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厚德载福这句成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当领导的人所青睐,写成横扁或条幅,悬挂室内,作为座右铭,时刻玩味,警示自己。这反映出道德修养被重视,社会风尚在好转。
“厚德载福”是从“厚德载物”的成语演化而来的。厚德载物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承载万物,担当重任。联系到《国语•晋语六》中说的:“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得者众,必自伤也”,这就变成了厚德载福。这两个成语只有一字之别,但都讲得通,都在流行于世,都在被人们使用。
这里对厚德载福作一番逐字推敲,看看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意思。
“厚”字,若作名词用,就是深厚、宽厚;若当动词讲,就是积累、储蓄。
“德”字,即道德。佛法中将它分为两种:一种叫功德,功德的果报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一种叫福德,福德的果报在“三界”以内。行善才能积德,所积之德是属于功德或是属于福德,分界线是什么?是自净其意。就是说,如果在行善当中又能清除掉自己的私心,就是修功德;反之,如果在行善当中还夹杂有私心,就是修福德。两种修善的思想境界不一样。
“载”字,是承载、担当的意思。福与德如影随形,有德必生福。为何厚德能载福?这是由于因果规律在起主宰和支配的作用。
“福”字,就是福报。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清福。清福是出世间福,出世间福是永久的,享无止境,亦无堕落;另一种是洪福。洪福是世间福,世间福是暂时的,享有止境,若享福之时制造恶业,福尽还会堕落。
清楚了“厚德载福”这个成语的含义,又该如何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呢?
一,要深信因果规律
只要一谈到因果报应,常常会被人们说成是“佛教迷信”。这是在乱贴标签,乱扣帽子。佛教把这叫做拨无因果,拨是否定,就是否定因果,否定因果是一种空见,其危害甚大。佛经中说:“宁取有见如须弥山,不取空见如芥子许”;“拨无因果,断灭善根”。私欲膨胀,道德沦丧,为非作歹,肆无忌惮,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就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相信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这是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其实就是由因生果,“因缘”是因,“生法”是果,因果寓于一切事物之中,因果规律是支配因缘聚散、万物生灭的内在力量。唯物辩证法也讲因果,因果是哲学的“五对范畴”之一,并认为:没有原因的结果与不产生结果的原因,都是不存在的。
当然,佛法与唯物辩证法也有不同之处,唯物辩证法讲的是“现世因果”,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三世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人类看因果报应,由于只能眼见此生此世,看不见隔世的因果联系,对一时“小人得逞,君子落魄” 的现象想不通,因此怀疑因果论。因果不容置疑,三世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不是本文所要回答的。权且相信,不会有错。世界上的一切宗教都认为有今生来世,而且被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和研究所证实。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当前,不少腐败分子,包括苍蝇、老虎,纷纷被“双开”查办,绳之以法,实在是大快人心事。这是強化反腐力度之举,同时也是因果报应的实证。
人们常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贼不打,三年自招”;“冥冥之中,似有神灵”;“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这皆是对因果报应观点的表述。干坏事,休存侥幸心理,即使一时逃脱了党纪国法的制裁,也逃脱不了因果报应。不由得你不相信!
二,要正确对待福报
这里谈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求福?二是如何享福?
第一个问题,求福要走正道。世间有很多人都希望有“福禄寿财”,但又很少有人遵循因果法则去实现这个愿望。例如:烧香叩头,打卦算命,看相测字,推演八字,观看风水,选择吉日,等等。这些都是南辕北辙,无异于缘木求鱼。事实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福禍全在于自心。什么是求福的正道?首先要修“因”,有因才有果,不可能天上掉馅饼,福报凭空而来;其次根据“同类因,生同类果”的因果法则,要发善心,做善事,求善报。若果一边干坏事,一边求神灵保佑、天官赐福,就好似种苦瓜却想吃甜瓜,是痴心妄想。
第二个问题,享福要有智慧。智慧表现在哪些地方?一是要知足。知足常乐,常乐长寿。不知足就会起贪心,有贪心则会由福转禍。“贪”如手持火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二是要惜福。修福好似是在银行存款,享福好似是在银行取款,存入的少,提用的多,终有“透支”之日,只有一面开源,一面节流,处理好修福、积福、惜福、享福之间的关系,才会越积越多。我还看过别人写的一本研究“如何享福”的书,“福禄寿财” 四项假定总分为100,这是固定的,每一项平均25分。如果你享福过了头,比如“福禄财”三项占到90分,寿命就要减少,只剩下10分了。三是要以福造福。有福报的人,相当数量的是当官握权之人。应以手中的权力为民服务,造福人类。而不可以权谋私,制造恶业,要避免福尽堕落。
三,要提高慎独能力
何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性,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去行动,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的事。
慎独能与“厚德载福”扯上什么关系?慎独的实质是内省,是修心,是降伏妄心,是自净其意。由于心念决定行为,是行为先导。只有发善心,才会有善行。因此,善心是“积德修福”之根,修心是“积德修福”之始。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人物很重视慎独,自觉践行,他们的事迹流芳百世。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慎独”很少提及,这种精神也被淡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追逐个人利益,心情日益浮燥,自省能力缺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是,看不到自己的不是。二是不相信有“三世”因果。认为人生只有一世,碰巧来此世上,要尽情享乐,潇洒走一回。还有,现代“两面人”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他们台上是人,台下是鬼;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类现象源于他们只畏惧党纪国法,而不相信有因果报应。
在人们中,特别是在官员中提倡慎独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从个人而言,慎独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时时慎独,才能升华思想境界,提高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慎独是以深信因果为思想基础的,只有深信因果,深信释迦牟尼揭示的事实真相,就会在“五欲六尘” 的环境下,自觉坚持做人原则,守住道德底线,起码不堕恶道,不失人身。
从社会而言,慎独对净化人心,促进风气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因为,境由心造,心净则囯土净。《维摩诘经》中说:“如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只有把“心”修理好了,必然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生存环境的改善。
从制度而言,提倡慎独与強化监督相得益彰。这两者一个是修心,一个是戒行,是治本和治标的关系。就好似成佛要有三个层次的觉悟:慎独是“自觉”,监督是“觉他”,自觉加上觉他,才算觉行圆满,才是佛的觉悟。由于慎独的自觉性来自于对因果报应的深信不疑,因此,要让因果报应的思想深入人心,要大力倡导慎独精神。
二○一四年二月二日(甲午年正月初三)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