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情民意反映第二十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06-15 11:02

马晓旬副主席批示:呈送市政府领导参阅。

 

关于解决农村用电难的建议

汉滨区政协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用电需求成倍增长,昔日的用电格局被打破,电成了群众普遍使用的清洁能源。加之产业配套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社区和集中居住区等建设快速发展,用电大幅增加。由于农网投资少、改造面小,低压网络结构薄弱,装备陈旧,线路供电半径大,线径小,绝缘水平低、电损大、无功补偿,农村电网受端建设滞后,配电变压器容量低等问题,造成供电质量差,供力不足,无法满足移民搬迁社区以及其它用电需求,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

以汉滨区农村用电现状为例:

陕南移民搬迁240万人,汉滨区需移民搬迁30余万人,分别占陕南10%,安康市29%2011年至今,全区农村共建集中安置社区140个,安置2.27万户,移民8.64万人。区发改局上报省电力公司93个社区用电项目,至今未批复。全区140个大型社区,只有两个社区(七堰社区、晏坝社区)有专电和配套设施,其余138个社区存在不同程度用电难问题。例如:田坝社区一期工程完工后因用电难,群众搬不进去;县河镇红升万人安置社区,至今还用的是施工用电(每度1.2元);谭坝镇松坝社区已入住560户,1925人的用电是从松坝老街一住户家中拉线用电,线路像蜘蛛网一样杂乱。

据汉滨区扶贫局和发改局摸底统计:全区117个社区急需安装变压器214台,扩能7.55万千伏安,203个村需农网改造1265.4杆公里,刚性需求存在,项目没有着落,供需矛盾尖锐,由于原有低压线路和社区相隔很远,大多数社区只好从原线路拉线用电,或和附近村共用一台变压器,或申请从附近的电源点供电,有些线路随着村民的集体搬迁,几乎空载运行,而有些线路重载不堪,即使勉强用上电,一到用电高峰,家电用不成、空调带不起、电视看不了、饭菜做不成,群众戏说“住进社区十几天,电压倒回20年”。因红升、松坝、金苍、马坪等社区用电难,影响搬迁群众的按时入住,随着农村植被率的提高,老化线路电损大、电费高达1元多,超过居民用电,农村用电需求高度紧张,处处亮红灯。又因市供电局营销部职能和权力受限,农村用电卡脖子现象依然突出。

一、农村用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管理乏力。随着用电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电力市场的管理部门将管理权逐渐上收,撤消了市所在地的县区供电局,形成了市局隔手管不上,营销部职能受限管不好,镇办办事不方便,而且用电立项审批要省电力公司解决,基层政府无能为力。

2.设计水平低,建设速度慢。农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与地方政府脱节,外部协调难度大,施工常遇阻力,速度缓慢。如大河镇关坪网改2010年施工,今年8月才完工。石湾村、小双溪村2013年批的网改至今未施工。

3.规划不同步,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制定迟于“十二五规划”。安康供电局按照农网改造升级管理办法,每35年编制农网改造升级规划,经市、县相关部门会审后,报省电力公司和省发改委审批,而汉滨区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出台时间较迟,致使社区建设的电力配套问题从项目申报源头就没有有效衔接,导致社区用电项目规划没有列入全省电网总体规划。存在电力规划建设与社区规划建设不同步,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又因统筹协调不力,民生用电项目调整不到位、不及时,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导致汉滨区移民搬迁社区用电告急。

4.管理有断层,服务有缺失。因汉滨区没有供电局,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管理服务窗口出现断层,管理能力弱化,用电管理规划报审、组织协调等管理服务不能及时跟进,而且镇办设立的电管站直接由市局领导,区、镇管理鞭长莫及,他们只注重电费收缴,线路维护业务开展很少,有些线路破损不堪,杆倒线断、伤人伤畜事件时有发生。

二、对农村用电的建议

1、打破瓶颈,创新管理。将销售电能商品市场化,县级以上建立管理与销售服务双重机构,实行宏观调整、规划设计、监督管理相统一,责、权、利相统一,建设服务相统一。

2、恢复机构,强化服务。汉滨区34个镇办3652平方公里,百万人口,情况复杂。应在汉滨区设立用电综合办事机构,明确专人、专职、专责,做好沟通服务和管理工作。

3、申报项目解决问题。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用电项目的调整支持,整合农电改造资金,制定解决方案,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审计,根据轻重缓急排出先后顺序,解决用电难的问题。

4、编制规划,科学发展。组织专人专门机构会同电力专家调研会商,拿出全市电网建设大盘子,编制安康市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是汉滨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力争挤进省电力发展规划总盘子,把农村用电难问题及“十二五”期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放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安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