将办学特色融入日常管理中,做到无特色要创特色,无长处树长处,增强办学底蕴,打造学校品牌。
    第四,协调发展做到普高与职高发展要协调,规模要协调,招生要协调,市区办学要协调。为改变职教弱势状况,一要在全市营造一个重视、关心、支持职教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加强对规划的统筹,对政策的统筹,对市区办学的统筹,对经费的统筹,督促有关行业履行发展职教的职责,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学校征地建设、水电增容、基建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实体办学机构,鼓励优质职校兼并薄弱校,或重点职校带动薄弱校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库,为集团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四要重视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第五,持续发展要在政策投入、办学活力上下功夫。一是投入要有硬措施,发展要有硬政策,债务化解要列入日程。同时要赋于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如选人用人权、经费包总干、弹性编制管理、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改革分配制度等,职称、工资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有贡献的人员倾斜。二是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要强管理上水平抓质量,动员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三是明确办学职能,实施素质教育。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本质,基础教育职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行为习惯素养和文化知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素质基础,为学生健康全面成长铺平道路。基础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对学生不抱怨、不嫌弃、不放弃。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立足能力为出发点,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要革除目前太正规、太系统、模式化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益,为学生创造“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氛围。四是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对县区教育工作督导内容,同时实施好三年一轮的对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工作。五是市上三个一百万人口布局一旦决策,中心城市意味着要有三分之一的教育资源(校园、校舍、设施、师资等),一定要超前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