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龙:从“背佬儿”到八路军将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9-12-02 18:03

     正龙(1912----1994)陕西省紫阳县芭蕉口人。19369月在柞水县主动要求参加了陕南抗日第一军。西安事变后,他随军开往甘肃整训,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8月,该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344687团,随后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他历任班长、副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军区机关指导员等职。全国解放后,他历任广西宜山军分区副政委,广东合浦军分区副政委,1956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改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余正龙1981年离休,199481逝世。

 向往革命,寻找红军

余正龙出生在陕西省紫阳县芭蕉口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为了生存,他十来岁就跟大人一起为川陕道上的商人背货。一个背篓、一把打杵和一根长绳就是他的劳动工具。这种职业在陕南和川北一带叫“背佬儿”,靠出卖体力长年累月行走在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背运货物为生。余正龙常走的这条路,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笔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仅背运辛苦,而且时时处处充满了生命危险,还常常遇到土匪和国民党军队的盘剥、压榨和勒索。

    1934年一开春,余正龙又和表弟到四川去背盐。在万源县,他听到许多关于红军的传说,也耳闻目睹了川陕边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从心灵深处热爱红军,拥护红军关于“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他那次回家后,“要参加红军”的想法逐渐在他的头脑里形成。后来,他到四川打算投奔红军时,听说红军主力长征走了,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倒算,到处抓捕共产党人和红军家属,这更激起了他的仇恨,他开始寻找活动在陕南山区的红军游击队。19368月,他去给汉阴县一个商人背茶叶到西安的一天晚上,在柞水县的一个小客店里住宿。听店主人说这附近山里面有红军,经常下山来整治地主恶霸。他问清了红军活动的大致地方后,第二天一大早,扔掉茶叶和背运工具,购买了20斤盐,便独自一人去找红军。进山不久,他就遇到了红军的流动哨。哨兵带他见了红军领导,他把盐送给红军就提出要当红军的要求。领导见他态度坚决就同意他参加红军。从此,他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余正龙参加的这支部队就是在三秦大地上赫赫有名的“陕南抗日第一军”。他被编入第二队,在军长何振亚的率领下转战镇安、安康、宁陕、汉阴、蓝田以及长安南部一带的秦岭山中。他们一方面同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打游击,另一方面还要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当时条件艰苦,加之国民党军队多次进行反革命“围剿”,部队中有人动摇,有人逃跑,但余正龙革命意志坚定,始终坚持战斗。西安事变后,部队由长安县子午镇出山,经三原、庆阳到达陕甘宁边区。这支远离中央,孤军奋战的部队终于来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1937年,经过短期整训后,这支部队编入了林彪任师长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余正龙在687团警卫营任战士,在整训中经指导员陈元声、排长曹洪州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部队东渡黄河,经中条山进入山西,开赴了抗日前线。

抛撒热血  英勇抗日

余正龙参加的第一次对日作战,就是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战。在这次战斗中,他面对从未交过手的日本鬼子毫无惧色,英勇杀敌,战斗最紧张时,他曾徒手把一个日本兵活活摔死。战斗结束后,他由战士提升为班长。

平型关大捷后,余正龙所在的687团奉命到山西五台县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而后转入晋东南与日寇作战。193811月,余正龙由副排长升任连指导员。同年冬天,他们出娘子关,越过平汉线,挺进华北平原,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战场。这段时间里,687团驻扎在河北威县香城固一带,多次袭击日军的后勤补给线,搞得日军疲惫不堪、气急败坏。日军经过精心准备,在一天拂晓,对我军发起突然袭击。战斗打响后,余正龙迅速带领连队阻击正面之敌,以掩护后方机关和群众转移。战斗从清晨一直进行到下午,敌人利用猛烈的炮火掩护,发起多次冲锋,都始终没能突破我军防线。在战斗最激烈的下午四时许,余正龙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子弹透过肩部,进入肺区,并滞留在第四、第五肺间。后来,我军一支骑兵部队又赶来支援,日军只得仓惶后撤。战斗结束后,余正龙被送回山西治疗。由于当时部队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一个月后,他的伤口虽然愈合,但子弹未能取出,妨碍说话,左臂也不能摆动,以至于这颗子弹永远留在了他的肺部。旅长徐海东和副旅长黄克诚为了他尽快恢复健康,就把他强留在旅部,担任旅部机关指导员。

1940年,我军创立晋冀鲁豫军区,余正龙先后担任军区政治部干事及机关大队教导员,1940年,担任军区政治处股长职务。这一年,他随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以后,日本侵略者对我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和残酷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妄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为了隐蔽我军主力,晋冀鲁豫军区被迫撤销,大批正规军转为地方武装。19428月,余正龙被派到河南省青羊县担任县大队副政委。这个时期,是我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战争异常残酷。青羊县处在敌后,双方力量犬牙交错,敌人在这个县建立了30多个大的据点,碉堡林立,哨卡密布。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余正龙同县委、县大队其它领导同志一起,认真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同日军展开坚决的斗争,到1944年底,县大队发展到4个中队,7个区小队,有700多名武装人员。不但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还经常寻机出击,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日寇的“铁壁合围”,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挺进中原  勇担重任

    日寇投降后,余正龙率领青羊县地方武装全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并担任一旅二团政治部主任。此后数月,他跟随杨勇、苏振华参加了平汉战役,进入热河,保卫承德、张家口、开封一带。南征北战,纵横数省。

    1947630,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余正龙随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跃过陇海线,挺进大别山。进入大别山后,条件异常艰苦,大别山本来就穷,解放军要征粮,国民党军23个旅的官兵在大别山也要吃饭,粮食供应异常紧张。时任纵队政治部干部科长的余正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从大局出发,主动上交了三等残废证,同普通战士同甘共苦,此后数年虽然弹头一直没有取出,但他却没有重新领取残废证。当时,除了打仗,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开辟新区,建立地方政府和武装,以保障主力部队的作战。余正龙主动要求到湖北、河南组建地方政府。不久,他担任了新成立的汉江军区独立旅第一团政委,并参加了著名的清水河战役。这次战役,敌军一个师被我军消灭。

     194811月,我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淮海战役,余正龙所在的部队紧密配合主力,在湖北境内向敌军发动进攻,牵制敌军;渡江战役后,他参加了解放武汉的战斗。随后,又挥戈西进,到鄂西均县、京山、宜昌一带消灭蒋军正规军和还乡团,保卫红色政权,安定解放区后方。19496月,余正龙在沙市担任了师政治部主任;当年冬天,为了改造湖南起义的旧军队,他又同一批干部奉命调到二十一兵团,担任兵团宣工股股长,并顺利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余正龙从小务农、当脚夫,参加红军以后又戎马倥偬,没有机会上学。1957年,组织上安排他到武汉军区“速成中学”学习两年。虽然他一无基础,二来身体带伤,学习很吃力,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顺利完成了学业。他的一生不仅战功显赫,而且清正廉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家建设时期,他始终先人后己,把党的利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来不为个人谋取私利。他的一生是以革命需要为第一需要的一生。他的品格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014731北京出版的《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