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产业持续低迷、南水北调水源保护、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等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旬阳县工业经济呈现的“微增长”状态,破解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滞后和服务环境欠佳等难题,以此推动旬阳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旬阳对全市发展贡献率已迫在眉睫。按照旬阳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调研组自3月以来,先后深入到全县东区、南区、北区的部分矿产、化工、制造、食品等工业企业及相关部门、镇,采取实地调研、书面调研、座谈交流、听取汇报和到白河县考察等方式,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旬阳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旬阳县坚持“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域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烟草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制品、水电能源等六大工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是县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攀升。2014年,旬阳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0.6亿元,同比增长21.57%,全县工业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48.21%。2012、2013、201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6.54亿元、47.07亿元、54.18亿元,增速分别为 26.7% 、23.8%、17.1% ,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旬阳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3.5%,排名全市第二。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已达50户,2014年实现产值132.92亿元,同比增长22.55%。二是县域工业经济集中度较高。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县域工业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向园区集中,其中,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是省政府批准的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目前,园区现有工业企业230家,其中规模企业21家,园区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120.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1%。三是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近三年来,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4个,引进合同资金127.5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33个。
二、旬阳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旬阳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工业经济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总量虚高。调研中发现,2014年仅规模以上企业就有近20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实际正常生产的企业产值与上报数值也有较大出入。二是产业层次较低。目前全县六大支柱工业大多数都集中在原料加工上,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层次低,整体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三是结构不合理。在现有六大支柱工业中,以矿产业为主体的新型材料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4%,在日益趋紧的资源约束和日益严格的环保限制等情况下,矿产独大的局面难以为继,风险很大,亟待转型升级。四是产业关联度不高。工业企业小而散,尚未形成抱团发展、上下游关联的浓厚氛围。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科技研发投入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处于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创新投资风险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三是缺乏人才智力支持。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产品研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普遍匮乏。
(三)投资环境令人堪忧。一是项目落地阻力大。部分群众对企业征占地补偿期望值过高,动辄无理阻挠,致使新建或改扩建项目进地难、实施难,如旬阳县油桐产业龙头企业明文油脂公司5万吨鲜桐加工项目已取得土地批复,但历时3年至今仍无法进地;广誉远、博森等生物医药方面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也因土地问题无法推进。二是部门协作不力。部分部门之间存在办事相互推诿、变相刁难、各自为尊、协作不够等问题,使县委、政府议定事项得不到全面落实,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等问题,缺乏有震慑力的问责处置措施。三是基础设施存“硬伤”。现有两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为企业提供建设用地达不到“三通一平”基本要求,而且工业用地价格偏高,生产建设用地储备不足,致使旬阳县工业发展的硬环境已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四是企业融资制约多。融资渠道不畅,担保约束限制,缺少发展资金成为困扰企业转型的一大难题。
(四)服务机制亟待完善。一是整合机制不强。工业在全县总体工作摆布、领导力量投入、业务骨干配备、项目资金倾斜上严重不足,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倾力支持工业意识,对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责任感和主动性不强,齐心协力帮促企业转型发展的合力还未形成。二是服务转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完善。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周边县区优惠政策及招商条件的改善,旬阳县投资“洼地”效应正在弱化,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亟需进一步完善。三是监管引导不力。对私营企业监管、教育引导、培训不够,一些企业存在投机短视、盲目投资等行为,如恒源生化、羊山清泉等发展潜力及前景较好的企业,现已经面临停产、夭折的困境。
三、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旬阳县工业转型升级具备的诸多机遇:从政策层面看,随着国家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主体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南水北调水源地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从交通条件看,今年旬小、安旬、旬白二级公路陆续开工建设,桐旬高速也有望在“十三五”实施,未来旬阳的交通“边缘化”问题将得到改善;从资源优势看,虽然矿产业受到市场、生态、环保制约,但健康的富硒产品、优质的天然饮用水、丰富的生物资源将会成为旬阳县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从人力资源看,旬阳县有10万劳务大军,大量外出务工、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逐渐增多,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劳动力和资本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此对旬阳县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理念更新引领转型升级。