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者:岚皋县政协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6-06-28 10:38

当前,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正在全县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作总体进展较好。但通过学习、实践、调研,在试点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值得决策层关注和思考。

一、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

新农村建设从内容上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是一个逻辑整体,包涵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是手段,目的是富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焦点是建立起稳定的长效的农民增收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一切的发展,一切的建设既要满足生活的需要,更要为生产发展服务。

从建设的时间上看,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期”,因为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仪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在我们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更难,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指望在三五年之内就建成一个新农村,是极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

从建设的主体上看,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政府主导的职责是搞好规划,争取项目,组织发动群众,做好新农村建设中各种协调服务工作,特别是要承担起引导和服务生产发展的任务,广泛开辟农民增收的渠道。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是建设的主体,另一方面是投入的主体。从建设主体上讲,我们要摆正主人翁地位,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艰苦创业,用辛勤的汗水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从投入主体上,大力发展生产,广辟增收门路,科学规划自己的发展,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消费。

从保障机制上看,主要是改革、创新和整合。改革主要是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及农村其他改革,理顺各种管理关系,建立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整合主要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发扬基层民主,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组织,搞好群众的教育培训,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出现的主要苗头

对照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审视我们现在的试点,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中存在主观性。规划本身是主观的,但这个主观应该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村级规划至少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富规划,穷建设,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有些村的规划,提出要修什么环形路,强调居住要集中,没有从实际出发,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同时,一些规划不全面,基础设施建设上强调的多,生产发展强调的少;硬件建设提的多,软件建设提的少。规划是一个目标,是一张蓝图,从工作实践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的规划是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在这样短地时间里,在这样基础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完成新农村建设是不现实的。

二是思想上存在被动性。表现为“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总认为,中央既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你给多少钱,我办多少事。我要办的事就是这么多,看你政府怎么办,没有摆正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认识到国家的钱也是有限的。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是面向全国的,有些政策我们已经受益,有些政策还覆盖不到我们这个地方,也不能覆盖到我们每一户,有些政策还需要一个过程,不是我们想要啥,上头就能给我们啥。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主动迎接项目,有钱时干需要投资的项目,没钱时干少花钱的项目。

三是重点上存在片面性。当前,各试点正在大干以村级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没有错,切入点是正确的。但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生产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不能等基础设施搞好了,才来抓产业。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不能把有限的不多的财力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上,造成产业发展无着落,要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轮子一齐转,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因产业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更应及早动手,抓紧抓好。

四是工作上存在盲然性。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政府的执政资源又在各部门,各部门究竟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什么责任,发挥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似乎有些盲然。同时,一些包抓新农村建设的部门,找不准着力点。而且,城市怎样支撑农村,社会怎样参与新农村建设,缺少动员、引导。

当然,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必竟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统一需要一个过程,出现这些苗头是正常的。同时,由于时间关系,一些事情是我们想干而还没有付诸行动的。但是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而且在起步之时,出现的这些苗头现象,需要引起我们决策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关于对试点工作及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深入学习宣传中央1号文件,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个发展战略和大局上来。从工作实践上看,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甚至包括一些领导者,似乎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片面和误区,要进一步掀起学习中央1号文件的热潮,边学习、边实践,用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和认识的提高、统一,在决策层牢固树立起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乡镇和部门层树立起以新农村建设为工作着力点的思想;在群众层树立起以新农村建设指导自己生产、生活的思想;在社会层树立起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荣的思想,形成围绕新农村建设,抢抓机遇,积极主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抓落实的局面。

第二,要牢牢把握住生产发展这个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我们是贫困落后地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手头方便地钱不多。新农村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投入的过程,我们是边发展,边建设;边建设,边发展,发展更加紧迫和繁重。因此,我们工作当中,规划是要突出生产发展这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考虑生产发展方面,有限的资金要向生产发展倾斜,思想要向生产发展集中,要始终高举生产发展这面大旗。要把生产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站在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研究我们的县情,来研究我们的产业选择,来破解我们的增收难题。即使不提新农村建设这个概念,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仍然是我们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生产发展上,要上下联动,而且县上更应担负起自己的主导职责。

第三,建立各级各部门自觉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新农村建设启动以后,我们各级各相关部门所做地工作都是新农村的一部分,都应该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在目前的试点工作中,一个县级领导挂帅,几个县级部门包抓的运行模式是必要且有效的。但当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以后,这种工作模式恐怕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尽快拿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然后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拿出各部门的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据此对各部门各乡镇进行重点考核。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自然而然捆绑了项目,捆绑了资金,捆绑了人力,使各乡镇和各部门都明确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任务,从而把项目向基层立,钱往基层投,人朝基层引,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万众一心抓落实。

    第四,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这里重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要合理确定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被动等待,我们主要是靠天吃饭,这当中要注意调动、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应定位于打基础的阶段。二是要务求实效。整个工作都要以群众得实惠,群众满意为标准,少走弯路,不搞花架子,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三是要真抓实干。要结合乡镇换届和机构改革工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一批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搞好村级班子的培训,建立村级干部的激励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