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集中五年攻坚、提前一年脱贫”是汉阴县“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和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突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农业,汇聚各方力量加速“产业脱贫一批”至关重要。围绕这一主题,我部对部分镇发展菊花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了解菊花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菊花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仅供参考。
菊花别名又叫黄华、寿客、金英、秋菊、艺菊等,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人们习惯称之为“花中四君子”。菊花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广泛,应用历史悠久,是集观赏、药用、食用、茶用兼优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菊花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较耐旱,忌水涝,生长适温18-21℃;喜地势稍高(以海拔200-800米最为适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菊花色彩丰富,品种繁多,现我国有3000多个品种,除蓝色、纯黑之外,其它各色皆有。在品种分类上,人们主要是根据其花型、用途、整枝不同和入药产地及加工方法不同等进行的,尤以杭菊、贡菊、亳菊、滁菊最为有名,就是依产地分类。菊花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尤以观赏和药用功效最为突出。具疏风散热、消暑解毒、平肝明目、降压降脂等功效,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常用大宗药用原材料。同时,菊花的花、根、茎、叶都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腺嘌呤,胆碱、菊苷和黄硐类化合物、挥发油等多种有机成份,以及丰富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广泛用于医药化工、保健食饮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和潜在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菊花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菊花产业发展是我县继魔芋、茶叶、烤烟、核桃等产业之后又一颇具规模和特色的新兴产业,在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和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种植面积迅速扩张。近年来,我县农业除粮油、蚕桑等传统产业规模较大外,在特色产业上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魔芋、烤烟、茶叶、核桃等。但在发展速度与规模经营上都是循序渐进,逐年发展积累起来的。而菊花产业从2015年引入试种100亩开始到2016年短短两年时间,种植面积就迅速扩张到2100多亩,且覆盖多个镇村,参与种植农户超过100余户,菊花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15年6月,回乡创业的涧池镇务工能人邹华军注册资金800万元,创建了安康市境内目前最大的主营菊花生产加工企业——安康聚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源公司)。在县镇各项政策支持下,2016年,聚源公司又投资540万元,建成集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菊花产业园区1个,组建菊花专业合作社1个。下一步该公司还将计划投资8920万元,建设富硒菊花种植基地和菊花挥发油、黄硐素的提练以及菊花系列产品的开发,主要是新建2400平米的生产车间,购买6套生产设备,建设10000亩菊花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天然富硒菊花系列产品1000吨,菊花精油0.3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税金1367万元,利润2715万元。
3、增收效益效果明显。通过对菊花种植区抽样调查显示:今年,菊花产量产质虽受连阴雨和持续干旱的影响,但仍然效益可观,如涧池镇沙坝村药用菊平均亩产鲜花在1100-1300斤(正常情况下是1500-2000斤),产值约5500元(成本3000元);蒲溪镇胜利村种植的观赏菊每亩均产效益为12000元(成本8000元 );观音河镇种植的茶用金丝皇菊亩产效益为15000-20000元。聚源公司今年采收干花近70吨,销售总产值达900万元,实现利润200多万元。菊农也认为:菊花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种植技术易学、效益又好的“短、平、快”致富项目。菊花从4月份种植,11月底采摘结束,时间在8个月左右,其经济效益是种植粮油的2-5倍甚至更大。另据县派驻聚源公司的党建指导员黎明同志介绍,聚源公司今年在建设菊花生产基地过程中,共支付农户土地租赁费130万元(650元/亩·年),元-11月份支付务工农民工资210万元,人均超过10000元,其中贫困户农民30多人。同时,该公司直接吸收6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间接发展了30余户120多名贫困人员参与菊花种植,当年就能脱贫,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效果。
4、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一是组织形式多元化。如聚源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以公司(企业)为龙头,以聚农菊花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60多户菊农为基础,通过订单合同与菊农建立利益连接经济共同体;观音河镇金丝皇菊的生产经营是“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以众营种植合作社为龙头,通过契约将40余户菊农与加工经销组织联系起来的。二是生产管理趋于专业化、标准化。在整个菊花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聚源公司或是众营种植合作社都是运用管理企业的办法经营和管理菊花的生产。同时,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做到了“统一提供种苗、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施肥和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采摘收购、统一加工销售”,消除了菊农的担心顾虑,提高了农民种植菊花的积极性,增加了菊花的附加值,使一朵朵小小的菊花化作滚滚财源流进了农民的腰包。
(二)存在的问题和潜在不利因素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粗放型种植,致使菊花抗灾减灾能力较弱。菊花产业发展才起步,能力小。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不足,生产基地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水利化程度偏低。另一方面是对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宣传投入太少、科学种植水平整体不高,生产技术参差不齐,防灾避灾技术设备储备较少。一旦出现连阴雨或连续干旱,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今年的菊花受天气影响,亩产鲜花就减少300-700斤。
2、劳动力外出和“产业争地”现象,导致菊花产业发展受阻。受务工经济的影响,在部分镇村劳力中,有近一半的劳动力长年外出,在家的都是边抓传统农业生产边种植菊花,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菊花在采摘收获季节,费工费时、用工密度大,人工成本高,使菊花产业规模效益不足。同时,农村现在产业发展较多,互相“争地”现象明显,缺乏相对统一规划,连片种植规模仍偏小而散,加大了管护成本,也给企业的产品收购带来不便。诸多农业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都将制约菊花产业发展甚至受阻。
