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人代会、政协会上不曾降温的热点话题之一,就是公款吃喝问题,九三学社中央列举的数据是: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达3000亿元以上。这个全国人均240元的惊人公款吃喝额度,如果全吃喝进了餐者的胃囊,满足了衮衮诸公营养之需,倒也不妨作人性化的解读;可据近期中央电视台对“舌尖上的浪费”做的报道,时下一年餐桌上倒进垃圾桶的饭菜,足够两亿多人一年的营养需求。在一个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贫富差距巨大得惊人的国度里,这种奢靡之风不能不令人瞩目惊心,如此挥霍无度真是骇人听闻。
存在这种社会病态,的确让人费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就包括蔑视暴殄天物和倡导节用省费,克勤克俭成为国人有史以来崇尚的美德。经史子集以及各类蒙学读物中,劝人勤劳节俭的比比皆是,朱柏庐《治家格言》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名言警句,至今还每每在大堂之上相见。这些引以为荣的民族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何不能使其灵魂受到熏染和陶冶?
具有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的我国,最善于记载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据史载:商纣王酒池肉林,纸醉金迷,断送了商汤的江山。隋炀帝奢侈腐化,大兴土木,最终国破人亡。唐玄宗沉溺酒色,荒淫无度,招致了“安史之乱”, 致使唐朝盛世一去不返。而秦穆公因信奉“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勤俭治国,秦终得一统天下。汉文帝以崇尚节俭,力戒奢侈,遂有“文景之治”,等等。晚唐诗人李商隐为此以史诗做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结论。这些耳熟能详的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为何不能使人受到启迪和警示?
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执政,反对腐败奢侈,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执政理念。对公款吃喝,从中央到地方不知发了多少个文件,下了多少个禁令,并且不断上升为系列化的党纪国法和社会规范,成为时下各类公文和讲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用语,触“底线”受到媒体曝光的人和事也几乎日有所闻。为何做不到令行禁止,“舌尖上的腐败”这类人人喊打的鼠辈,还能在法纪政令这群虎猫面前鼠害为患?
我们居住在地球村里,仅从每年旅游靡费公款数千亿元的事实就可推定,不少人已经周游列国,应当知晓西方文明国家如何吃喝宴请。据网上公开的信息,国家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出访美国期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共进晚餐,盖茨只准备了区区三道简单菜点:前菜,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华盛顿州产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配大虾任选其一;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我们自信有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魄力和胸襟,又有那么多耳濡目染的机遇,为何在台面上见不到多少西方宴请文明的影子?
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吃得健康是时尚追求。当下,能够体现高档次,能大把烧钱的名贵海鲜和酒水之类,仅从世界上的年生产量和国人餐桌上的年消费量的简单对比中,就能推断高消费中几乎逃不掉把假冒伪劣食品装进肚皮的命运,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的“燕窝造假”、“鱼翅造假”等,揭露的问题,应当能使享用过的人心有余悸。近几年大众媒体的健康养生栏目和政府进行的公众健康教育,都告诫我们:白酒类几乎没有营养成分,燕窝鲍翅之类名贵食材,并没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营养成分,当下日趋严重的血压、血糖、血脂“三高”问题与营养过剩密切相关。这些与个人活命有直接影响的常识人人明白,为何总有那么多人飞蛾扑火,花钱买罪受,视自己的健康如儿戏呢?
综上可知,舌尖上的腐败奢靡现象,为国力所不支,法纪所不容,道德所不齿,民众所不忍。然而,有条件享用公款吃喝或用公款宴请的,主体必定是权力场中之人,而能够一掷千金为一饭的食客,大多肯定也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都是当今社会的精英呐,这类道理和事实难道精英们浑然不知吗?非也,他们都心知肚明,甚至可以就此著述长篇大论,演讲滔滔不绝。但奇怪的是,竟然中外美德熏陶不了,党纪国法禁止不住,万千教训警示不醒,明知不可为非为之不可,陷于了“狄更斯悖论”而不能自拔,其中一些人眼睁睁看着自己沉沦为饕餮一族,蜕变为奢靡之风的始作俑者。这世界是不是疯狂了?
世界还是十分正常的,只有世界上的人有些癫狂。当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一些人心理就开始扭曲,或者原本就已变态的心理逐渐表露出来,就要经常找找高高在上的感觉,就要不时显摆露威,在衣食住行诸方面都要显示出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的华贵。神话中那些文臣武将,连凡间的骏马都不骑,要骑老虎、坐麒麟、乘蛟龙等人间没有的神兽,要饮琼浆玉液之类只有仙界才有的珍馐,要不咋会显示出神仙的威仪呢。同理,贵为官员或者富为财主,能与普通大众一般消费吗,上级与下级之间能在享受规格上等同吗,如不处处体现出区别,岂不降尊纡贵,有失体面,成何体统?传统文化中的这类腐朽成分根深蒂固,从未被扬弃干净,可以不夸张的说,早已浸润在国人的人性之中了。宴请越奢华,请者哪怕是寅支卯粮,愈觉得脸面有光,美其名曰穷一世不穷一时;被请者哪怕滴酒不沾,手不动箸,愈觉得受到了大大的尊敬,所谓,佛争一炷香,人敬人高。于是舌尖上的东西就远远背离了生理的本能需求,而脱变为尊重程度的标尺,身份地位的表征,输送敬意的载体,扩充人脉的平台。世风如此,即就是出于谋发展谋民利的公心,也认为在有求者身上花费花费,争取到大的投资项目或者政策优惠,纵然浪费点酒饭,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舍不孩子套不住狼啊。公款吃喝当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酒桌上谈工作,吃喝中建联系,就这样从阴暗的台下高调的窜到了五光十色的大舞台。至于宴会花的什么钱,有没有出现浪费,于德于法有无挂碍这些问题,压根儿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好与坏、对与错、荣与辱之类问题,谁还能说得清楚,又有谁还愿意弄个明白。
于是,权利这根魔杖就把社会咒进了“狄更斯悖论”陷阱,《韩非子.二柄篇》载: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尹文子.大道篇》载 “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这些史实都明白无误的告诉世人,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何公款吃喝等腐败奢靡之风屡禁不止,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恐怕病根就在有能力和条件影响社会的一些人特权观念阴魂不散,不拒绝被人供奉,喜好奢糜的生活方式。
可见,“舌尖上的问题”解决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施展下列三招之一,就会立竿见影,并能一劳永逸。一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是被宴请者,遇见奢糜浪费,能够停杯投箸,佛袖而去。三是所有的公款吃喝,都把日期、地点、参加人,酒菜名称,价款等内容一一公布,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寸口吃断江山。这句仿佛有危言耸听之嫌的古语,期望不要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