一是进一步强化工业核心战略。各级各部门还需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核心战略意识,要把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十三五”要围绕工业进行产业规划,通过工业带动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倾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导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和委托加工等形式整合中小企业及零散作坊,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在拐枣、油桐、富硒食品、天然饮用水等产业上各培育产值过10亿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是政府强力推进。政府要重点在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工业项目储备、工业平台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引导、投融资体系健全等方面,认真谋划、强力推动。同时,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家更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研发,积极围绕“十三五”规划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更加自觉、理性、快速转型升级。
(二)以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要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下决心做实二产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扩大一、二产业规模,降低二产虚高风险,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优化一二三次产业布局。一是一产转型升级,力争GDP占比达13%以上。一产在确保粮食安全及已有烟畜等产业做优的情况下,按照工业的理念和标准,规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一产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车间,重点发展拐枣、油桐、油牡丹、中药材等山林经济;重点发展茶叶等富硒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特种养殖及涉水产业。统筹产业规划,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二是优化工业结构,做强优势当家品牌。要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和产业特点,提升现有的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错位率先发展,争取获得中、省、市产业发展战略支持。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内聚集,生态工业园区突出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烟草食品等发展重点,吕河工业园区侧重以富硒食品、生物医药为发展重点。新型材料产业要依托紫金集团、白银集团、鑫源矿业等实力雄厚的企业优化整合全县矿产业,促其提等升级;支持大地复肥、中科纳米等企业科技创新,延长产品生产链条,提升企业竞争力;富硒食品产业要以祝尔慷富硒食品、太极缘拐枣功能饮料、天正康硒拐枣醋、明文油脂、庆丰油脂等为重点,将饮用水、拐枣、魔芋、核桃及油料作物等资源转化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力争产值达到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要依托新森林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以推进广誉远、博森等重点项目落地为抓手,合力打造秦巴医药健康产业园,力争产值达到30亿元;先进制造业要着力加强“千亿陕汽”项目争取力度,扩大宝通汽车规模,整合铸造加工企业,带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发展,力争产值达到20亿元。同时,充分做好关停企业的土地、房产、设备等资源的整合、流转,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加快三产转型升级,力争GDP占比达35%以上。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培育,重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电商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一产和二产转型升级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发展服务。
(三)以机制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一是建立项目落实机制。要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套班子援建、一套考核办法”的推进机制;县项目办全程为落户企业和项目代办相关手续;实施逐个企业问题台账限期销号整改制度,着力推进,精准帮扶,切实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分工包抓重大工业项目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规范整合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制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企业融资、资金扶持、人才支持、项目审批等方面创新,加大支持力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加大信贷资金回流和银企合作力度,鼓励支持旬阳境内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资金重点向工业企业倾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清理并规范融资贴息资金的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四是建立协作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公安、发改、经贸、国土、环保、工商、税务、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跟进,变管理为服务,全力给予保障。
(四)以优化环境保障转型升级。一要优化部门办事环境。继续抓好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对所有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晒出清单,推行全程网上审批、网上监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大不懒政、庸政、不作为、慢作为的专项整治力度,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激情,对一心为公敢于干事的,要撑腰打气要重用;同时及时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的干部,加大惩治力度,形成正确导向。二要优化工业发展力量配备。要在全县总体工作布局上、领导力量投入上、项目资金扶持上、考核奖惩上有重点的向工业经济发展上给予倾斜。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工业经济部门的领导力量和专业人才配备,有计划地精选一批懂工业、懂商贸、懂市场的人才,充实到发改、经贸、招商等部门,提供转型升级的人力支撑。三要优化工业园管理体制。要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尽快理顺吕河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硬抽人抽硬人组成强有力的班子,专项推进各项工作,尽快使吕河园区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和动力。四要优化企业周边环境。成立由县纪委或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及项目(企业)相关部门、镇为成员的环境保障快处办公室,从快打击影响投资(建设)环境的各种违法行为,迅速扭转发展环境不优的被动局面。要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周边的村(社区),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和大局意识,严厉打击强行揽工、欺公讹人、阻挠项目建设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村霸”、“路霸”等黑恶势力,及时依法惩处各种危及企业投资者生产经营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