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安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重大决策,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创新履职途径,采取市县区政协联动,主管部门、政协组织和专家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就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生态安康、搞好扶贫开发、推进月河川道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安康文化大繁荣等美好安康建设相关重大课题,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提出了深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让居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
“十一五” 以来,全市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8.0%和17.2%,高出全省4.3和2.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态势如何保持下去?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居民收入整体水平偏低,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城乡和行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如何破解居民收入“三低一大”难题?
面临的难题必须破解,较高的收入增速必须保持。对此,市政协能够而且必须有所作为。
春节刚过,邹明主席就召开主席会议商定调研课题,组织参调人力,下达调研任务。徐铁军副主席带领调研组,先后深入白河、镇坪、旬阳等县乡村社区和兴科房建等企业座谈,全市各县区政协,以及市发改委、统计局等十余个相关部门,也围绕居民增收课题同步开展了专题调研。提交的近20份调研报告,从县域、主管系统和行业等不同层面,多角度解析和探讨了让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的问题,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对影响我市居民增收的相关因素,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调研,市政协对我市居民增收路上的“拦路虎”,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安康人均耕地只有0.8亩,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且有22.6万户88万人居住坡陡壤瘠的中高山区,经常遭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扰,常年因灾返贫率在40%左右。安康境内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对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传统产业上。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7.13亿元,仅占全市GDP的31.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余个百分点,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难以与市场高效对接,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弱。劳动力资源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二难”并存,转移性收入因受政策空间的制约,期望值不宜过高。
对确保持续增收做到了良策在胸。 针对影响增收的相关因素,市政协提出了实现居民持续增收的七条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安康火电厂一期、金属镍产业循环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依托大企业、大项目、产业园区建设做好配套服务,带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的关联产业;发挥地域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富硒食品加工基地,打造安康丝绸和秦巴医药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新型建材、无机化工、金属采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物流、餐饮、旅游、商贸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着力提升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壮大经济实力。
2、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自主创业。把在城镇创办民办创业园区作为推动全民创业的抓手,在各县城以及资源、交通等支撑条件较为优越的村镇,集中规划创业园区,鼓励、吸引和支持有条件的居民在园区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和小微企业;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和支持个体资本、个体经营实体进入。凡申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律不受注册资(本)金限制。允许农民以承包土地或者山林经营权出资办企业,允许普通合伙人以劳务、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出资设立合伙企业,鼓励银行和中小企业开展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进行融资,市、县区都要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
3、要以既增产又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构建畜牧养殖和深加工产业体系,推广绿色养殖和综合生态渔业技术,推进水产品冷藏、运输、包装和深加工建设。深化土地山林流转机制改革,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促进土地山林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要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壮大农产品营销主体,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
4、认真落实国家《新十年扶贫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大力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资源,将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与全市整体经济发展相结合,集中资源,综合开发,实现面上整体推进。有针对性的实施避灾扶贫搬迁、贫困户增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式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六大工程,统筹解决贫困问题,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5、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用工需求对接起来,使经过培训的劳动者在规模、结构上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缓解就业压力。
6、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中省出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增资政策和提高福利政策,按照“提低,扩中,调高”的思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7、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列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制定更加系统的、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产业扶持、项目引导、信息服务等力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到城乡居民增收目标如期实现。
对如何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做到了及时协商建言。
市政协召开三届三次常委会,就居民增收问题与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协商;及时向市委报送了常委会形成的决议。建议市委市政府采纳政协所提建议,努力实现“十二五”时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将达到29500元和8000元左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的目标。
政协的建议,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得到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