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针对全市青少年体质下降、体育活动时间减少和体育教学强度降低等问题,在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体质的建议》。市教育局、体育局接到提案协同办理,为增强青少年体质付真情、办实事、收实效。
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市教育、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上提出的“举省一致,体教结合,构建三级四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召开了全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暨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安康市加强学校体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实施方案》。同时,抓紧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市体育中心建立了1所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在武术、田径、跆拳道、乒乓球、游泳等10个项目上配备了专职教练,常年为全市有体育特长、有培养条件、有运动爱好的广大青少年提供系统训练和竞技指导,为我市参加省运会年度赛培养运动员,并将许多优秀后备人才输送给省级体校和运动队,涌现出了成龙、汪林平两位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多名运动员在省级和国家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推进“体教结合”,加强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壹在全市12所学校建立了市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为了大力推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市体育局联合市教育局举办标准化高中篮球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先后有近万名中、小学生作为比赛选手参加了这两项赛事,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举办全市运动会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发挥了明显成效。各县区教育体育局和基层中、小学校每年也相继组织了各类田径、球类或趣味运动会,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提升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的积极性。基本形成了通过竞赛带动训练,通过训练带动锻炼,通过锻炼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现的良性循环。
为了创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探索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育、体育部门按照《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的要求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和部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市一小开展的花样跳绳教学和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将太极拳项目列入体育教学的选学科目,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为创新学校体育教育作出了有益尝试。
为了切实加强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仅仅一年市体育局就在各县区实施了10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20个城市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102个村级农民建设工程,4个全民健身示范带工程,1个全民健身中心项目,1个体育公园项目,1个雪炭工程项目和2个县级公共体育场建设项目,累计争取投资1400多万元,为基层单位,特别是镇、办、农村和城市社区群众休闲健身的主要公共场所配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漫步机等健身器材,将受众定位为老年人、妇女和青少年,丰富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体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