3、资金瓶颈是菊花产业发展的极大障碍。首先是产业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引导性投入较少,政策扶持缺位,金融信贷投入制约条件较多,部门投入条块分割过于分散,市场投入机制尚不完善;其次是科技投入不足,菊花产业技术人员匮乏。产品开发上仍停留在“原”品上,产品附加值不高,精高深系列产品还是空白。
4、市场竞争会加剧菊花产业潜在风险。众所周知,菊花产业在全国各地种植普遍,在市场上呈现量大面广的态势。特别是当前乃至今后因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各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力度的不断加大,菊花产业种植面积会扩张迅速,总量增加会更大,有可能供求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形成势头不减,竞争无序,价格下降,丰收而不增价的局面,致使菊花产业生产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菊花产业发展优势和前景
1、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菊花种植提供了较好的适生环境。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0毫米,日照1870小时,海拔290-2128米。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为浅山丘陵,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充沛,交通发达,生态优良,素有安康的“白菜心”和“鱼米之乡”之称,非常适宜于菊花的生长。从生产实践来看,我县的菊花成熟采摘期还早于江浙一带,利于菊花的烘干和贮藏。
2、含硒量丰富的土壤为生产优质高效的富硒菊花提供了良好基础。我县现有耕地35万余亩,为国家确定的富硒区域。据聚源公司将生产的菊花样本送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每百克菊花硒含量高达6.19微克,是浙江、杭州白菊的二倍有余,这将是今后我县菊花产业品牌发展的巨大优势。
3、向好的市场前景为我县菊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遇。在菊花产业发展上,竞争虽然有风险,但也有新希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菊花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大。在人们的饮食结构由温饱和营养型再向保健型转变的今天,菊花以其任何其他产品无法替代的保健作用,正越来越受到亲睐,势必为菊花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菊花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将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得到大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就将菊花列入国家常用大宗药用原材料给予政策扶持的产业,这无疑为我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使该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三、对我县菊花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菊花产业有序发展。加强政府规划引领,要根据我县“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和“南茶北果川道园”的总体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适生适花、各具特色、规模经营”的原则,对不同栽培品种、不同用途、不同类型、不同栽培技术和设施的菊花进行区域化布局,规划在最佳适生区。重点要建设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菊花生产基地和样板示范种植园。各乡镇要摸清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现有资源,结合特色小镇,确定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规模化经营格局。企业(或合作社、协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中心,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拳头产品,搞好示范带动,助推菊花产业升级。
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标准化水平。一是加强菊花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种植资源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会同企业加快品种提纯复壮试验,以新品种引种示范区为依托,加强与研究所、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培育、试种新品种和良种选育工作;二是加强菊花系列产品的开发。以企业为中心,加强科技攻关,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高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效益,确保菊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生产者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将菊花和企业职工纳入“扶志、扶智、扶技”工程和“农村劳动素质培训”计划,大力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使菊农普遍掌握菊花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知识。
3、培育壮大菊花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户能力。首先是龙头企业要树立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采用规范标准的组织生产,加工产品,并在包装、储运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其次要继续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接机制,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着眼,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决定菊花产业发展成败和企业壮大的关键。要通过规范订单合同,在现有合同明确的订购数量、质量、最低保护价、技术服务等方面内容外,还应在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农商保险、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等条款上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要积极探索实施菊农土地入股合作经营方式,促进农民利益最大化。三是要加强菊花产业现代园区建设和构建“文化唱戏、经济搭台”的载体,在园区建设上要做好详规,要充分利用我县“四季旅游季”、“三沈故里游”及“风堰古梯田风景区”等旅游品牌的优势,将园区建设成集观赏、休闲、生态、经济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增强菊花产业的转化效益。
4、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政府投入。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参与和支持菊花产业发展。一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财政、信贷、外资、社会集资、资本市场筹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要协调金融系统加大对菊花产业生产和产品开发的投入支持力度。二是要对菊花产业在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加大帮扶,提高菊花生产抗灾防灾能力。三是要加快农产品产销物流体系建设的推进步伐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起点搭建“汉阴菊花”产业发展新平台。四是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媒体宣传推介,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与省市相关产业招商对接,提升知名品牌和实效,创出一条新型产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