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山川秀美的壮丽画卷

——安康市政协建言“美好安康”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2-08-28 22:35

       阅毕市政协报送的《生态安康建设综合调研报告》,市委书记方伟峰欣然批示:“这个调研报告下了很大功夫,情况清,方向明,建议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并指示市政府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以此报告为蓝本,起草生态安康建设的决定,经市委常委会审定后下发。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是政协履职水平和实效的主要标志;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表明市政协历时五个月的调研活动富有成效,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又勾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第三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美好安康的战略决策,把生态安康作为全面建设美好安康的首要任务。年初,市政协主动承担了生态安康建设这个全市重点调研课题。市政协主席邹明亲自挂帅,常务副主席龚光喜亲自上手,市县区联动,相关单位参与,紧扣生态建设相关的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开发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城市绿化建设、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八个专题,先后深入宁陕、石泉、旬阳等五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视察,面对面座谈讨论,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8份,综合调研报告1份,在市政协三届八次常委会议上进行了专题协商。
      市政协在清楚认识安康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设美好安康的具体目标任务:把森林绿化做实,实现森林覆盖率70%以上,林业总产值达120亿以上。使安康的整体森林绿化水平为全国最好区域之一;重点区域森林生态状况全省最优,中心城市和九县城直观绿地最多。把循环经济做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倡导绿色消费;以循环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支撑,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以上,二产占比上升到50%左右,三产占比上升到40%以上。把人居环境做靓,空气、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社会公众对市容环境满意率分别达90%以上,城市化水平55%以上,全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把安康建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秀美城市和最美乡村;把汉江水质做优,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以上。把灾害防控做好,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对人类的破坏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目标已经明确,实现途径最为关键。市政协提出了六条建设生态安康的具体对策建议。
      强化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制订加强生态安康建设的决定或实施意见,进一步统一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成立生态安康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订《生态安康建设发展规划》,并经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统筹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开发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城市绿化建设、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管理等十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分阶段确定目标任务,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做到保护优先。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做好汉江综合整治,不得在支流新开小水电站项目,加快引汉济月工程前期工作,解决月河水量不足和水质下降问题;严格河堤修建工程审批制度,禁止以修建河堤为由扩大土地使用面积,禁止乱采乱挖砂石料,侵占河床;严禁滥捕滥捞行为,修复汉江、瀛湖等退化水生态系统;完善水生态和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和制度体系建设。减少使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对大型养殖企业的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化处理,全面降低和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以工、矿企业污染场地为重点,加大土壤污染检测,建立土壤风险评价、管理和应急体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彻底消除灾害隐患;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本地自然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的保护;严禁在秦岭禁止开发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流滩涂湿地保护区、城市规划区等区域内开发建设影响生态的各类项目;从2015年起,实施PM2.5和臭氧监测。
      发展循环经济。安康高新技术开发区、恒口示范区和县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着眼于循环发展,努力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七化”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突出“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建设,着力打造巴山生态休闲游、秦岭森林度假游、汉水风情体验游、田园风光乡村游四大特色旅游板块,叫响“汉水秦巴秀、自在安康游”生态旅游品牌,把安康旅游融入全国旅游大市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资源流转,鼓励社会资本流向林业产业和山林经济,提高林业产业整体功能和经济效益,使山林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大幅提升。
      加快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是生态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城市景观中引入自然山水,形成绿色环绕、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脚下有水、抬头见绿的山水园林城市效果;加强重点集镇、村庄生态建设,集镇和村庄建设要科学规划,把生态系统纳入规范管理的主要内容,保证生态环境和绿地系统建设投入;以全民环境文明习惯养成为重点,提升文明素质,以“双创”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生态发展道路,使生态文明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体育馆、学校校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宣传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引导人们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选择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出行。
完善生态保障体系。建立长期的生态投入机制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标准,明晰考核办法,夯实管理责任,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大环保、农林水、国土、公安等部门的生态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规违法行为。

      市政协的专题调研,是目前最为系统深入研究安康生态建设的活动,《生态安康建设综合调研报告》凝聚了市政协全体委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智慧,描绘了一幅建设生态安康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