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政协委员
安康市康泰鑫服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爽
近日,在我阅读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我注意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无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我们需要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
我们需要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文明礼仪家风家教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孩子的成才与未来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
我们需要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美德,就是要廉以修身,勤以养德,俭以持家。广大家庭需要弘扬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每个家庭都要教育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家庭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邀请大家能和我一起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安康市图书馆馆员
李大梅
读完《梁家河》,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久久地浮现在眼前,萦绕在耳边。《梁家河》这部纪实文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感人场景,讲述了他40多年前在梁家河7年的插队生活,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建沼气池、成立铁业社、办代销店、合理分配使用劳动力等一心为民造福的情怀,还有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精神及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修身励志、奋发有为的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学习总书记好读书、勤思考的精神。“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总书记给我们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催人奋进的故事。“对他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总书记读书范围广、阅读量丰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讲话引经据典,都是来自于他对国内外名著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身为图书馆人,读书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更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责任。
二、学习总书记务实、创新的精神。从北京来到梁家河,面对种种恶劣的环境,他没有退缩,而是扑下身子,干活能吃苦、从不“撒奸儿”,用创新精神带动村民,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水井等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措施,方便群众,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实践证明,科技与政治是紧密联系的。科技搞上去了,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了,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身为图书馆一线工作的我,更应该学习总书记那种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巧干、实干的精神,为读者着想,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学习总书记永不放弃、执着追求的信念。那个年代,“黑帮子弟”的帽子,压垮了多少人,埋没了多少人,但习近平总书记就靠着他倔强的性格,反反复复写入团、入党申请书,分别达八次和十次,从不向困难低头,和逆境作斗争,在逆境中成长。“在他看来,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了困苦的环境,但勇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耐抗压,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和动力。
四、学习总书记平易近人、感恩戴德的情怀。“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几多牵挂,几多深情。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懂得感恩、时时报恩,如今总书记早已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却始终心系梁家河、心系人民,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人民梦、中国梦!
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提倡“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康。今天你读了吗?让读书来开阔我们的眼界、升华我们思想、填补我们阅历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