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3—5月份,由政协经科委牵头,组织农业科技界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盘活农业和农村现有科技资源,优化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环境,加速农业和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村科技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相继成立农村专业协会44个,其中养殖协会35个,蔬菜协会2个,中药材协会3个,果业协会2个,机砖协会1个,外来企业协会1个。全县44个专业协会中仅有6家协会到县民政局登记注册,占协会总数13%。从运行情况看,正常运行的协会12家,占协会总数的27%,其中,以涧池镇花果村果业协会最为突出,全村418户加入协会212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该协会负责组织技术培训、果品外销,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全县建立农民经济组织(主要是蚕桑专业合作社)17个,覆盖10个乡镇,有社员2215人,由县供销系统审批成立,供销社是主体,属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为:公司+村组织+农户。目前运行正常。运转经费由供销社承担,技术力量以邀请林业部门专业人员为主,缺乏自身技术支撑。
全县18个乡镇都成立了农民技校,但绝大部分都是农民技校与文化活动室合二为一,有牌子、有章子、有机构,大多是用乡政府会议室兼作教室,师资力量少数为乡镇技术干部,大部分依靠县、市技术部门和农校老师为主,每年各类培训达7.5万人次,主要形式是以会代培。
全县有农民工技能培训机构13个,其中11个面向农民,主要是车辆驾驶、医疗卫生、农业、电脑几个行业。2005年共培训12310人次,其中引导型培训9561人,技能型培训2749人;2005年全县中小学校配备了101个光盘活动点,县农广校远程教育完成招生大专6人,中专13人;县委党校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受训1329人,其中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受训人数36人,畜牧养殖大户培训300人,村支书、主任174人,其他培训819人。培训内容以现代科技、经济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阳光工程年培训技术人员1085人,就业率达95%,所占比例为外出务工人员(6万人)的1.8%,培训面窄,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
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技、畜牧、农机、林业)44个,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8个,乡镇农村推广机构26个。全县在编在岗农技推广人员227人,其中县级97人,乡镇124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62人,其中县级67人,乡镇95人。2005年开展科技技术入户,完成骨干培训7500名,带动传授7.5万人次,从城关、涧池等10乡镇筛选20个示范村,推选2860名有群众基础的种植和养殖能手作为示范户,率先示范引进优质良种、优质畜种和标准化种养技术、机械作业、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有力促进了农林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全县44个农村专业协会有32个,基本流于形式,不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缺乏经费和规划,培训的范围和领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规范,服务滞后于生产需求。主要是:
(一)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以农技推广体系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已被大多数干部群众理解和认识,但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还有一大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认为科技发展仅仅是科技工作者或政府的职责,缺乏科技发展战略意识。
(二)农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更新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民的培训深入程度不够,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缺乏针对性,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站所,加之乡镇技术干部科技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综合服务能力大大削弱。
(三)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观念落后,在接受新技术方面存在文化障碍,接收能力差,与此相应,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龙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加之科技经费投入缺乏稳定来源,培训时间随意性大,协会组织化程度低,其载体、桥梁、纽带作用难以发挥。
(四)农民信息来源少,信息获取滞后,又缺乏鉴别能力,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部门、乡镇信息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共享系统,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农业信息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未解决。
(五)我县农业效益低,应对市场的能力差,农业生产加工处于原产品阶段,产业链短,既没有量的优势,又未形成品牌,形成小而全的半封闭生产经营模式,再由于缺乏懂经营管理的市场营销机构和人才,农业稳定发展缺乏后发优势。
三、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其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生产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决定因素的是农民素质及由农民组织的各种社会组织的运行质量。要改变目前农村服务体系结构松散、资源浪费、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低下的局面,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对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长期繁荣发展奠定智力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乡镇要明确科技分管领导、办事机构和人员,每年制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计划、目标、工作措施,狠抓落实。
(二)充分把握中央“亲农”、“抚农”政策机遇,加大对科技扶贫项目的争取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县(区)政府加大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预算,保证科技三项费用达到本级财政总支出的0.5%以上,逐步达到1%以上,乡镇要逐步建立科学事业费预算,为科技事业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政府应引导投资,广辟生财、聚财渠道,部门集成倾斜、受益者积极自筹融资等,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形成农村科技服务多元投资体系。
(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科技进步考核机制,使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机制。按照省市一年一度的科技进步工作考核,严格自查,严格考核,不搞应付,不搞形式,扎实推进县(区)科技进步工作。同时逐步建立乡镇和相关部门科技进步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把科技进步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提拔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科技进步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大科技培训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一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素质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采用异地学习、中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形式,培养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综合素质。二要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组织实施好科技扶贫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努力办好各乡镇村农民技校、职业技术学校,运用现代电信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对农民进行培训。三要改变农民教育现状,扩大农村农民受教育的范围,把教育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加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四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及时了解培训信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职业教育上,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尽可能多对农民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文化知识、致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民自主自强的创业创新应对市场能力,引导农民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加大农民培训资金的监管力度,实行专款专用,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
(五)理顺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含协会)规范发展高效运行。各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管理,严格登记注册管理,避免各自为政,多途审批。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行过程监督管理,提高运行质量,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壮大农村经济组织的实力,形成经济组织(协会)+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新的市场主体。管理部门要指导农村经济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在职称评审、经济活动中提供高效服务,为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创业和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的龙头,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改变农民一家一户面对大市场的单一局面,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